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山西丨特别致敬山西白衣战士(附视频):晋鄂同心战 征衣白如雪

山西晚报 2023-04-08




颁奖词

  

疫情当下,命令如山。征衣如雪,重担在肩。从黄河太行到楚水荆山,从方舱医院到重症床边,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大爱浇灌平安。每一封战书的背后,都是永恒不变的忠诚;每一个口罩的背后,都是披荆斩棘的勇敢;每一滴汗水的背后,都是无私无畏的奉献;每一道勒痕的背后,都是生命至上的情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风雨不动的长城泰山,是百姓心中温暖明亮的美好春天。向山西白衣战士致敬,给山西白衣战士点赞!





事迹简介
  

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整个神州大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场与死神争夺万千生命的殊死搏斗。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3700万人民全力投入一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
  

1月21日,山西白求恩医院接诊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为全省拉响警报。
  

1月25日,山西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1月26日,建立每两日一次省委专题会议制度,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国有难,召必回。突发的疫情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神经紧绷,他们取消了计划好的旅行,退掉了回家探亲的车票,放下尚在哺乳期的幼儿,延后约定好的婚期。在分秒必争的生死时刻,一封封要求奔赴一线的请战书、一个个饱含责任担当的鲜红手印无不让人动容。
  

不到一天时间,作为“全国抗击非典英雄集体”、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的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62间负压病房、123张床位全部到位,300多名医护人员全部取消休假,进入备战状态,全省医护救治的“三线作战”序幕全面拉开。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初,省委就确定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对于几乎集中了所有危重症、重症患者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而言,无疑责任重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医药早介入、早治疗提出明确要求。作为山西省中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组长,全国名中医王晞星从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就开启了“加速跑”的模式。
  

这位年过六旬、享誉全国的医者,带领专家组成员研制获批了七个中药制剂,涵盖新冠肺炎治疗的全过程,并在132位确诊患者身上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总体有效率达到98.5%。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个家庭遭受重创,也让无数个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拼尽全力迎难而上。
  

1月29日,我省首例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治愈出院;
  

2月9日,我省首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3月9日,我省年龄最大、病情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3月13日,我省最后一名确诊患者经过29天精心治疗病愈出院。
  

至此,山西13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无一死亡,全部出院,动态清零。
  

国有危难见勇士!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不讲条件助湖北!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承担湖北3个市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是全国唯一一个一省援三市的省份。
  

1月26日,一声号令,来自全省35所医疗机构的137名医护人员在不到12个小时内集结完毕,义无反顾地踏上驰援湖北的征程。随后的23天里,共计13批1516名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他们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和对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谊,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实际行动彰显“山西担当”。
  

方舱医院被誉为“生命之舱”,是武汉疫情防控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2月5日,由山西白求恩医院5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抵达武汉,与先期抵达的方舱车队会合,连夜展开工作,成为进入江汉方舱医院的首批医疗力量之一。
  

一刻不曾松懈,一分不曾耽误。由白求恩医院集体智慧制定的江汉方舱入舱、出舱、预检分诊等一系列流程,写入了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方舱医院患者手册》,在武汉方舱战“疫”中留下了浓重的山西印记。
  

疫情期间,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楼阳生书记3次通过视频连线,慰问医疗队员,楼阳生书记、林武省长亲自安排,给前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家乡的土特产和慰问信。
  

66天,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数字,16所医院、2196张病床、3527例患者、6228人次流调培训、3377人次CT检查、1.8万人份核酸检测。66天,一张又一张特殊的“零答卷”,医疗运行零差错、治愈出院零返回、医务人员零感染。
  

有一种责任叫全国一盘棋,有一种担当叫举全省之力,山西始终把不讲条件助湖北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13批铁军,1516名白衣战士分批驰援湖北,守护武汉,定点援助仙桃、潜江和天门三市,拼尽全力,谱写了晋鄂深情、共抗疫情的壮丽篇章。
  

在武汉、在天门、在仙桃、在潜江,从黄河太行到荆山楚水,山西儿女离开家乡驰援湖北,战疫前线斗志昂扬。他们是天使,是战士,是白色长城,是所有人的希望。 



获奖代表简介
  

张晓清
  

女,59岁,山西大同人,山西省卫健委党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山西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
  

1月26日,作为第一批驰援湖北的紧急医疗队队长,张晓清带领35所医疗机构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飞赴湖北。1月27日凌晨,137名医护人员兵分三路驰援三市。
  

1月28日,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仙桃组在张晓清带领下,通过视频连线,向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汇报医疗队开展工作情况。“我们是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请省委放心,请山西人民放心,湖北加油!”
  

援助湖北的时间里,张晓清一直坚守在仙桃市。她率领55名队员救治患者,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王晞星
  

男,61岁,运城稷山县人,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首批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中医院原院长,山西省中医院抗疫专家组组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经退休的王晞星主动请缨重返一线,担任山西省中医院抗疫专家组组长。他和专家组成员一起,根据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病程特点,先后主导研发出7种新冠肺炎中药制剂,制定了“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他通过中西医结合创造出的“山西经验”,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并在湖北武汉、仙桃、天门、潜江等地广泛推广应用。
  

范梦柏
  

男,58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作为专家组组长,范梦柏还是应急病区总负责人。在救治患者过程中,他和同事们采取了脱水疗法、恢复期血浆治疗等多种方法,根据每位患者不同情况给出治疗方案,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为我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孟瑜
  

男,42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西白求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支部书记。山西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潜江组组长。
  

1月26日,成孟瑜作为山西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潜江组组长,带领40位医疗队员千里驰援潜江。在潜江工作的57天里,他带领全体队员积极推进山西中医药治疗的经验和方剂,效果显著;通过山西省卫健委和山西省医学会的专家会诊平台实现前后方联动,对疑难危重患者及时会诊讨论,指导治疗方案。共援助当地医院一所,整建制接管2个病区,管理4个病区,实现了“医疗运行零差错、治愈出院零返回、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三零”佳绩。
  

唐珊
  

女,37岁,湖北天门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月2日,唐珊成为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以山西护士的身份向1000公里外的家乡驰援,在自己出生的荆楚大地留下逆行的背影。战“疫”路上,防护服上的“山西唐珊天门姑娘”几个大字,始终是她的力量源泉。
  

在唐珊和队友们的努力下,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办法,山西护理团队展示出强大的应急能力和整体实力,病区最终实现危重症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受到了所在同济医院同行的一致赞许。



颁奖词撰写:尹长虹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琳

整理: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丽娜 张婉

视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婷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闫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