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隋唐第一门盛景再现……


西安明德门,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



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唐永徽五年重建,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



唐末毁于战火。根据考古发掘,明德门为五门洞;“天子五门道”,明德门和丹凤门、朱雀门一样是都城建制的最高等级五门道。



6月18日8点30分,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朱雀大街与明德二路丁字口东南角)举行。未来,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将为我们展示曾经的盛唐辉煌。


规划理念



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以明德门遗址保护区为核心,依托隋唐长安城历史格局形成城市开放空间。


➤向北重点构架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中轴线;


➤向南以写意山水的画卷,传达走出城门的空间意象以及古人象天法地的自然山水观;


➤东西疏通唐城墙遗址公园,展示城门、城墙、城壕三位一体的城防体系;


➤结合长安城安义坊的内涵,阐释里坊形制,讲述唐代生活、同时融入当代生活。


本体展示设计结合明德门遗址及相关环境,包括明德门城门、城墙、城壕、门房、桥、朱雀大街、御沟、坊墙、顺城道及路沟等,从整体上考虑明德门遗址区环境营造,凸显其作为隋唐长安城中轴线之正南门的地位和作用,阐释文化内涵、重塑场所精神、提升城市特色。



城门墩台本体采取原址覆土覆盖保护,城台形制标识、城门异地立面标识展示方式,局部可视性较强的遗迹部位采取室外玻璃覆罩并模拟展示方式。地面标识明德门五个门道,并将其向北延伸至朱雀大街。门址东侧设置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展示明德门数字化复原研究成果及门址演变历程。


唐长安城平面图 (图来自星球研究所)


明德门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展示与合理利用,将充分发挥文物见证历史、弘扬传统、传播价值的独特功能,也将对城市区域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善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它将协调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塑造和传播遗址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以及价值;另一方面,改变以往遗址与城市割裂的状态,将文化内涵传递和延伸到周围的城市地块,城市反哺遗址,找到两者共同的出路,携手重塑城市空间形态、激发遗址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活力。


让遗址历史文化的光辉照进城市、融入生活、传递精神、传承文脉!

坎坷重建之路


中华文明鼎盛期的隋唐王朝,是一个东至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南达越南的巨大帝国。丝绸之路正是从帝都长安起航,向西绵延至遥远的罗马,向东经海路至日本……而这个十公里见方的长安城,不仅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巅峰,更以其开放与大度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化大都会。


▲祭祀活动


明德门除了是天子参加祀典的必经之门,在唐朝还是民间为禳除灾害经常举行大规模祭祀的重要场所。隋唐时,民间有若遭遇久雨,则禜祭于国门的传统("禜"为古代禳除灾害之祭)。


作为隋唐两代国门,明德门遗址见证了长安作为唐代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也是追溯华夏文明之源、国家记忆的重要载体。明德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是隋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体现,其遗址对于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有着如此重要地位的明德门遗址,在1972年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发掘之后,却没有享受到比他年龄还小的大雁塔一样的国宝级待遇。


那时,明德门遗址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考古工作者对明德门遗址的那次考古调查,让整个明德门的轮廓渐渐厘清:城门墩台平面呈长方形,五个门道,门墩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5米。



无情的历史岁月带走了昔日的盛景,只留下后人立起的碑石。战火烧毁了明德门的雄伟壮阔,却烧不断古城传承历史的文脉。在当年的发掘简报上,考古队用“其规模相当宏伟,像这样一门五洞的庞大城门,在过去发掘中尚无先例!”佐证了明德门在唐长安城的特殊地位,而同属外郭南城门,明德门西边的安化门及东边的启夏门都只有三门洞而已。


就是如此宏伟的明德门,在被发掘之后,却被长期搁置,直至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面对城市发展压力,2000年前后,明德门遗址所在区域发展迅速,形成新的城市建成区——杨家村。



杨家村那里全是高校,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学生群居,是西安比较大的学生聚集区域,由于这个村子的地里位置及其优越,在北到体育场,南到小寨的这条长安南路上,随处可以看到这个村子的房客。



杨家村隶属于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朱雀大街东侧,长安南路以西,规划纬零街两侧,且紧邻地铁二号线,交通方便。村域土地总面积161.79亩,总人口1908人,总户数816户。因为高校林立,租金便宜,形成了一个城中村廉租屋经济体系,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聚居于此,同时也存在着城中村所特有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西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明德门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杨家村严重制约了西安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明德门遗址保护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西安市人民政府也已经在2013年发布了杨家村改造项目拆迁工作的通告。


然而,一直担负着申遗任务的明德门遗址,却始终没有得到政府妥善保护,纵使有好心村民为明德门石碑拉扯出一个简易保护区,防止别人乱动,但随着时间推移,在2012年、2013年分别被媒体报道,遗址陷入垃圾堆之中。



在杨家村拆迁方面,因为明德门保护范围共需20.25公顷,除去杨家村村域之外的占地面积,仍需要占用杨家村三分之二用地。杨家村的城中村改造需对全村宅基地实施拆迁和安置工作,总拆迁面积38万,则该村需建设安置面积168750。但杨家村实际可剩余规划建设用地仅为3.3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7759,根本无法满足安置村民的需要。因此,杨家村改造与明德门遗址保护在用地问题上的矛盾突出。



自2008年开始,本区域先后经历了《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明德门遗址分册》、《明德门环境整治工程》、《明德门遗址周边环境建筑高度控制方案》《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方案》等规划阶段,经过长期商议和妥协,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杨家村村域用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第一、二、三干休所的部分用地纳入到统一改造的范围内。直至2015年,杨家村的拆迁工作才全面完成;



2016年,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原则通过;


2017年,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省文物局核准通过。



自发掘到开建,历经46年,命运多舛的明德门遗址,终于得到这届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遗址周边城中村改造、市政道路建设进行统筹部署,依照国家文物局将明德门遗址区域作为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将遗址周边30亩土地性质调整为文物保护用地,并将此项目列为今年西安市重点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项目。



昔日城门已破,烽火熄灭,狼烟不在,谁懂它的潦倒,46年历经沧桑,谁又知它的煎熬。


如今拨得云开见月明,让我们一同期待,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的成功启动,带我们领略盛唐繁华!


源:西安发布、荣耀西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于来源账号




要闻回顾:


 916关注 | 个税起征点调至每月5000元

  中国国家队杀入世界杯!厉害了我的女足姑娘们!

社会、民生类稿件征稿

一经采用,稿费1000元起

征稿邮箱:newmedia@radio91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