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灵魂摆渡人”,又送了一位老兵回大陆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会见马英九一行,强调两岸同胞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并明确提出“四个坚定”,包括“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洪秀柱、傅崐萁等接连率团参访大陆,引发两岸高度关注。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心手相连向复兴”系列访谈,对话台湾岛内各界知名人士,听他们讲述促进交流、同心奋斗的努力与期待。
五一假期结束不久,刘德文的身影,便出现在了福建宁德福鼎动车站。他把福鼎籍台湾老兵蔡国侦的骨灰坛,郑重交到蔡家人手上,圆了他们将近30年的心愿,随后又马不停蹄返回台湾,准备在5月15日再一次启程。下一站目的地是湖南、河南——他要再护送两位老兵“回家”。
刘德文是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里长”。从2003年接到第一份来自老兵“伯伯”的委托开始,他已无数次跨越海峡,用双肩包把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坛送回大陆,并交到他们亲人的手里,让漂泊半生的落叶终得以归根。他也因这一善举,被称作“灵魂摆渡人”。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刘德文用实践证明,海峡的距离,始终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近日,58岁的刘德文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教育就是敬老尊贤。他在一次次护送中,与老兵家人成为了“比血缘更亲的亲人”,感慨两岸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也用行动感召台湾下一代,“要知道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刘德文。
“竭尽所能圆寻亲者的心愿”
刘德文刚刚结束了一趟行程。
5月8日,他在福建宁德福鼎动车站出站口,把福鼎籍台湾老兵蔡国侦的骨灰,郑重地交到蔡家人的手中,为他们等待了近30年的团聚,画上了句号。
这是刘德文今年以来送“回家”的第七位老兵。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他才回到台湾两天,却已经订好了15日的机票,马上又要飞往湖北,随后奔赴湖南、河南两地,再送两位老兵“回家”。
这段来往于两岸的“摆渡”旅程,起始于2003年。
刘德文出生在台湾屏东,很小的时候就去了高雄打拼。2002年开始,他作为高雄市祥和里“里长”为社区服务。那时,祥和里住着1800多位老兵,都是单身独居的老人,他们的亲人大多在祖国大陆。
刘德文告诉南都记者,老兵们都是独身一人,很多事情从来只靠自己。他成为“里长”之后,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辈来对待照顾,有幸能够得到信任,成为他们心中无关血脉的“至亲”,托付身后之事。
2003年,一位“伯伯”在临终之际托付刘德文,将骨灰带回家,埋在父母坟前,让十几岁离乡后一去不回的儿子,能够尽尽孝道。“我当时就跟伯伯说:没问题,‘里长’一定会圆你的心愿。”
刘德文把这一次承诺视作缘分。费尽周折,他在2004年联系上了这位老兵在湖南老家的亲人,背着“伯伯”的骨灰,渡过海峡,了却一桩夙愿。此后,更多人通过两岸的媒体、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网络等渠道找来,委托刘德文找寻亲人的骨灰,带回大陆,落叶归根。
两岸中国人不管走了多远,始终盼着叶落归根;不论分离多久,终将团圆。刘德文重视每个请托,他知道,“很多寻亲的人希望通过我找到答案”,他也向每个前来拜托他的人说,“我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们,圆你们的心愿。”
二十一年来,刘德文不辞辛劳、奔走两岸,足迹遍布大陆20多个省份,先后带着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回故乡安葬。与此同时,住在祥和里的老兵数量也日渐凋零,如今仅余19人。
刘德文把同老兵的相处视作一种缘分。直至今日,他仍会每天和社区里的老兵见一面,问候打招呼,“最起码在这一刻,我们不要有遗憾”。他说,能够照顾老兵们,是他的荣幸,“我非常开心”。
如今,刘德文往来大陆的次数,已基本固定在一个月三次。为了节省一些交通费,他从最开始一趟只带一位老兵的骨灰坛,到现在尝试一趟带两个,不断加快自己的步伐。去年一年,27位老兵的骨灰经由他的护送,结束半生的流浪,回到了故乡。
“要知道自己‘根’在哪里”
来向刘德文“找答案”的人越来越多。
据他介绍,目前人们托他寻找的老兵已经有100多位,找到的已有35人,其中有27人的公证文书已经完成。
接下来,刘德文将尽快把27位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陆的家。如果得知老兵的儿女仍然健在,他会优先处理,尽量满足健在儿女的心愿——接父亲“回家”,与母亲团圆。
这些旅程,经常是由刘德文独自完成,陪伴他的,是一个已中度磨损的红色双肩包。
这个双肩包被刘德文背在胸前,装着老兵的骨灰坛,走过全国大大小小无数个城市,从未缺席。刘德文说,背带断了就用绳子加固,一路缝缝补补,双肩包一用就是十三年。
刘德文把双肩包视作连接自己和老兵感情的象征。“我坚持用红色,因为回家是喜事。”
刘德文说,自幼就被教育“长辈在前,晚辈在后”,所以他一直坚持把双肩包背在胸前。“我作为晚辈,自然是要扶着长辈‘回家’。”
去年,刘德文护送老兵燕铭功的骨灰回到山东。
“敬老尊贤”是刘德文常常提到的字眼。“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祖先的教导。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教育就是敬老尊贤,这不仅是对长者的礼让,也是美德的传承。”
去年,马英九首次来到大陆,一偿寻根祭祖的夙愿,表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4月,马英九再次率领台湾青年踏上大陆,在广东、陕西、北京寻根、参访、交流,受到广泛关注。
刘德文说,马英九两次参访大陆期间,他刚好都在送老兵回大陆的行程中。这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而浅浅的一湾海峡,阻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我们仍将祖先放在心里,希望了解自己的祖先从哪儿来。”
他始终认为,要让下一代知道自己的根基何在。
刘德文的先辈生活在江苏,后来从福建移居到台湾,他已是第六代。背负老兵骨灰穿越海峡送归回乡期间,他也意外找到了家族根柢。
在台湾刘氏宗祠里,刻在中厅上的堂号为“彭城”,这是江苏徐州的古称,意在提醒后代子孙,不能忘记先辈故土——
有一年,刘德文前往徐州沛县送归老兵骨灰时,翻阅当地族谱才发现,自己所属的“德”字辈就在其中,是第73代后人。
当地送给他一本族谱,他兴奋地带回台湾,“父亲好高兴。”他告诉一双儿女,“要知道自己‘根’在哪里”。后来,再到大陆为老兵寻亲时,他也会专程搭车到沛县祭祖。
“两岸间的血脉亲情割不断”
寻找老兵的个中艰苦和危险,常常难以向外人道。
刘德文所在的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来回南北一趟将近800公里。他还记得,花费时间最长的一次,足足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跑了32趟才找到老兵,“平均一趟产生的费用就是近5000元新台币”。
对于刘德文而言,寻找过程中中暑是家常便饭,只要进入土葬区开始寻找,他有时候连吃饭都会忘记。一次事故中,刘德文不慎跌入两米深的坑洞中,断了多根肋骨,住院多日。
这一趟一趟的来回,让今年已58岁的刘德文全身酸痛,常常是“药膏贴布不离身”。
但身体的疲累,在把老兵送“回家”的那一刻,就消失殆尽了。
刘德文笑说,一直很自豪,在大陆各地都有自己的“家人”。他口中的“家人”,便是苦苦等待多年,从他手上接过亲人骨灰的老兵家人。
刘德文与福鼎蔡氏家族。
“虽然此前从未相处过,但在我把老兵送‘回家’的那一刻,我们就变成了亲人。这短短几天的相处,胜过几十年的感情。”他向南都记者感慨道。
逢年过节,刘德文都能收到大量来自祖国大陆的问候电话和微信,都是他曾经帮助过的老兵家人送上的祝福。他笑称,大家“虽然没有血缘,但比血缘更亲”。
今年4月初,台湾花莲发生7.3级地震,刘德文收到不少来自大陆的关心。“亲切地叫我刘叔、伯伯、大哥、舅舅或者德文的人都有,问我还安全吗,我都会逐一跟他们报平安。”
护送老兵“回家”的行程往往是紧凑的。即便如此,也有不少老兵家人在得知刘德文的行程后,约着要和他见一面。
去年,刘德文送一位老兵回到山东广饶,那里还有他在18年前曾见过的另一位老兵的家人。老兵家人知道他来了广饶,热情地招呼他去家里吃饭,还给他安排了住宿的酒店。刘德文还记得,那天天气寒冷,老兵家人看到他衣着单薄,担心他受冻,连忙张罗着给他送了一件全新的羽绒服,让他“非常感动”。
“我一直说,要走亲,人越走越亲。”今年4月,马英九、洪秀柱、傅崐萁等接连率团参访大陆,在刘德文看来,他们在两岸间的穿梭交流,能让更多台湾同胞认识大陆,从而搭建起两岸同胞交流的平台。
刘德文回忆道,2003年,他在送老兵“回家”的途中,需要先经停香港,“有时候甚至需要折腾两到三天”,包括直航航班、航点减少,都对出行造成了不便。他盼望,能有更多两岸直航航班和航点恢复。
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刘德文也在大陆感受到,“我们讲的是普通话,文字也看得懂,生活习惯一模一样,就像在走自家厨房一样,心是安定的,不会不适应。”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刘德文对南都记者感叹说,无论过了多久,隔着多少辈,都割不断两岸间的血脉亲情。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心手相连向复兴”系列访谈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何嘉慧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何嘉慧
点亮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