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这个绝活破了世界纪录,还引来“洋病人”和“洋学生”


内镜被称为“医生的眼和手的延伸”

过去

它只是一项检查诊断工具

一旦发现早期癌症

患者往往需要开膛破肚

进行大手术


如今

包括早癌在内的很多病变

都已能通过内镜进行微创治疗



他的内镜手术出神入化

超越技术,直抵艺术之境

他勤奋、睿智

有着对患者百分之百的仁爱之心

他从籍籍无名到登上全球内镜学顶尖舞台

他以平凡的医者人生成就了一部励志传奇

他就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周平红主任


团团小调查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手中,内镜不仅是检查工具,更是一把不可或缺的手术刀。多年来,在对内镜技术“工匠”式的追求和创新中,他用内镜实现了诸多“不可能”,造福患者。


2012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第14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上,周平红(右二)现场演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POEM手术。


用内镜打破吉尼斯纪录


十多年前,内镜微创手术在中国近乎空白。


2006年,周平红在日本观看了十几场内镜手术,并开始探索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希望用来治疗早期癌症等疾病。


周平红曾是一名外科医生。在他看来,很多病没有必要进行大手术,损伤太大,“能通过微创解决,尽量微创解决”。



周平红治疗过的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最大的98岁,最小的只有11个月,切除过最重的肿瘤124克、最长的肿瘤20厘米,创造了4个该领域的吉尼斯纪录,用纤细的镜刀划开了一个个“禁区”。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也成为国内开展POEM和ESD治疗等内镜技术时间最早,治疗病例数最多,能同时对早期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进行治疗的医疗机构。世界最具难度的POEM和ESD手术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这里完成。


医生要有“匠人精神”






“病人是我们的老师,医生能取得的东西都来自于病人。中国人口多,病例数多,我们才能积累一些经验。”周平红说。


被人称为“大国工匠”的周平红觉得医生要是“匠人”,但又不止于此。他依然保持好奇心,尝试将3D技术运用到内镜治疗当中;依旧勤于业务,同事都知道每天下午仍是他的手术时间。


何以如此坚持?周平红说:“不可能停下来,如今越是难的手术,越会转诊到我这里,创新性的东西,都是从这里来的。”


“凿”开世界的大门



如今,周平红团队用内镜治疗“凿”开了世界的大门,奠定了中国在消化内镜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2年以前,从未有中国医生进入过内镜世界杯决赛。周平红成为了这项比赛的中国医生第一人。


当年2月,第14届国际消化内镜大会在德国举办。多国医生在5个手术室里先后进行了7台手术。画面实时转播至大会会场,1700余位医疗界代表现场观看。


在2012年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 2012)上,周平红教授做主题演讲。


周平红5分钟内即完成一段12厘米的食管黏膜下隧道建立,创面清晰,过程干脆利落。会场内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以前我们并不知道他,但后来我们意识到,他是世界级的专家。”在看过周平红的内镜手术演示后,一位德国内镜专家如此评价。


2015年,周平红从内镜世界杯的“选手”转型为“裁判”,为全球范围内的后来者提供经验指导。


2016年的内镜世界杯,周平红已荣升大赛评委。


周平红在美国纽约大会进行手术演示。


周平红说,现在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推年轻人”。他参加国内国际的大型会议,年轻医生一带就是三四人,最多的时候带过七人。他一直鼓励年轻医生,一定要多与各国专家接触,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打出自己的品牌。


“中国医生自己要争气,就必须有点拿得出手的绝活,才能真正征服大家。”周平红说。



网友:心中有病人,手中有技术



这就是“大国工匠精神”

周平红用他的一生诠释着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努力

创造了中国医学内镜技术的辉煌

帮助成千上万的患者走出阴霾


他值得被铭记

值得我们学习

好样的

大国工匠!



编辑:团团;核校:steven.zhu

素材整理自新华社

推荐阅读(戳下方标题)

“穿越丛林”算什么?深圳,我愿通宵为你“披荆斩棘”!

台风“山竹”肆虐,深圳人上演“绝地求生”

色诱、重酬、策反,校园谍案惊世,特务就在身边…


为中国有这样的“大国工匠”感到骄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