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卡里的钱怎么多了?”



深团导读

近日,团团在微博上看到,网友@天涯历知幸发表了一篇文章,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偷偷守护你内心柔软,让你放胆探索世界……



学校有菜有肉爱心午餐,不好意思去吃,宁愿啃馒头就免费的汤……


学校公开的贫困生补助,或者商家慈善资助,不好意思去申请,怕有人怜悯的目光……


对于这样的孩子,学校很着急,老师很着急,孩子来读书,不能让孩子吃不饱啊!


于是,很多学校开始想办法……


01

这所大学偷偷补助

“不舍得吃饭”的学生4万次


之前,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一条“有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故事?”的问题下,知乎用户“Shannon”的一段回答火了。



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我特别节省,每天在食堂吃饭不超过六块钱,早餐两根油条一杯豆浆,一块二。午餐晚餐的话,我们学校的食堂是可以打半份菜的,所以每次就4毛钱米饭加3个半份菜,两块钱左右。


晚上上完自习回来如果饿的话,最多再加个茶叶蛋。


网友“Shannon”说,就这样过了一阵子。突然有一天,收到来自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发来的邮件,让他去领取生活补助360元。



“我一下子就蒙了,我从未跟人说起我的家庭情况,尽管学费是父母贷款,但在大学里我从没跟任何人说过我的家庭情况不好啊。”


Shannon跑到一卡通管理中心询问:“为什么要给我发放生活补助?我从没申请过,你们肯定是弄错了!”


工作人员说,学校会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



这番话,让Shannon瞬间热泪盈眶。


“我爱我的母校,中科大!”Shannon在故事的结尾说,“我的母校有太多优秀的东西是我由衷认同的,氛围、智慧、专注、低调等等。而这一刻,是一种直击心灵的认同感。


据中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介绍,这种方法的学名叫“隐形资助”,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首创,目的在于让贫困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我们用一套算法在做这件事,初期的确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有的女生因节食瘦身消费较低,也有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用卡打饭一个人用卡买菜,还有少数当地学生经常回家用餐,或者部分同学在校外吃饭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卡通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


为此,中科大从2005年起改进数据统计方法,利用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通过细致的情况统计和优化的大数据分析,筛除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坏数据”,为真正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


据了解,从2004年到2017年,中科大已“隐性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


02

多所高校让人感动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孩子饭卡,如果一个孩子,一个月在食堂吃60顿饭,平均一顿都不到7块钱,就给孩子饭卡打钱,保证孩子每顿饭能吃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一卡通消费,如果孩子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但是消费还不到240元的,他们就一次性打160元到孩子卡内。



郑州大学,同样是研究孩子的一卡通消费,通过这个,学校挖掘出很多不愿意拿补助的孩子,靠主食就免费菜汤拼命念书,郑州大学决定,对于每个月消费不到120元的孩子,学校往他卡上打钱。


电子科技大学,有一套专门的系统,只负责去找“隐形贫困”的孩子。这套系统,记录了学生各类在校消费,比如说,吃饭花多少钱,买水果花多少钱,超市零食花多少,日用品花多少,每个学期坐几趟学校班车等等等等,非常详细。再结合学生勤工俭学,奖学金情况,家庭经济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计算机会给出一份名单,告诉学校应该补助谁。


有类似举动的学校还有很多很多,每个学校的方法也许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整个过程,不用孩子申请,钱是偷偷打到孩子卡里,只有学校和孩子知道。


我在你身后,你无忧无虑地前进吧~



有人担心,会不会有孩子知道规则后,钻空子去骗这个补贴,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是这么说的:如果一个孩子,为了拿这个补助,连着三个月,每顿都吃几块钱,那孩子是真缺这点钱,我们愿意把这钱给孩子。


这些学校,这些老师,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他们尽最大的可能,维护着这些孩子的自尊。



相信若干年后,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回忆起大学时光,想起的不是饥饿和窘迫,而是食堂里香喷喷的大鸡腿,是食堂阿姨满满一勺子的红烧排骨,偶尔午夜梦回,嘴角也会带着满足的微笑吧。


你放胆探索世界,我守护你内心柔软。


人间事,多美好。


03

这一个举动温暖人心


网友纷纷留言反映,近年来,这种“低调而温馨”的做法已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园中施行......




或许这就是“教育者无愧于教育者”,也是我们把这里称为“母校”的原因啊……





团团有话说


在留言中,很多网友都欣慰地说:“还好我的学校申请助学金不用演讲!”


很多同学由于自尊心,宁可生活更节省一点,也不愿意走上讲台去叙述自己的困境。有时候,甚至本该属于他们的资助,也没有真正作用在他们身上。


相比之前的贫困生补助,需要贫困生主动提出申请,回家开出各种证明材料,学校收到之后进行评审,最后在学校里进行公示;大数据资助贫困生,既不需要学生主动申请,也不用再提供任何证明,甚至在收到补贴前都没有学生知情,这样的资助方式当然要更为人性,也更有效率。

 

很多人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贫穷,所以干脆不去申请贫困生补助;与此同时,开证明这种确认贫困与否的办法,不仅很麻烦,而且谁也无法知道证明材料的真伪。此外,高校为了甄别贫困学生,搞过竞选贫困生、评议贫困生等很多招数,但无不遭遇侵犯学生隐私、伤害学生自尊的质疑。


而上述学校通过采集学生日常的生活消费数据,以及勤工俭学、社交特征、行为轨迹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大数据勾勒学生的相对贫困情况,自然更为准确。只要你在生活数据上是个贫困生,那么你就是一个可以得到帮助的贫困生。这样的助困方法,提高的是助困效率,保护的是贫困生脆弱的自尊。


利用大数据资助贫困生,是高校利用高科技提供更好服务的一大创新,终于让人感觉到我们的高校,没有与这个鼓励创新的时代脱节。


孩子们,放心吧,你的柔软心灵,总有人在默默守护。


编辑:团团;核校:steven.zhu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博@天涯历知幸、知乎@Shannon、新华视点等

推荐阅
为高校食堂的这波暖心举动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