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一医院里,男子突然下跪! 牵出20年前往事……

南都报道 南方都市报 2023-08-08


“你给我父亲做过手术。”


红着眼眶的中年男子,扶着医生的手毫无征兆地跪了下去。近日,发生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下称“南方医院”)连廊的这一幕,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不少人感佩于这样的医患关系。



张先生的父亲20多年前罹患胰腺癌,经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周杰治疗后,生命得以延续。这份救命之恩,张先生一直记在心里。向南都、N视频记者谈及大庭广众之下的这一跪时,周杰一度哽咽,“男儿膝下有黄金,中国人讲究孝道,这种美德,我觉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59岁的周杰,从医几十年,取得了不少技术突破,也收获了诸多荣誉。但医生这个职业面临的更多是加班熬夜,极大的压力,以及有时倾尽全力也挽救不了病人的遗憾。周杰对南都记者说,“我们真的非常希望看到,胰腺癌和肝癌将来都能通过药物解决”。


临近退休,周杰在一线救治病人的时间不多了,他非常期待更先进的医学技术的到来,“到这一天,对病人来说,将会是一个福音”。


救命之恩


6月6日,是周杰出门诊的日子,一大早,他像往常一样前往门诊室。


此时的医院连廊人来人往,十分繁忙。因常年抢救病人冲在一线,他早已养成走路时“脚下生风”的习惯。不料,走到连廊岔路口的时候,一名穿蓝色衣服的中年男子突然上前握住了他的手。


“他说‘你还认得我不?’我仔细看一下,觉得很面熟,又怕说错姓名。然后他就把口罩摘下来,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周杰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时一听到对方名字,他就想起来了。“我说你是张某某?我还记得他姓张。”


这时,张先生嘴里说着“你给我父亲做过手术”,眼眶已经通红。周杰让他别激动,谁知话还没说完,对方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


“我当时非常震惊,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周杰连忙把张先生扶起来,因为各自有事,二人问候了几句,便分开了。


这一幕被记录了下来,并在网上引发关注,不少人感佩于这样的医患关系。有网友表示,“一位医德高尚,一位懂得感恩,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这件事还要从20多年前说起。


张先生向南都记者介绍,他的老家在河南,很年轻的时候离家求学,后来到了广州工作。因为工作忙,平常很少回老家陪伴父母,双亲也体谅儿子辛苦,总是报喜不报忧。


2001年初,张先生突然接到家里人电话,让他赶紧回家一趟,“我当时想,别是出大事了,之前从来不会说要我回家的”。挂了电话,他连忙买机票飞回家,那时父亲已经很不舒服了,到当地医院一查,确诊是胰腺癌。随后,他决定带着父亲从老家坐飞机赶到广州治疗。


“父亲一辈子没坐过飞机,没想到第一次是为了看病。”张先生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时父亲病情凶险,“很怕一不小心我就没机会尽孝了”。


对于这场手术的细节,周杰已经没什么印象,只记得病人情况不乐观。他后来查阅病案发现,病人于2001年3月30日入院,属于胰头恶性肿瘤晚期,当时做了减轻黄疸和疼痛的手术,“主要是减轻痛苦,尽量延长生命,没法根治了”。当年4月29日,经历了一个月的治疗后,张先生带着父亲出院了。


此后,周杰没再见过这对父子,在他模糊的记忆中,张先生很孝顺,一直守在父亲病床前。过了些年,周杰曾接到朋友电话,对方称正跟张先生吃饭,张先生接过电话向他表达感谢,“他当时在电话里说得也很感动,跟我说他们家人都挺好”。


这次在医院偶遇,周杰非常意外张先生还能一眼认出他。“我现在比起那时候胖了几十斤了,人也老多了。”他笑道。


张先生向南都记者透露,那天偶遇周杰,心里很激动,加上想起了已经不在人世的父亲,就毫不犹豫地跪下了。出于信任,这些年他和家人看病、做身体检查都是去南方医院,当天也是和妻子去看病时偶遇了周医生。


这份救命之恩,张先生一直记在心里,他说,是周杰帮父亲延续了生命,让他还有机会孝敬父亲。


医者仁心


从医几十年来,周杰收到过很多感谢。除了张先生,还有几位病人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周杰。


2006年左右,一个肝衰的病人被送到周杰面前,当时对方已经意识不清、胡言乱语,认不出自己的妻女,唯一能救命的方法就是换肝。


“我记得非常清楚,他在周四进入肝昏迷,我们恰恰就在周五找到了一个供肝,当晚就紧急给他做了肝移植。”周杰向南都记者说道,术后这个病人曾说,在意识不清时还留有一丝记忆,记得有一辆车要把他推到太平间,于是就用脚撑着太平间的门口,反复大喊着:“我还活着!我不能进去!”


周杰无法解释这段记忆,“只能说明他求生的欲望非常强”。这名病人在出院时说的话,至今仍一字一句地印在周杰的脑海里:“你们南方医院救了我,我现在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你们南方医院给我的。”


这份来自病人的认可和感激让周杰感慨万千。他告诉南都记者,绝大多数病人和家属都是通情达理的,即便有些急躁和纠结,也都可以理解,他们在看到医生倾尽全力救治之后,其实也是感恩的。


“不要认为自己是专家,是医生,就对病人非专业的问题不屑一顾。坐下来听,适时、适当地引导,在信任的基础上产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更好的信任,这对于病人的治疗是大有裨益的。”周杰说。


深受周杰的耳濡目染,科室里年轻的医生们对待患者也都不厌其烦。周杰的助手崔忠林曾经接待过一位病人的8位家属,每位家属都问相同的问题:“这到底是不是癌?这个是癌吗?”一共问了10多遍,问多少遍,他就回答多少遍。


医患间的这份信任有时不止于看病问诊。


周杰向南都记者说起二三十年前的一段经历。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得了胆囊炎,并不严重,有段时间每周都会在他的门诊出现。周杰觉得有些奇怪,也没多想,于是每次都热情接待了她。


就在第四次门诊,其他病人都离开之后,老太太对他说,“周教授,我看你今天门诊人不是太多,想耽误你点时间和你聊聊。”周杰以为她是想咨询病情,就耐心地说回答,“老人家,没关系,您想了解什么情况都可以问我,我一定详细告诉您。”


没承想,老太太聊的不是病情,而是一个埋藏在她心里数十年关于儿子的身世问题,她一直纠结于该不该将真实情况告诉儿子,见到周杰如此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产生了一种巨大的信任感和强烈的倾诉欲望。


听到这里,周杰十分震惊。“我当时一个年轻医生何德何能,给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辈,提这种涉及人生伦理的建议呢?”为了不让对方失望,经过一番认真思索后,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件事也让他对医患关系有了更深的感触。医生治疗的是疾病,但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医者有仁心,医学就有了温度。医院应该是一个充满了人性关怀的场所。”周杰说道。


感恩传递


如今定居深圳的陈奕长也曾是周杰的患者。


2005年4月到8月,他因肝病住院接受治疗,不算短暂的时间里,只要不出差、不开会,周杰每天必来查房。周杰的妻子——南方医院的一位护士长,也会跨越科室,前来照料。回忆至此,陈奕长话里洋溢笑意,“他们夫妻俩经常来看我,和蔼可亲,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亲切感。”


当时,临近手术,陈奕长忐忑不安,周杰带领团队对其病情反复研究后,信心十足地对他说:“静下心来,不用担心,我们团队的技术你放心,保证你可以康复,没有生命危险。”


陈奕长告诉南都记者,这份及时的“定心丸”,支撑自己挺过手术,“让我很有安全感,整个人都放松了,也促进了术后的康复”。


从此,周杰成了陈奕长常挂在嘴边的“救命恩人”。18年来,陈奕长多次前往广州检查身体,每次都会请周杰帮忙看检查结果,周杰也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相关注意事项。“我向身边的很多人推荐过周杰主任,至今没有听到一句对他的负面评价。”


陈奕长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便将心里的感激转移到帮助他人身上,积极参与网络捐款以及“路见不平”就出手——


十多年前,在惠州惠东县,陈奕长看到一位路人晕倒在马路上,情况万分紧急。他不顾司机再三劝阻,执意扶起这位路人送往医院,随后默默留下几千元钱便离开了。面对有去无回的医药费,他很坦然,“这些都是小事情,我不介意对方还不还钱,也不贪图什么,是诚心想帮助他们”。


在车祸现场,陈奕长曾救起头破血流的伤者;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也曾驱车挡住车流,叫来周边的人联手救下跌倒的路人。陈奕长向南都记者感慨,因为经历过生死,也感佩于周杰的关怀,他尽己所能救死扶伤,回馈这份医者仁心。


如今,陈奕长一年仍需进行两次检查。18年来,他与周杰的情谊远不能用见面36次这个数字来衡量。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医患关系,问诊以外,周杰还会关心陈奕长的生活,在喝茶之余共话家常,“现在是好朋友了,他也会关心我的事业、子女”。


与患者交心的同时,周杰也与同事相互扶持。他办公室的柜子里,摆放了很多官方机构颁发的奖状和证书,科室的储物柜里装满了病人和家属送来的锦旗。但周杰并未向南都记者过多介绍这些荣誉。


周杰珍藏着护士们送给他的荣誉证书。


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红本本,指着上面的字向南都记者说道,“你看,这是2011年5月11号,512护士节前的,‘周杰同志被评为我最喜爱的科室主任,终身荣誉成就大奖’”。证书内页还有23名护士手指印组成的心形图案,署名写着“肝胆外科天使联盟”,附赠的还有一瓶手工折叠的千纸鹤。


周杰把这份礼物珍藏了十多年,“这是我那么多荣誉里最重要的一个。”


也有遗憾


张起帆在周杰手下学习15年,在他眼中,周杰相比其他外科医生,身上还多了股书卷气,十分儒雅。


肝胆外科在搬到新楼之前,病房走廊布置得很是别致,除了健康宣教的内容,有一条专门的走廊是用来展览科室医护人员的摄影和书画作品的,有山水、花鸟、人物,有工笔、水彩,颇具艺术气息。


这是周杰多年前特别安排的。他向南都记者解释,摄影和书画作品展览能让医护人员更有归属感,病人和家属闲暇时看看也能转移一些压力。去年科室搬到新大楼,还没来得及重新布置,但周杰希望能再把这个展览办起来。


实际上,在诸多感激和荣誉背后,医生这个职业面临的更多是加班熬夜、极大的压力,也有不少遗憾。周杰习惯通过看书来排解这些情绪。


1984年,周杰从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后,一直在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工作。刚离开校园时,医院严格的培养让他快速成长起来。一个病区42张床,最多的时候他曾同时负责23个病人,所有的病历书写、病程记录、外科手术、换药、病情观察全部由他一人完成。“那时还没有电子病历,全部都是夹板纸质病历,抱都抱不动。”他重重地颠了颠手示意。


周杰到病房查房。


“其实负责病人最少的时候才是最累的。”周杰向南都记者回忆,在“单兵教练”培养模式之下,每时每刻都要严阵以待。


“单兵教练”,就是当病房里出现情况非常严峻的患者时,由一位医生担任这个患者的特护医生,不参与科室其他工作,要求24小时守在患者床边。“每时每刻都要盯着病人的电解质、出入量、体温。病情有任何变化,都是我们最早发现的。”


残酷的是,即使精心照护,也不一定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大约在1985年,一位病人接受腹主动脉瘤手术后,成为周杰“单兵教练”的对象。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每天过得提心吊胆,生怕病人哪项指标出现异常。有一天的后半夜,这个病人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出血,立马被送上手术台。“我还记得,进了手术室以后,慢慢五六点钟看着天亮了,然后又天黑,最后还是没能救回来。”


“总觉得是一种遗憾,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如果病人能治好,能顺利出院,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周杰突然把语气放得很轻,充满无奈地对南都记者说,“医学是有限的,很多东西不太好把握,我们采取了治疗措施未必就能收到预想的结果,总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但医生必须打起精神,全力救治下一个病人。


在医学的道路上,周杰带领团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2003年,他刚任肝胆外科主任,就完成了第一例“零输血”肝移植。近年来,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基础上,带领科室陆续开展了腹腔镜胆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等手术。


“医学是一个实践的科学,我们实际上还在探索,不断进步。”说到这里,周杰语气有些沉重,相比几十年前,医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临近退休,留给他在一线救治病人的时间不多了,等待更先进的医学技术出现的时间也不多了。


就如张先生父亲所患的胰腺癌,“我们真的非常希望看到胰腺癌和肝癌都能通过药物解决。”周杰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对病人来说,将会是一个福音。”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视频:南都记者 陈燕 实习生 李晓艺 何茵桃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中国游客被扣留15小时,马来西亚部长前往解救!被质疑

突发火灾!8人遇难,4人来自广东

马某某(男,25岁,人大毕业生),或被判刑




 点亮关注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