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很有效的减肥方式,却被我们误解了很久

丁香医生 丁香医生 2022-06-24


假如你得了一种病,这种病会严重影响你的健康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还会折寿。


然后医生宽慰道:


「别紧张,对付这个病有个常用的法子,不用开刀也不用吃药。但是呢,过程痛苦且比较难坚持,而且,内个吧……


治疗成功率挺低的,复发风险也很高,你看你要不要试试?」


图片来源:网络


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会寄希望于这样一种低效的方式。


但现在我告诉你,这种病,是「肥胖」;这个法子,叫「管住嘴迈开腿」。


是不是一切都合理了起来?


没错,肥胖者正身处这样一种困境——少吃多动被奉为减肥的金科玉律,但真正通过这种方式减下来还不反弹的肥胖者,少之又少。


曾经美国有一个爆火的真人秀节目,叫做《超级减肥王》,参赛的 14 位肥胖患者,在七个月严苛的节食和运动安排下,快速减掉了大量的体重,平均掉秤超过 100 磅。


成果喜人,对不对?


但在 6 年后的跟进调查中,14 人中 13 人都复胖了,甚至有些人比参赛前还胖。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活生生的案例,我们身边正有无数肥胖者在节食、运动、复胖中重蹈覆辙,最终搞出进食障碍、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


为啥对普通人来说效果不错的「管住嘴迈开腿」,在胖人身上就失效了呢?




肥胖是一种疾病状态

仅靠个人意志逆转难度大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减肥」的经历,体会过「管住嘴迈开腿」的效果。


正因为「减肥」如此普遍,让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大多数人口中的减肥,和肥胖症患者的减肥,不是一回事。


肥胖症的诊断通常以 BMI 作为依据。根据亚洲人体质特征,我国将 24~27.9 定义为超重,28 以上是肥胖。作为参考,身高 165 cm 的人,体重到了 150 斤,就属于肥胖了。



国际标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肥胖的成因非常复杂,先天的遗传因素能解释 30%~70% ,特殊的成长经历、错误的育儿观念、某些药物治疗、生活环境的变化,都能促使肥胖发生。


尤其是后工业时代,各种高热量超加工食品唾手可得,工作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久坐不动,使得肥胖发病率井喷式增长。


到了肥胖的状态,夸张点说,就是一种超越个人意志的「病理性的神经内分泌」问题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打个比方,抑郁症患者是大脑结构与神经递质出现改变,从而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做事的动力。正常人情绪低落,通过某些方式宣泄下排解下,很快就能调整回来,但抑郁症患者不行,他的大脑不允许。


而肥胖患者体内神经激素调节往往出了 bug,一些食欲抑制回路失效了。


大脑的食欲调节系统会根据「饱」和「饿」的信号控制进食,但在肥胖者体内,大脑感知「饱」信号的能力大大下降,感知「饿」信号的能力则会明显提升。


普通人吃饱了,大脑收信号,会告诉你:憋吃了!


肥胖者吃饱了,大脑:饱是什么意思?


肥胖程度越高,体内的神经激素失调往往就越严重。


如果你认为不应该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


你为什么不能开心一点?


那就同样不应该对一个肥胖症患者说:


你为什么不能少吃一点?



当你体内的食欲刺激素、饥饿素、神经肽 Y、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等等病态地叫喧着「给我吃!!」,相信我,你只能选择吃。因为你很难用自己那一点后天得来的理性,与原始的、压倒性的身体意志对抗。


说到运动,那就更扎心了。本身由于体重带来的负荷,他们运动难度就大,还伴随着更严重的关节磨损,难以承受高强度运动的负荷。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很多人胖并非是不自律、运动少,而是身体不允许啊!他们要对抗的来自身体的阻力,很可能要远强于常人。


就算是克服艰难险阻终于瘦下来了,身体也不会善罢甘休。


科学家发现,人体似乎存在体重或脂肪量的「设定点」,一旦体重减轻低于这个点,身体就会分泌各种反调节激素,让人报复性进食以重新回到体重设定点,「故仅将有效治疗肥胖寄希望于个人意志力的策略可能会反复失败」[1]


汇总目前大量研究证据可以得出:仅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时,肥胖者体重通常可以减轻 5%~7%,但该效果往往难以保持。[1]


总之,对肥胖者而言,如果仅通过管住嘴迈开腿来减肥,往往要经历反反复复的挫败感,还很可能因为瘦不下来被贴上「自控力差」「懒」「馋」的标签,面临各种显性或隐性的肥胖歧视,成为被调侃的对象。


就像抑郁症需要医疗系统的干预一样,当作为疾病的肥胖很难通过个人意志逆转时,也应当求助医学、科学的帮助。


虽然科学对肥胖的研究和了解越来越深入,但社会对于对肥胖的刻板印象却没有改变,而这会阻碍肥胖者获取有效的帮助。


例如减肥手术。


很多肥胖者,宁可在饥饿-反弹中一次次失败挣扎,也不敢去咨询减肥门诊;一些肥胖者无奈之下接受了减肥手术,也大多不愿宣扬这个经历,甚至要隐瞒自己做过手术。


因为很多人听到「减肥手术」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偷懒吗,明明努力就能做到,干嘛这样作践自己的身体?


但真要比起来,放任肥胖可能更「作践」身体。




减肥手术没那么可怕

更可怕的是放任肥胖



所有的医疗手段,都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严重感染用糖皮质激素,癌症要化疗……


种种治疗手段的背后,身体都在承受或多或少代价,但若不治,人会面临更严重的健康甚至生命危险。


减肥手术也是如此。


肥胖带来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各种风险的显著增加,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 280 万。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不以文化、审美、价值观为转移。


事实上,对肥胖症患者来说,选择减肥手术,并不是单纯为了变瘦、变美,而是为了更健康地活下去。他们所面临的,是一种真实的「要么瘦,要么死」的危险处境。


科学角度来讲,减肥手术其实没有大众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从 70 年代的「胃旁路手术」到 90 年代的「胃袖状切除术」,到不改变器官构造的「可调节胃束带」,减肥手术的风险和副作用越来越低。


手术也不需要开膛破肚,只需在肚子上开几个小口,属于小手术。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些手术限制了患者的进食量,减重效果显著,还能对控制能量平衡的众多激素分泌产生影响,让体重「设定点」下调。经过长期观察,手术后患者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


在当今的减重医学界,「减肥手术是治疗严重肥胖最有效的手段」几乎成为一种共识。


最近一项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 JAMA 的新研究[2],对 30318 名肥胖患者进行了长期跟踪,其中 5053 名肥胖成年人接受了减肥手术,其他人则未进行手术。


10 年后,做了减肥手术的肥胖患者平均体重减轻 24.8 千克,而没有进行手术减肥的人体重基本没啥变化。更重要的是,手术减肥者比未手术者肥胖相关癌症发病风险降低 32%,癌症死亡风险降低了 48%。


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了减肥手术给肥胖者带来的利远大于弊。等到肥胖最后引起的各种健康问题,就不是做个小手术能解决的了。


⚠️注意:「减肥手术」只有应用在真正的肥胖患者身上,才是收益大于风险,不适用于想要「瘦一点好看一点」但体重没有超标且没有健康风险的普罗大众。



根据国内指南:BMI 大于 32.5 可以推荐手术治疗,BMI 大于 37.5 建议积极手术

信息来源参考文献[3],点击看大图



但在现实中,肥胖人群因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压力,不敢选择减肥手术。而一些不正规的机构,利用身材焦虑的浪潮,让很多不满足手术条件的人做了手术。


这样的偏差,使得「减肥手术」这项医学技术,不仅没有更好地帮助需要的人,反而饱受诟病和争议。


我们想看到的,是医学的进步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对抗天性通过努力打败食欲和激素,成功减肥的人,当然值得一个赞。但那些已经做过努力,却依旧受到肥胖折磨的人,也应该有选择医学手段而不被指责的自由,拥有健康正向的人生。


这正是医学之美。


当然,减肥手术也不是一劳永逸,对于肥胖者而言,饮食、运动上的努力必不可少,即使体重没有变化,同样会有健康上的收益。


只不过,当你被肥胖严重影响了生活、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实现减重时,别忘了,你可以不用孤军奋战,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来聊一聊

在以瘦为美的时代,胖,是一个有多重负面意味的字。在大众的观念里,「胖」不仅是视觉上的身材走样,还意味着一个失去控制的混乱不堪的人生。


伴随肥胖而来的恶意,随处可见:学校里的孤立,职场上的质疑,交往中的嘲笑……对肥胖的歧视和恶意,不仅伤害着肥胖者,也绑架了我们每个人。


你经历过,看到过,意识到了哪些「对肥胖的恶意」?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让我们一起,解开更多被肥胖歧视困住的人生。





本文审核专家






更多优质内容


减肥相关问题可以咨询「内分泌科」医生

专业指导 科学减重更高效

在线咨询 新人仅需 1 元起👇



参考文献


[1]Up to Date:成人肥胖:治疗概述

[2]Aminian A, Wilson R, Al-Kurd A, et al. Association of Bariatric Surgery With Cancer Risk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With Obesity. JAMA. Published online June 03, 2022. doi:10.1001/jama.2022.9009

[3]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等.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 43(5):18.

[4]Up to Date:重度肥胖的减肥手术治疗介绍

[5] Gonzalez A , Hartge P , Cerhan J R ,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mortality among 1.46 million white adul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363(23):2211-9.

[6] Greenway F L , Aronne L J , Raben A ,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Gelesis100: A Novel Nonsystemic Oral Hydrogel for Weight Loss[J]. Obesity, 2019, 27(suppl 1A).




策划制作


策划:Deanna  |  监制:Feidi

插图:见标注    |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