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句“爸爸,我不想当中国人”,你可曾看到严重的危机?

2017-05-16 深圳共青团



近日,一对美国华裔父女的故事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面对女儿对自身种族和样貌的否定,这位爸爸的做法不禁令人赞叹。





今天我们要说的

就是这对来自美国的华裔父女



爸爸叫Jerry Zhang,来自中国,是一位律师。他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四岁,小女儿一岁。


虽然身处异国,但是有两个可爱的孩子陪伴,看起来也很幸福。



回忆起自己带娃的时候,爸爸经常会陪着女儿看各种故事书。



看书的时候孩子也很安静,完全沉浸在一个个故事当中。



然而前不久,大女儿忽然告诉爸爸,她不想当中国人了,起码是外表看起来不是中国人的样子……


爸爸瞬间有点懵,虽然自己来美国多年,但是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刻在血液中的,结果自己的女儿却有了这样的想法。


那一刻,他感觉心很碎。



因为这听起来不是一句玩笑话,也不该是一个玩笑。


他追问着大女儿原因,女儿拿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困惑地指着里面的主人公,为什么自己没有金发碧眼,为什么自己一定要是中国人,看起来跟书里的主人公一点都不一样?



乍一看是小朋友耍小性子,希望自己是书中的主角,小朋友的心里有这种想法也不难理解。


不过爸爸却表示,正是女儿的这句话才让自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2016年美国出版的3200本儿童读物中,只有7%的亚洲小朋友形象,但是整个美国有着1700万亚裔。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无关紧要的话题,内容有趣孩子爱看就好,好像跟人种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图书是孩子们学习文化的重要途径,当里面聪明而又勇敢的主角都是有着白皮肤和金发色的人物,每天这样耳濡目染地看下来,小朋友心中难免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啊,这样的人好厉害,我也想变得跟他们一样。”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自己女儿这样,开始否定自身样貌甚至种族的情况。因为这不仅仅是文化的产物,更会让亚洲孩子们在从小接触的文化中感觉,好像只有白种人才能如此勇敢有趣。



出于这种想法,爸爸希望能扭转这种态度,起码是改变自己女儿的想法。打一顿或者骂两句肯定不行,这事儿得从根源上来。


他决定自己出版一本书,就用亚洲面孔的姑娘做主角。



爸爸找来了一位亚裔艺术家,他们一起创作了一本书。



在书中,主角是一个又酷又有趣的亚洲女孩儿,热爱冒险又充满想象力。她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从一个普通的小朋友,靠着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最终成为一位顶尖的艺术家……



而爸爸的用心良苦,也得到了女儿的全力支持。看完这本书之后,女儿逐渐的再也没有表达过之前那种想法,最近还开始纠缠着爸爸,说自己想要学中文。


女儿最近开始想学中文,让我很激动,我认为一定是这本书对她有了很大影响,毕竟书中的主人公,那个亚洲的小女孩就是受到她的启发。


不仅如此,爸爸觉得也许这本书能让更多在美国的亚洲小朋友,找回对自我的肯定,因为在美国,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儿童书籍。


所以他决定把书中小女儿的形象发展成一个系列,最好能普及到美国的书店、学校、各地儿童读物的书架上,让大家知道,亚洲的小朋友,也是很棒的。



这位爸爸表示

自己很开心能用这种方式

来转变自己女儿的思维

因为,孩子们真正喜欢并且需要看到

在别人的眼中他们被描绘成了有价值的人

反观国内不难发现

近些年来在中国

外国童话里的主人公已经逐渐成为了

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3年美国迪士尼3D动画电影

《冰雪奇缘》在中国可谓是大获成功



自此以后,只要是有孩子的家庭

几乎避不开有关于它的一切

孩子穿的衣服,用的东西

甚至哼唱的歌曲,全部与之有关 

而主人公艾莎,和那位华裔父亲大女儿口中的

金发碧眼的主人公一样,成为了许多孩子心中的偶像

然而,这位华裔父亲女儿的一句话

“爸爸,我不想当中国人。”

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渴望

成为一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为什么不是

一位中国的卡通人物呢



图书是最早期的阅读材料

而儿童读物是给孩子打开

精神世界大门的第一本书

然而大部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儿童读物

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沉浸在此类图书中的孩子

对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知就有可能模糊起来

如今的中国,急需那些能反映中国历史进程中

儿童命运、儿童情感、儿童体验的优秀读物

当然,不仅仅如此

像那位华裔父亲做的一样

我们需要塑造能够成为时代标杆

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经典形象

善良、勇敢、热爱冒险、充满想象力、追求理想



童话大王郑渊洁塑造的主人公

“皮皮鲁”便是这样一个典型

学习成绩一般、不乖的小男孩

不被老师喜欢,却善良勇敢

众所周知,郑渊洁的儿子

从小就学习他爸爸亲自编写的10部教材

由郑渊洁的主人公串场

除了数理化、语文、历史

还包括法律、哲学、性教育、安全课等等

郑源洁甚至还把中国刑法

变成犯罪童话故事《皮皮鲁和419宗罪》

当作教材让儿子学习



让孩子阅读这些用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创作

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主人公

更多中国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感情的童书

他们将潜移默化地产生民族认同感

真真切切的为自己是一位

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而骄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现在和将来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我国有不计其数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也涌现出许多经典人物



传统是过去留下的经典文化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脱习俗和限制

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

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崇尚伦理、厚德载物的礼仪之邦

通过在少儿读物里加强中华美德主题教育

有利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让儿童在故事中吸取营养

让中华美德得以薪火相传

...

可现在市面上的儿童读物却令人担忧

↓↓↓


走进书店不难发现

少儿读物的质量参差不齐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低劣的作品混迹其间。童话故事是少儿读物的主项,《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名著素来深受少儿青睐。如今,少儿图书市场惊现了一批“黑童话”,诸如:丑小鸭没变成白天鹅,而是因为长得难看离家出走,最后变成了一盆烤鸭;睡美人的故事中,公主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经典童话被无端“颠覆”,显得何等的低级趣味。


二、“山寨”版图书充斥市场。大凡书店内“少儿读物”柜所摆放的书籍,为数不少者除封面有别外,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连书名标题都是一样的。如一部《十万个为什么》,竟有二十多家出版社竞相出版,图书网站上检索之,结果高达2000种。近年,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问世后走红,随即克隆者甚夥,如此简单复制,能有高质量的少儿读物么?


三、粗制滥造。按理说,孩子们正是长知识、长智慧的年段,给他们的读物应该是精品。可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一批又一批的少儿读物精品甚微,多的是谬误百出、粗制滥造的劳什子。前不久,国家语委抽查图书质量,差错(包括文字、标点、常识)最甚者竟是少儿读物。


四、高价套装化。上世纪五六年代的少儿读物大都是单册,轻便利于孩子携带阅读,如今,这类书少则三五本,多则十几册,价格动辄上百元。漂亮的封面往往打上“儿童必读”、“启蒙读物”之类的字样,咋呼孩子及其家长。究其内容,“水分”太多。


少儿会不会读多了这些品质低下

或是以外国人为主角的读物

就会丧失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因而崇洋媚外,被和平演变呢

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小觑

要塑造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首先应该塑造合格的公民

培养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人

中国有悠久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其中有无数值得颂扬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

如若我们无法将之拓展发展下去,那就太可惜了

我们应积极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童书

出版优秀的儿童读物

引领中国儿童的精神世界


编辑:ckrrr

核校:steven.zhu

投稿人:郭正正

部分内容整理自:共青团中央、网络

推荐阅读(戳下方标题)

当深圳青年遇上“一学一做”

“学而思”遭喊停,背后真相值得所有人深思!

今天妈妈说了算!我们得为所有的妈妈做点事!

以“青春的名义”,打造共青团“一学一做”实践活动的深圳模式

从严治团,攻坚克难!

从严治团,就是要让团干部更像团干部

从严治团,让团员更像团员

从严治团,让团的组织更加充满活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