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近乡情更怯 叫作亲戚围着你碎碎念 | 当代青年渡jié指南

玉鹿 中国经营报 2020-02-01

文/玉鹿


年关越来越近,年轻人的心越来越紧,为啥?


学生时代,问成绩、问就业;步入社会,问收入、问感情;成家立业,问二胎、问教育……每年春节,家庭聚会都能被整成大型面试现场——亲戚们是人生考官,众目睽睽下的自己,揣着颗被煎焦的心。


于是,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过节越来越像“渡劫”——闯过七大姑八大姨、三舅二伯大爷爷们的九九八十一问,方能安安静静胖三斤。


不过别担心,为了回馈广大的年轻读者,为了彰显对年轻群体的真切关怀,我们群访勤问、群策群力,特别准备了这份“家庭聚会闯关锦囊”,被亲戚问得六神无主、七窍生烟的时候,速速打开这6个锦囊,让你八面玲珑怼亲戚,十拿九稳过大年~


一、该怼就怼


过年回家,遇到“好奇宝宝式”亲戚很可怕,碰上“指点江山型”的长辈更糟心。作为过来人,指点江山型亲戚习惯以“为你好”为理由,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小辈儿“上套”,甚至评判你的每次选择。


如果你是个硬刚的主儿,不妨参考东北姑娘墨墨亮出底线,该怼就怼。


@墨墨:作为一个离开老家、独自在南方的东北姑娘,年年春节在我叔家聚会,大过年的,他就脸红脖子粗地嗷嗷喊、嗷嗷干:你一个小姑娘在外面能干啥?干啥不都得靠男的!反正最后的理论就是,回家上班考公务员,我在外面啥也不是,就算出息了也不光彩。我就跟他顶,最后跑回家。要不是奶奶在,我都不爱上他家去。难为你的亲戚,有啥说啥,该怼怼,没毛病,不委屈自己,也不欺骗他们,我觉得挺好。


二、转移话题


咳咳……如果你内心追求love &peace,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觉得家和万事兴,不如试试“太极式”焦点转移法,做那个维护世界和平、贯彻爱与真实、可爱又迷人的抖机灵角色。


@三妹儿:逢年过节,都是锻炼口条的好机会,能不能“绝处逢生”,就看会不会话题的乾坤大挪移。比如——


“今年老板给你涨了多少工资呀?”

“哎呦姨,要真给涨了哪还能在这给阿里巴巴集福吗?这不还差个敬业福嘛!您有吗?集几个啦?分我一个呗?”


“今年你眼瞅着就往30去了,处对象可得抓紧呢!”

“哎呦二姑!可别说我,我看您这玫红色丝巾可老好看了!衬得您人面桃花别样红!是不是姑父又给您来一春啦?”


“在外头多累啊!回家呗?你瞅隔壁楼的芊芊,在咱县xx中心上班后,找上对象要结婚啦,日子多舒心哪!”

“哟!芊芊都要结婚啦!她对象哪的呀?干啥的呀?认识多久啦?长啥样啊?打算啥时候办酒呀?”


如果亲戚们的问候像击鼓传花,既然躲不掉,那就把话抛出去呗!


三、以尬制尬


谁家没有省油的灯,谁家没有闹心的主,如果亲戚以尴尬话题问你,试试“以尬制尬”,反问回去


@浪哥:“对象正在努力找,还没找到。有合适的,您介绍一下?”


“几岁要孩子得随缘哪!二哥哥打算啥时候要二胎呀?您还打算带几个孙儿呀?”


“收入就那样,给别人打工,赚不了几个钱,凑和养活自己,比不了您家××,老厉害了,自己当老板,咋样,今年生意可还好吧?”


不卑不亢,低调优雅,不要太在意,问就问呗,一问一答,我也会问别人呀,问我什么,我就反问回去。


四、主动出击


以问还问,以眼还眼,“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如果真想给过分窥探隐私、对你的选择评头论足的“熊亲戚”们一记震慑,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也不失为妙计。


@老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的秘诀是,先发问,一直问,不给他们提问的机会。上了席,满上酒水饮料,一轮接着一轮敬,同时睁大八卦的小眼睛,从家庭事业婚姻爱情,问到考试成绩下一代教育。怕被问个底朝天,那就先“恶人先发问”,让他们先尝尝八卦的厉害!


五、实干兴家


“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实干把事了。如果你是深度社恐患者,怼人、转移、反弹、发问都不擅长,不如少说话、多干活,乘此良机全身而退,说不定还能落得一身美名!


@摊主:这么多年,每年春节家庭聚会,都是我泡茶待客,正好借机逃开“灵魂拷问”——


“今年领导给你升……”

“啊哟,这水快泡没了,我去加个水哈!”


“打算啥时候买……“

“突然想起来了!上回买了顶级的西湖龙井,放冰箱里冻着呢!我去拿来给您和大伙儿泡了尝尝哈?“


以此类推,不会泡茶就窝进厨房打打下手呗,亲戚发问就装作切菜很认真没听清呗。家里缺啥就赶紧主动出门补货。嘿嘿,比直接逃走有理,比怼人反问省事儿,说不定还能被夸懂事、勤快,何乐而不为啊!


六、忍为上计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三十六计,忍为上计。面对亲戚们的车轮拷问,有年轻人嗤之以鼻,也有人甘之如饴——多久才见一次,不问婚恋嫁娶、工作收入,又能问啥呢?问就问呗,笑一笑,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还是团圆要紧。


@明妮:我在德国留学5年,每年农历春节都是我的考试季,别说回家过节,应试都焦头烂额。回国后,家庭聚会我遇到的问题,从啥时候回国、回不回国,升级到啥时候结婚生娃,问有问的烦恼,但更有人情的关心,有些问题嘻嘻哈哈应对,也就过去了。毕竟在德国,所在大学地处郊区,真是地广人稀,除了室友,平时人影都没几个。叔伯舅姨还有小辈们聚在一块儿问这问那,我非但不反感,还觉得挺甜。当然,好亲戚锦上添花,问问作罢,适可而止。


心理学上有个“陌生人效应”,就是当我们与萍水相逢之陌生人交流时,反而可能更交心,比如在酒吧,比如在旅途。但面对亲戚,我们却试图紧闭心房。


亲戚们有亲戚们的无所适从,亲缘血缘摆在那儿,无法抗拒,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人生境遇,稀少的见面机会更让彼此隔着肚皮,只好拣着人之常情、常理问,总不能干吃不聊冷场面。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一批又一批对亲戚探问抱以反感的年轻人们也会发现,自己正在成为那个让人讨厌的亲戚——面对10后、20后这批新人类同样不知问何,只能问问校园生活和考试成绩。


在《圆桌派》中,嘉宾许子东感慨道:“只要长辈在,只要有人比我们年长在,那一年到头不见面,最后大家吃一顿饭,名字搞不清楚也没关系。最终我觉得还是感激的。”而“血缘关系,势必会随着长辈的离开越来越淡化”。



在现代社会制度的冲击下,传统的家文化与年味几乎难以避免地走向衰微,今天亲戚的一句“处对象没”,也许就是明天的春节记忆。也不妨如马家辉所说,将一年一会的亲戚当作陌生人,适当交交心。



锦囊虽好,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爱你的亲人如故,好事的远亲稀少,一年一见,难得一问,别太往心里去。


预祝大家:过个好年,春节省心!


校对:彭玉凤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忠旺集团回应故宫奔驰女事件:网曝房产与公司无关

点击大图 | 开大奔进故宫“女主角”被曝光:戴千万名表,住9万一平小区!人民日报评:一查到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