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5后准入殓师:打车不敢填“殡仪馆”,否则没司机接单

2016-04-04 南方都市报



昨天,南都君(微信公众号:nddaily)跟大家讲了女入殓师叶慧的故事(原文),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四位“95后”准入殓师的世界……还有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吗?他们还会遇到社会的“偏见”吗?他们与前辈有何不同?



佛山南海殡仪馆里3名“95后”入殓师。南都记者 孙振飞 摄


人物

徐启

1996年生,来自内蒙呼伦贝尔,殡葬服务专业

杨旸

1995年生,云南昭通人,防腐整容专业

任佩秋

佛山顺德本地人,殡仪服务专业,1996年生

付莹莹

吉林四平人,殡仪服务专业,1995年生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

——这是日本著名电影《入殓师》中的一句台词,曾感动了无数观众。


在传统的偏见和压力下工作,老一辈的入殓师熬过了一年又一年。以广东佛山市殡仪馆为例,每年需要火化遗体4500多具,但却面临工作人员紧缺情况;佛山南海殡仪馆情况则更甚,每年要处理8000多具尸体,馆内仅有100多名工作人员,且平均年龄已超过35岁。


而新一代入殓师,他们对殡葬行业,却有自己的注解。南都记者(微信号:nddaily)对话4名“95后”入殓师,他们或还在校读书,或已马上面临入职殡葬行业就业。


2016年3月27日下午,佛山南海殡仪馆开放日,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走进殡仪馆深入了解殡葬流程。南都记者 孙振飞 摄


选择:

“不求升官发财,只求在城里站住脚”


身着笔挺西装、坐在沙发上的3名“95后”,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他们的坐姿好似经模子浇注,上身略向前倾、十指相攥抱拳,交谈中头部略垂,似乎随时准备着起身鞠躬。与记者的交谈中,3人坐姿竟始终无变化。


3人所学专业均与殡仪有关。其中,徐启、任佩秋学习的是殡仪服务,而杨旸的专业是防腐整容,寒假期间3人来到广东佛山南海殡仪馆实习。


为何选择殡仪专业?没有什么曲折复杂的故事,原因出奇的简单:就业形势太严峻,大学毕业工作不好找。


徐启的选择颇具偶然性:与同学聊天时得知有这个专业;高考完选专业时,《报考专业指南》的第一页,也恰出现了。权衡之后,徐启做出选择。而来自云南昭通一贫困农村的杨旸回答更直接,“不求升官发财,只求能在城里站住脚。”


其实也有家人当时有些顾虑。任佩秋的父亲,便是从事殡葬行业,对于殡葬行业,全家少有很多世俗的偏见。但徐启的家人就颇为开明,“我选了这个专业后,姥爷、姥姥还跟我说,他们去世之后,就交给我处理了。”


学了一年,3人反倒更加坦然面对当初的选择。“现代葬礼可以这样有仪式感的举行,让人有尊严的离去。相比老家请阴阳先生、停灵数日等习俗,现代的葬礼更严谨、更卫生。”杨旸说。



2015年3月底,佛山市殡仪馆开放日,一位女性市民在观看遗体换装,表情诧异。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南都资料图)



2015年3月底,珠海市殡仪馆开放
日,市民参观存放遗体的冰柜。南都记者 吴进 摄(南都资料图)


职业:

身上夹十多张扑克牌练礼仪


如《入殓师》中的仪式,每一次为逝者整容前,杨旸都会对逝者深鞠一躬,然后才能开棺。“很标准、很有仪式感的动作,既是对逝者的尊敬,也是对逝者家人的抚慰。”


学校负责教授理论知识,每年寒暑假,学生们都要到全国各地的殡仪馆进行实践。面对逝者及其家人时,能否展现出一个工作人员所应有的标准礼仪动作,这是对实习生们最基本的考验。


站立、转身、鞠躬、下蹲,3名学生已在学校训练了整整一年。每天晚上,从9:20到10:30,就是让不少同学叫苦不堪的礼仪训练课。以站姿为例,每名学生身上都会夹上十多张扑克牌。“臂缝、腿缝、手缝、嘴唇,都要夹上扑克,免得你身体乱动。”徐启说,他们的下巴、肩后,也要夹上扑克,保持头部不乱动、腰部绝对挺直。刚训练的时候,汗如雨下;一般要经过半个学期才能达标,而这样的训练将一直持续至他们大三毕业。


仪式性的动作,不止于此。杨旸说,在对逝者进行整容时,“我的动作会尽量的轻,尽量减少对逝者的移动。最后整容完毕后,要让逝者的面容很自然、很安详,好像在睡觉一般。”杨旸记得,自己第一次为逝者整容时,紧张得甚至化花了逝者的脸庞。时间虽然紧迫,但还是要耐心地补妆,最终也得到了家属的认可。



2015年3月底,东莞市殡仪馆开放日,礼仪人员在遗体告别礼堂内展示现代殡葬告别仪式。南都记者 梁清 摄(南都资料图)


整容之后,是逝者的告别仪式。同专业的大三师姐付莹莹,数日前参与了她至今最触动的一场活动。逝者是一名32岁的大学女外教,她在即将结婚之时却突然猝死。付莹莹说,为了减少家属的伤悲,当天司仪精心斟酌字句,“哪怕一个词和一句话,我们都点到为止。家属临近崩溃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抚平她们的情绪,但不能任其发泄。”付莹莹说“通过仪式性的操作,让死者走得更有尊严,这就是我们担当的任务。”


世俗:

没被同学排斥 却难免社会偏见


对于从事殡仪行业的工作者,社会上不乏偏见和歧视。事实上,从选择殡仪专业开始,他们已经感受到颇多尴尬。


“有时晚上出去玩,回来的时候使用打车软件,不敢填写南海殡仪馆,就填华侨墓园,否则没车来接。”任佩秋笑着谈起了前两天自己的经历,当时自己叫了半个小时车,没有一辆应答,“最后一个年轻的师傅接了单,他不是很介意,还一直把我们送到目的地。”


更让他们尴尬的是未来的婚恋问题。即将毕业的付莹莹说,自己和3个闺蜜一样,整个大学期间都没谈恋爱,“我们班50多人,一半是男生,他们个个都有女友,但女生就例外。”不过,付莹莹也很坦然,未来成家立业,只能找志趣相投的。“另一半要接受我和这个行业,不然不会走得长久。”


3个学弟学妹也没谈恋爱,他们说,很多毕业学长、学姐,最后找的都是同行业的人。不过生活中,同龄人并不介意他们的专业,高中同学也并不避讳,“就是同学聚会时,会被特别调侃,有的说‘以后我死了你负责’,还有学医的调侃‘以后咱俩干脆做一条龙服务’。”徐启笑着说,“偶尔在微信上转些文章,也会有同学点赞”。至于亲属之间,“也可以参加聚会,只是聚在一起时,都不会刻意聊到我的专业。”


这几个“95后”说,自己已经下定决心,毕业后从事殡仪行业,要让逝者离去时更有尊严。而即将毕业的付莹莹则说,面对即将就业,她也没有最坏的打算,即使再一次选择,还会选择同样的专业,“不管生与死,都要把生命放在人的定义上,生的时候是人,死的时候也是人,我要让逝者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更安详,让逝者家属更安心。”



2015年3月底,佛山市殡仪馆开放日,体验市民在遗体化妆间,姿态各异。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南都资料图)


南都记者 冯雷亮 曾群善


*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都君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情侣、兄妹被压身亡,短短两天,又是它夺走了四条年轻的生命!


90后美女入殓师为遗体化妆 妈妈曾多次劝说“以后找不到对象”


他遇上了深圳那波“违约潮”:如果夺不回房子,我可能再也买不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