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44岁创业,2万元起步,华为30年一路劈荆斩棘!这次围堵,是“冬天”,还是新生?

荀诗林 中国经营报 2019-06-04


人间半月,华为骤变。


5月15日,美国又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在此紧急状态下,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



路透社15日就预告特朗普会针对华为签署这样的行政命令。特朗普真的签署后,路透社再次强调,这就是在为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有生意往来铺平道路。


路透社官网报道截图(图片来源:网络)


特朗普这一行政命令,被视为美国全面“封杀”华为的开始。


而这发生在半个月之前。


在这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里,华为不断被推向风口浪尖。海思“转正”、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和高通(Qualcomm)等开始对华为断供、谷歌暂停同华为部分业务、ARM断供华为、英国通讯运营商相继“暂停”开售华为5G手机、IEEE要求华为“退群”,这系列事件仅仅在不到15天的时间里相继爆发。


被美国政府强力压制的华为,眼下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回溯华为的成长史我们发现,十几年前,这家企业也曾遭遇危险的冬天。



“1987年创立华为时,是我人生路窄的时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这样表述。


创办华为,对于任正非来说也许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在成立华为之前,他在南油集团下的一家电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结果因为一笔生意被骗导致200多万元的贷款收不回来,所以最后不得不离开南油。


当时,任正非44岁。


任正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久,任正非与五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拿着借来的2万块钱成立了华为。也许,当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那时深圳正值响应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开放时期,华为将自己放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当时,华为的业务是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HAX交换机。可是在当时的深圳,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大大小小有400余家公司做着与华为同类型的业务。不仅仅是业务,连名字都类似,“华为”都有模仿早于其两年成立的“中兴”之嫌。


激烈的市场竞争现状,让华为第一次意识到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因为华为这类代理公司的存活,都取决于“鸿年”这样能自己生产交换机的公司。为了能够研制出自己的交换机,任正非亲自去招贤纳士。当时,民营公司社会地位很低,被称为个体户,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基本为零。但是任正非凭借着自己的诚意和远高于同行业的薪水,先后拉来了郭平、郑宝用、聂建林。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华为的前高管回忆说,他硕士毕业后在高校工作,8年后月工资为400多元,1993年从高校离职跳槽到华为,第一个月就拿到1500元,第二个月涨到2600元,12月时已经涨到6000元,这在几乎被研发耗尽了所有现金流的1993年,实在是难能可贵。


1988年底,华为只有14个人,到1991年,华为也只增加到20人。但就是这样一支团队,1990年,华为突破自主研发,实现自己控制生产、控制产品核心部件,华为对之前第一款产品BH01进行了深度开发,自主进行了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并将之命名为BH03。在之后的一年里,华为在单位用交换机的产品研发上进一步突破,先后开发出HJD48小型交换机和中型交换机HJD-04,填补了当时的市场空白。


1992年,华为销售收入1亿元,而且作为华为首个追赶进口技术水平的产品,HJD48持续销售了近20年。到1997年,销售额已经达到41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10%。



1998年到2002年,是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段时间,华为也是其中一员。


1997年9月4日,华为第一代GSM系统研发成功,第一个电话在华为的实验室中打通,而GSM是当时2G网络的一种制式。在GSM研究成功之后,华为快马加鞭去推广GSM系统的商用,以期变现。


然而,并不成功。


当时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中国联通选择了CDMA制式,中国电信没有拿到移动牌照,选择了PHS小灵通。这两种制式,华为都研究过,甚至还开发出了样机。但是,CDMA的技术基本上被美国巨头高通所垄断,而PHS小灵通又相对落后。所以,华为自然错过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仅剩下的中国移动,却是选择了GSM,但遭到了国外大厂的狙击。当时中国移动斥巨资投资2G(GSM系统),但是西方的对手开始联手“围剿”华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主动把价格降到了华为无法承受的水平,当时受狙击的对象还包括中兴。当时一个广东移动的GSM扩容,订单就高达上百亿元,华为一毛钱都抢不到。


当然,如果是当时国内没有的技术设备,这些国外大厂仍然卖高价。


正是这样的原因,一堆外资企业,硬生生将华为挤出了国内市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华为有高管建议,可以尝试做手机业务,但是当时任正非对此非常不满:“华为不做手机这个事,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在胡说,谁下岗!


这也就是任正非当时的三大错误决策,分别为“放弃CDMA”“不做PHS小灵通”“不做手机”。


2000年,任正非发布了《华为的冬天》一文,他写道:“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国内拿不到订单,只能向海外发展。2001年,华为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了“海外誓师大会”,正式开始了海外的征程。这也是,如今华为总在海外发布手机的原因之一。


而在2003年1月22日,思科向位于美国德州东部的马歇尔镇联邦法院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指控涉及专利、版权等21项罪名,这是华为海外拓展业务的第一次遭遇战。


面对思科的起诉,华为主动将涉及争议的产品源代码送到美国检验,同时跟在美国声名较好的3Com成立公司,说服其总裁帮忙出庭作证。


华为同思科最后和解。2004年,美国法庭终止了对华为的诉讼,首战落幕。



2003年,华为开始走出冬天。


华为在2004年重新加速,营收超462亿元。2001年的时候,任正非为自己的三大失误当众认错,于次年开始提议涉猎手机业务。但时机还是晚了,因为错过了2G的市场,华为只能选择押注3G。


2001年,华为的3G设备在国内第一次打通,但是国内3G牌照却直到2009年才发放。这中间足足有8年的动荡期,华为自然不能束手待毙。所以,华为将目光瞄向香港,试图在香港首先落地自己的3G业务。到2005年的时候,华为海外营收首次超过内地营收,高达278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58%。


数据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2007年,欧洲沃达丰希望能够做到“从GSM向3G平滑演进”,华为调用了俄罗斯研究所算法专家在内的全球资源,耗时一年多攻克多载波技术,坚持做出Single RAN第四代基站。凭借此,横扫欧洲市场运营商,华为无线产品收入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爱立信。


到了4G时代,根据研究公司IHS Markit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华为在2017年击败了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后者在数个市场已经很难获得业务。


数据来源:Statista


在5G领域中,华为更是成为通信标准制定的重要成员。根据华为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端到端全系列5G商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和全球182家运营商开展5G测试,签定30多个5G商用合同,4万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根据中国信通院今年初发布的《通信企业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最新排名(2018)》数据显示,从企业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占比来看,华为排名第一,占17%,而美国高通仅占10%。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中心


今年4月,特朗普发表关于美国5G部署活动的演讲,称“5G竞赛已经开始,美国必须赢”。而华为作为5G标准必要专利最大的拥有者,自然成为美国这一目标征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但是对于华为本身来讲,其发展历程就是在一场场包围之中不断突破自我,寻求一个个新的增长点。并且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如今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千亿元,位居全球第四,超过苹果、微软。


也许,早在美国正式全面“封杀”之前,华为早有预料。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年报中表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堡垒也最容易从外部加强。面向未来,华为将努力排除外部干扰,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沿着既定战略方向前进。我们要与时间赛跑,为共同的愿景和使命而奔跑。


看似是华为的冬天再临,也许,却是新生。


(本文关于华为的发展历程资料来自于公众号“华夏基石e观察”,华夏基石由《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彭剑锋教授创办)


校对:颜京宁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中国反制,说到做到!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庞氏青年的千亿套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