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降薪、限薪、退薪!业内人士透露……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发放的超过290万元的资金,且不区分奖金归属期、是否属于往年递延。
针对“薪酬超过290万元的部分需退回”这一说法,南都·湾财社记者询问了多家头部公募基金的内部人士,多位公募人士表示不知情,暂未收到监管层出台此类规定的通知。
也有不愿具名的央企系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我们公司还没有明确的通知,但行业里的传言的确也对大家的工作状态造成了很大的扰动。实际上这几年来市场回调,我们作为从业人员时刻也处于高压状态,目前面对这样的结果,倒也有心理预期。”
退薪传闻四起
内部人士:已有心理预期
近期,关于公募基金经理降薪、限薪、退薪的传闻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公募行业常有薪酬上限传言,从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到100万元左右,版本几经更迭。
6月初,一则“公募基金300万年薪以上或被要求追溯退还”的消息在市场流传。南都·湾财社记者向多家头部公募基金求证。多家公募基金人士均表示:“对传闻并不知情,完全没有收到通知。”
6月底,市场传闻再起。6月26日,又有市场传闻称,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发放的超过290万元的资金,且不区分奖金归属期、是否属于往年递延。
针对“薪酬超过290万元的部分需退回”这一说法,南都·湾财社记者询问了多家头部公募基金的内部人士,多位公募人士表示不知情,暂未收到监管层出台此类规定的通知。
“我们现在就是啥也不知道的状态,但架不住‘小作文’太多了。”一位央企系公募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头部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我们公司还没有明确的通知,但行业里的传言的确也对大家的工作状态造成了很大的扰动。实际上这几年来市场回调,我们作为从业人员时刻也处于高压状态,目前面对这样的结果,倒也有心理预期。”
“只不过我们作为打工人,也期盼着整顿的力度不要太大,再给大家一些时间和空间,去做好工作。”该头部公募人士说道。
据财联社消息,确有央企旗下公募基金实施限薪举措,且自2022年起超出标准的退薪工作已于本周启动,但退薪标准并非上述290万元,而是达到一定标准后部分退回。
此外,6月28日,市场还有传言称,已经有银行推出了针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退薪贷”。针对上述说法,南都·湾财社记者同步向业内多家银行机构了解最新情况。不过上述银行人士均回应记者称:“银行并未推出‘退薪贷’这款产品,我们自己也没听说过。”
当前行业尚未明确退薪标准
在谈论到“公募退薪”这一话题时,有不少人都发出了如此疑问:已经发出的薪酬可以追回吗?据了解,此举对于基金业而言尚属首次。不过,在同为金融业的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常态化政策。去年年底,银行的“反向讨薪潮”还曾引发市场热议。
2021年初,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及,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可以追回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超额发放的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报酬,包括:财务报表重述导致财务依据信息发生较大调整;绩效考核弄虚作假;违反薪酬管理程序;其他违规或错误信息发放薪酬的。从相关规定来看,重点在违规违纪、弄虚作假和监管指标、风险管理。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经密集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基金公司加强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严控过度激励行为。
证监会于2022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建立完善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奖金跟投机制,实施违规责任人员奖金追索扣回制度。
中基协于2022年6月出台的《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则规定,基金公司应建立不少于3年的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高管和基金经理的递延支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其中指出,完善与经营绩效、业务性质、贡献水平、合规风控、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等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国九条”的发布,在监管进一步趋严的环境中,再加上近两年公募整体业绩不佳,无论从监管要求和舆论环境,对看似“高光”且“高薪”的基金行业都形成了压力。
早在2022年,各家公募基金已向监管层报送并执行薪酬激励约束落实方案,但在“违规责任人员奖金追索扣回制度”的设立上,目前行业内并无统一规则。据了解,监管部门尚未出台针对公募基金“实施违规责任人员奖金追索扣回制度”的指导意见,此次涉及追回的相关公司此前也未设立明确的追索扣回机制。“应该是最近才确认的,消息只掌握在少数领导手中。”有接近相关公司人士透露。
“降薪退奖金只是方法,不是目标。” 在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看来,如何更好把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直接绑定,更好地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更好地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持有体验,这些是基金公司薪酬激励制度优化改革的重点方向。
王铁牛表示,在持续提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投研平台和体系,建立投资者收益和满意度直接挂钩的薪酬制度等方面,还需要行业更多的探索和变革。
“严监管”信号持续释放
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大变革
随着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1万亿元大关,这一行业正迎来新的里程碑。今年以来,证券基金行业"严"字当头的监管定调越发明显,相关政策和意见陆续出台,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较大变革。
2023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正式启动,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分阶段推进费率改革,第一阶段费率改革已顺利完成,预计每年让利投资者超百亿元。进入2024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深水区,从7月1日起,《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将进一步优化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制度,降低基金投资者交易成本,促进公募基金行业回归业务本源。
去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同时修订发布重磅自律规则——《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细化了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禁止性要求和自律约束措施,进一步明确了行业机构在从业人员管理中的主体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公募基金正在面临全面的审计检查。记者从业内获悉,国家审计署已经入驻了12家公募进行现场审计检查。据媒体报道:“这些团队是由国家审计署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将对所有相关文件材料进行审计,重点关注费用支出等问题。”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 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强化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更加注重投资者获得感,更加注重功能发挥,大力推进一流投资机构建设。《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全链条问责,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
4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新“国九条”中指出,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做优做强。这也为公募基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