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在暴发风险!中疾控提醒

南都报道 南方都市报 2024-06-01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

近日发布的一项

关于手足口病病毒的调查研究显示

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

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

主要病原体


目前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

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

并存在暴发的风险


小心!柯萨奇病毒A6



研究团队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儿童,症状通常以发烧、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症状一般较轻,在7至10天内缓解。然而,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并发症。



此前,肠道病毒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2016年,肠道病毒A71灭活疫苗开始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然而,由于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多样性发生了变化。


根据国家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监测网络,研究团队调查了我国2012年至2023年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从中获得74株柯萨奇病毒A6菌株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此外,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该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监测。


研究涉及的74例与柯萨奇病毒A6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48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平均年龄约为2岁,其中1岁以下儿童25例,1至5岁儿童26例,5岁以上儿童3例。


研究团队表示,5岁以下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免疫系统不成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增加易感性,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潜在的致命后果。因此,开发柯萨奇病毒A6疫苗,对预防易感儿童出现重症手足口病至关重要。


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


广东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



5月22日

广东疾控发布紧急提醒:

目前广东省手足口病

已进入流行期



广东疾控介绍,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近年以CVA6和CVA16为主要流行血清型。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图源:Ic photo


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防治手足口病 

 家长这样做

👇


广东疾控提醒
托幼机构
因为儿童聚集且普遍易感
卫生习惯尚未养成
容易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应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01
园长应做好

①制定预案
制定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和个人。

②组织学习
组织教师、生活老师、校医、后勤保障人员等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③监督落实日常防控工作
组织监督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室内通风和卫生清洁等工作,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供师生使用。

④配合调查处置
发生聚集性疫情后:根据疾控部门的要求实施晨(午)检制度;对离园小朋友要派专人联系家长了解每日健康状况;实行病例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开展全园彻底清洁消毒;配合做好其他疫情处置工作。

02
校医、保健老师应做好

①指导规范落实晨(午)检制度
常规情况下开展晨检,在疫情流行期或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实施晨(午)检。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

②做好幼儿因病缺勤的登记工作
监测因病缺勤率,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

③定期开展培训演练
定期组织开展手卫生、清洁消毒等预防手足口病相关培训和演练。

④提高预警意识
当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尽快向对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疾控中心报告,并暂停全园性、跨班聚集性的活动。

⑤配合防控
如幼儿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在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防控。

03
班主任、生活老师应做好

①提高预警意识
在校医/保健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将幼儿送至医院就诊。

②落实复课标准
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或发病14天后,方可复课。

③勤通风
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④勤洗手
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⑤做好沟通工作
如班级发生聚集性疫情,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和沟通工作。

04
清洁人员应做好

①做好日常清洁工作
  • 每天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
  • 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 增加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课桌椅、滑梯等物体表面擦拭消毒频次,以及衣物、被褥等暴晒频次。


②及时消毒
  • 要及时对患病学童的相关物品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造成传播;
  • 如幼儿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校园进行终末消毒,需使用含氯消毒剂,75%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

有效预防方式:打疫苗

不过,宝妈宝爸们也不需要草木皆兵。
不小心“中招”,也不要过分紧张。听从医嘱,在家隔离观察。得病的患儿不要去幼儿园或学校上课,症状完全消失后满1周,才可以复课。
当然最重要且有效的预防方法还是打 疫 苗!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但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主要“元凶”。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官方盖章的有效预防建议: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手足口病毒疫苗。
5岁以上的孩子,随着体内免疫能力增强,患手足口病的几率小,不建议打疫苗。
很多家长会问: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今后还会得这病吗?
有可能!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它们之间没有互相交叉免疫。即使打了疫苗,也可能还会得手足口病。但只要是打过疫苗,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南方都市报(nddaily)、深圳大件事(nandusz 编辑:余思敏)、N视频报道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突发雷击!13名游客受伤,知名景区通报


“坐下1分钟就被劝走”,星巴克引争议




 点亮关注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