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懂经济学的程序员

陶苇 中国经营报 2019-04-28

不要以为程序员只知道跟电脑打交道,其实他们也很懂经济学。


有关996的话题时常能够在网络上戳中人们的敏感点,那些加过班的人似乎都有一肚子委屈。这些抱怨是否真实可信,并不重要,反对996最有效的办法是:赶紧换个不要求996的工作


什么叫996?996工作制指的是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嗯,听起来是挺辛苦的。很多网民和媒体还会强调这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


最近的一次反抗声势来自程序员群体。有程序员发起了一个抵制996工作制的项目 996.ICU,意指“工作996,生病ICU”,其对加班的声讨不可谓不严厉。讨论从技术社区开始,蔓延到豆瓣、知乎,很快上了微博热搜,在百度的搜索热度达到平日的10倍。一周下来,事件影响到海外,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说:“996工作制是不人道的。” 


我赞同这些抗议,共同表达对加班的抗议,就像全班同学拍着桌子说今晚我们不做家庭作业一样嗨。但是真回了家,该做作业的同学还是会做的。我尊重每个人的利益表达和生活选择,并且认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政治正确应该支持,但买单都谨慎。这些程序员为什么不集体辞职以示对企业主的抗议?因为辞职对自己不利,而上网吐槽,成本最低。不要以为程序员只知道跟电脑打交道,其实他们也很懂经济学。


绝大多数人,能力并没有高到足以跟企业谈条件。在员工和企业的议价过程中,谁更占据优势?这要看你是什么样的人才。如果你是全球极少数高级人才,那么你只管开个好价钱,中国企业都会抢着要你。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才,那么低下高傲的头并不丢人,脚踏实地一点,珍惜眼前的工作机会,早点做出成绩,以让自己获得更好的谈判条件——包括赢得不加班的权利,或者拿到所谓的双倍加班工资。


先问一个基本问题:工作究竟是什么?人才持续出卖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时间给企业,在这过程中,企业得到了业绩增长,员工得到了必要的回报——包括但不限于薪金、福利、经验和人脉资源等。理想情况下,企业和员工是双赢的共生关系,他们的利益是对偶的,而不是零和博弈。在分饼规则比较文明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只有先共同把饼做大——这是一切的基础,员工才有可能分到更多的饼。如果大家一起把企业做没了,别说加班了,连上班都不需要了。


加班分两种,被动型和主动型。现在已经不是奴隶社会,工作既不是包分配和终身制,也不能强买强卖。既不离职,又对公司和岗位有如此大的抱怨,这真是一种莫大的自相矛盾。它会导致不幸福。一份心理学的研究报告显示,这样的心态往往会导致职业上的不成功,人们不是因为成功了所以感到幸福,而是平常养成了“感到自己比较幸福”的心智模式,所以更容易成功。


他们为什么纷纷选择留在岗位上继续抱怨呢?一个最真实的图景显然是,在那些抱怨频频的人群中,有能力离开的人早已离开,从而不必抱怨,如今还在抱怨的就是眼前还无力改变命运的人。对个人来说,抱怨是职业上的毒药,抱怨只会让问题不断被一些情绪化的借口拖延下去。对社会来说,群体的抱怨是进步的源泉,正如五天工作制是过去的劳动者争取而来的。尽管如此,任何工作也无法一刀切,被公认为比较清闲的公务员,这几年也有不少996的情况。当然,工作时长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往往工作时间超出平均值(这违反劳动法),他们的工作效率普遍低于上班族。


程序员群体的这一波抗议注定要沦为一场没有结果的口水仗,只不过由于形式上的创新和程序员被认为是高薪群体,所以引起轰动。法条再细也是要为了人的生活而设定,而不该削足适履。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是劳动合同法,也经常面临质疑的原因。规定是死的,人的对策是活的。很多时候,员工和企业是共同的利益方,因为双方都很希望能够缔结劳动合同,当前所执行的合约,对彼此都是众多选择中相对划算的。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企业在额定成本的条件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员工也不容易。


无论是否委屈,普遍性的加班和自我加压是当下中国不可避免的现实。由于货币超发导致的金钱贬值,人们不得不购买不动产以抵消通胀,而房贷成为现代人的紧箍咒,很多人不堪重负,不得不加班加点——包括兼职开网约车、送外卖。我写作和修改这篇文章花费了清明节假期的两个整晚,主动型加班早已不再局限于本职,这些也违反了劳动法,但是又有何妨,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值得!


相比于员工吐槽加班,企业主对于加班的表态甚少,奉行行胜于言,极少数要求加班的言论也往往招致舆论讨伐。这让舆论场上反对加班的政治正确愈战愈勇,并让很多人误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世界。其实,企业主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员工难,老板也难。是员工为老板打工还是老板为员工打工?还真不好说。我的一个好朋友是手机软件公司的老板,80后,他曾向我坦言,员工达到30人以后,想到每个月都要发出几十万元的工资而倍感压力,因为没人保证企业一定会盈利,但无论盈利不盈利,企业成本(包括人力成本)都摆在那里。


我并不想为老板或员工的任何一方说话,我感兴趣的是解剖雇佣关系的真相,看懂真实世界里双方的互动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做出最优的决策。谁都知道加班郁闷,工资要高,产妇最好要有产假。可如果白领女员工刚入职就怀孕、休完产假马上怀二胎、生完二胎就离职呢?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买单的是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有望公平公正,如果想让公司买单,那么需要彼此坐下来,像文明人那样去商量条件和对策——这比不假思索地反对加班对社会更有实际用处。


今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L形”的横盘阶段,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年轻宜业人口的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已不可避免,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春节刚过,几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裁员,准备过冬,职场一度哀鸿遍野。这就是今天大家共同面对的现实。


别忘了程序员吐槽加班还有被刻意淡化的另一面,那就是他们已经拿到了中国相对高收入的工资待遇,而且从中长期来看,程序员人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他们摆脱不了加班的命运,却拿到了相对高的收入。君不见,很多人同样面对996,但是工资收入远远不如这些码农——别急着为他们鸣不平,他们仍然需要这份工作,因为那已经是他们能获得的最好工作机会。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校对:颜京宁)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市值蒸发50亿!上市公司起诉涉嫌性侵男演员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日本正式宣布:向全世界“抢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