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委员建议为生育的大学生提供生活津贴

“我们职业发展的黄金期、受教育的黄金期、婚育的黄金期都是重叠的,这些都要安排好。学习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那么生育孩子的关键时期,我们是不是可以充分地考虑进去,做出合理的婚育安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道,将大学生纳入生育保险范围,促进教育制度与婚育政策相衔接。将倡导适龄婚育与教育学制改革调整相结合,为个体实现学业安排、生育安排和就业安排的有序衔接创造条件。支持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合理婚育安排,完善在校大学生婚育服务,对因婚姻、生育、养育问题而产生的学业变动提供时间、经济和服务支持,为生育的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津贴
生育保险即指“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其功能是让参保女职工享受产假期间的替代性工资收入。但目前在校大学生还未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贺丹委员表示:“我们还是倡导青年朋友们适龄婚育,对个体来讲,什么年龄段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恋爱的时候恋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
一对正在某“985”大学就读的博士夫妇就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达过此类困惑,他们想生孩子,但出于经济原因又不敢考虑。“我们博士在读期间,每个月的补助大约只有3000元”,妻子徐丽(化名)曾向记者表示,如果生孩子造成延毕,那就领不到补助,她们本来也没有生育津贴的支持,“没有津贴也没有补助的话,大家更不敢要孩子了。”

贺丹:重视二孩三孩,

不能忽视一孩“基本盘”
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其中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贺丹指出,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率下降也将进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下降趋势。
一孩生育养育体验较差,也成为影响二孩、三孩生育的主要因素。2019年以来,我国二孩生育率从0.7跌至0.39,二孩出生比例从46.4%下降至38.6%。调查显示,多数一孩母亲反映对备孕、怀孕和生育过程感到不安,孩子出生后生活质量下降、养育孩子压力大、教育过程太累太操心等因素,导致家庭再生育意愿降低。
对一孩生育支持微弱,凸显了一些地方对中央政策理解存在偏差。贺丹说,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被简单理解为“三孩政策”,忽视了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这一根本目标。一些地方政策以二孩和三孩奖励为重点,一孩生育的支持保障明显缺位;一些地方政策仅覆盖户籍人口,造成新的“福利二元分割”。
贺丹指出,忽视一孩“基本盘”,不仅会抑制广大家庭的初育意愿,也将对再生育意愿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影响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她建议,应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户籍限制,将生育支持政策与户籍脱钩,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政策待遇。
贺丹:人口结构出现变化教育资源或许不再卷
全国两会期间,有多名代表委员都曾建议“缩短教育年限”。
贺丹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相关建议提出后,主管部门已给予了积极反馈。她认为,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公共服务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的配置,给公共服务人均占有资源质量带来了提升空间
“我们也在积极地支持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给他们提供一些人口变动的基础数据。”贺丹介绍,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决策大数据实验室预测,到2035年,我国0-17岁低龄人口存量将比2020年减少1亿人,届时教育资源支出会发生很大的结构性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前瞻性考虑人口变动的趋势。
她表示,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给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服务人均占有资源质量提升带来了空间。“能不能取消高考、教育会不会不再这么‘卷’,这些都可以期待了。”
来源:综合自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等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人脸识别需在车外半跪操作?知名车企回应


点击大图 | 还有两个月,这些地方全订满了!太火爆了!


点个“在看”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