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星陨落!他曾为国家隐姓埋名28年……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

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

于1月16日在京去世,

享年93岁。



巨星陨落

沉痛哀悼

2018年11月26日

《人民日报》用3个大版的篇幅

公布了100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

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在这份沉甸甸的名单上

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

于敏的名字!


团团小调查



于敏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

这个名字是极其陌生的

如果不是获得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他是为中国设计氢弹的人



没在西方名校留过学

没喝过一滴“洋墨水”

这位“国产土专家1号”

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

硬是在一张白纸上

书写了中国人用世界最快速度

独立研制出氢弹的神话


1

天才少年

赤子一腔报国情


于敏与父母合影


1926年于敏出生于宁河

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

于敏希望自己能像岳飞一样

荡寇平虏,重振山河!


童年于敏与小伙伴


后来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

然而,父亲突然失业

再也无力供他求学深造

同窗好友的父母听闻后

表示愿意资助他

于敏这才迈入北大校门!


于敏(左一)和同学们 



被投放原子弹之后的日本广岛




张宗燧是著名物理学家、

第一位在剑桥大学开课的中国人

他对学生要求极高

讲课从头到尾用英文

内容更是深奥难懂

在其他同学望而生畏之时

于敏却专找极难的课题挑战

他超强的记忆力、

超群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曾让整个理学院为之惊叹


于敏(后排左一)和同学们在北大理学院荷花池



2

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核科学事业奠基人 彭桓武


当时,这里集中了

中国所有核领域的顶尖人才

于敏同邓稼先、黄祖洽、金星南等8人

一同分入了原子核理论小组

在研究所短短数年间

于敏不仅掌握了国际核物理的精髓

还写出了多篇重量级论文

这些论文

直接让我国的原子核研究

上升到全新高度







3

中国“于敏方案”

用一声巨响震惊全世界


原子弹和氢弹虽然都是核武器

但是一个属于核裂变

一个属于核聚变

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于敏和妻子孙玉芹










有了突破之后

于敏激动地给在北京的邓稼先

打了一个著名的“隐语”电话:

于: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


打上了一只松鼠。

(发现有效氢弹构型!)


邓:你们美美地吃上了一顿野味?

(你确定?)


于:不,现在还不能把他煮熟,

要留作标本,我们有新奇的发现……

(基本确定,但是要进一步研究!)


邓: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于敏和陈能宽两位科学家忽然

你一句我一句地将诸葛亮

《出师表》背诵到底

那一刻,在座所有人

无不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当时,法国也在抓紧研制氢弹

于敏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

如果中国能赶在法国前面

突破氢弹的话

不仅长中国人的志气

更能让中国在世界上挺直腰杆



1967年6月17日

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

投下了一个降落伞

氢弹试验正式开始

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

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

蘑菇云随之拔地而起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

近三公里、重约五十四吨的火车

吹出十八米,

近四公里处的半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

十四公里处的砖房被吹散……”


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

《新闻公报》庄严宣告:

“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于敏说:当初设计是百万吨左右,

而实际的爆炸当量是330万吨。

更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是

“于敏方案”设计的氢弹更适合实战

中国氢弹诞生之初就已经接近

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应用

就连美国军界都说:

这家伙可抵十个集团军!


▲中国第一颗氢弹


▲苏联“沙皇炸弹”(氢弹)


▲美国第一代氢弹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

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

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

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

法国用了八年六个月

而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中国抢在法国前面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中国的氢弹从无到有

完全是自主化产物

是最地道的中国制造


4

惊天的事业

沉默的人生


于敏在平洞试验场




“中国氢弹之父”没有停止他的脚步

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

于敏深藏大山

日夜无休的科研

加上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侵害

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

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试验

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

于敏上台阶都要抬着腿才能慢慢上去

同事都劝他休息

他坚持要到小山冈上观测火球

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

在工作现场,于敏几近休克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上海神光装置旁讨论工作




1986年,301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内

总是能看到于敏去探望病人的身影

他的老朋友邓稼先

在一次试验任务中受到辐射

已进入直肠癌晚期


除了探病,于敏同邓稼先谈论更多的

还是中国的核试验发展

他问邓稼先:“我们是不是到头了?”

邓稼先也很忧虑

但两人都意识到中国核试验

决不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于敏与邓稼先



上世纪九十年代 于敏在办公室





1999年9月18日,

于敏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勋章

在那里,他更替老友邓稼先

见证了中央领导

为“两弹一星”元勋颁奖的全过程

也正是在这一天,

于敏、程开甲、王淦昌等功勋科学家

隐藏30年的身份才真正解密!


晚年的于敏与妻子孙玉芹


2012年,妻子孙玉芹的突然离世

给了于敏莫大的打击和伤痛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说,一生最对不起的

就是为自己劳碌一辈子的妻子

不忙的时候

他就经常在房间里

反反复复地翻看妻子的照片



年逾九旬的他

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顾问”

他以平生所学

还继续在为祖国的

核物理事业,发光发热!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谢于敏

感谢这位眼睛里

永远含着笑的老人!



虽然于敏爱诗,但甚少写诗。

在73岁那年,

他却以一首《抒怀》为题的七言律诗

总结了自己沉默而又轰烈的一生: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


网友:致敬!接下来的路我们接替你!


编辑:团团;核校:steven.zhu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北洋之家、央视新闻、光明日报

推荐阅

向于敏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