查看原文
其他

突发重病!“天才历史学家”:我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了


3月15日,网传青年历史学家李硕发朋友圈称,自己2月中下旬在巴基斯坦旅行时突然病倒,如今在四川成都,“一切医学手段都已经失去作用,我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了。


李硕发出的长文,洒脱中又语带遗憾,在人文历史学界引发一片唏嘘,人们纷纷感慨命运多舛,人世无常。南都记者从李硕友人处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李硕的网名是“安多千山”。


李硕写道,今年2月18日,他在巴基斯坦的巴瓦小城首次发病倒下,在当地医院躺了四天被抢救回来,后于2月25日回国。此后近半个月里,自己被隐瞒了病情,“不然处理后事的时间可能更从容一些。”目前,他身在四川成都,“应该算是最好的结局,不需要开大刀受大罪,一切医学手段都已经失去作用。我最满意。”


突发疾病,直面生死,李硕表现出了令人感叹的豁达。“大块劳生,息我以死,现在总算能休息了。我会授权一个实体接手我死后的著作权事务,及幼儿老人的扶养。当然也没多少钱,但一个平生没房没车不着家的无赖汉,留个这种名目也挺酷的。如果能多活一两周,我会把部分文章收拢一下,弄个自选集。这东西唯一的特点就是跨度太大,有些单篇文章后面是写成一本书的想法。所以我活几辈子也忙不完,赶紧死了算了。”


“老友们聊起我时,应该都是开心的吧。李硕这破人,不长的一辈子,趣事还不算太少。开心就好,不必伤悼。”“当下的期望——请朋友们别问候我,甚至不必评论,因为我已经没有心力回复。切切。除非,是我欠您钱,或您欠我钱的。”


但对未竟的著述,他也难免遗憾。“我考证的历史,总有人骂脑洞太大,其实现实这东西真比文书脑洞更大,虚构作家的想象力都是很有限的……生平还有些小秘密,从未想写成文字,也许再活三四十年、时过境迁之后才会想写。现在就带到火化炉子里去了。也许后世会有史家来扒吧。”


李硕还“畅想”了自己的归葬地。“我喜欢的地方,是郎木寺的天葬台下山沟里。虽不是当地喂鹰的风俗,但也许会让草长得好点吧。这里是两省两寺老乡们从来共享的一小块地儿,它的身份有点超然。我有欢喜,也有遗憾在这里。从此,我可以永远地等下去,看那遗憾变成圆满。我相信。”


南都记者了解到,李硕出生于1977年,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科实验班)学士,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此前曾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等。2022年10月,他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新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甫一问世便引发学界高度关注,入选了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好书、豆瓣2022年度历史文化图书。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告诉南都记者,自己虽然不认识李硕,但读过他的《翦商》。她感慨,《翦商》应该算是一本真正的“天才之作”,“非常有想象力”。


“他最难得的一点是,他是用考古报告在读商,这就意味着他要跨越一般人很难跨越的阅读门槛。这个阅读门槛跨过去之后,他其实是真的睁开眼睛看历史。应该说他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说法,靠自己的眼睛,靠自己的学识去分析、去想象。”赵冬梅说。


《翦商》入选了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好书。


“翦”即“消灭”之意,该书考据周人如何灭商的历史,却又远远不限于此。广西师大出版社评价道:“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知名学者许宏说:“这书读起来就放不下,我要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了。”从《翦商》之后,李硕逐渐有了“天才历史学家”之名。


事实上,《翦商》一书由李硕在2012写的一篇论文《周灭商与华夏新生》拓展而来。据此前澎湃新闻的一篇采访,2020年初,因为女儿出生,李硕辞去了新疆大学的教职,回到成都定居。由于暂时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有了一段空窗期,李硕“开始写那本早就想写的书。没想到一写就写了整整两年。”


在这个发布于2023年1月的访谈里,李硕还透露,自己打算写一套关于中国史的书。现在写了殷周之变,接下去写西周和春秋,最好能一直写到唐朝。因为,“唐是诗的时代,而诗,是汉文明中富有宗教性的东西,它不需要提供创世纪或诸神的谱系,就能让人获得‘超越性’,所谓天人合一的感觉。如果我能写到、写好唐朝,就足够了。”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南都记者 侯婧婧  黄茜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一“红色通缉犯”,落网!


权威发布:这一项目,取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