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两人身亡!大连也很常见,夏天这种东西千万小心...
【戳↑↑↑图片查看更多】
眼下,全国各地进入
夏季蚊虫叮咬的高发季
有一种虫子大家一定要格外小心
稍有处理不当,
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或许有人奇怪,不就是一只虫子吗?
有这么可怕吗?
高度警惕,碰到蜱虫切不可麻痹大意!
已经不止一个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家三人连续被蜱虫咬伤
两人不治身亡!
今年5月份以来,家住江苏盱眙的宋先生一家可谓是祸不单行。
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因为在当地医院迟迟未能确诊,最终因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身亡。
可谁知宋先生在为岳母办丧事的过程中,自己也遭了蜱虫的毒手。6月9日,宋先生右小臂被虫子叮咬,留下一个小伤口, 由于没有看到虫子,他便到当地卫生所简单处理了下。
三天后,宋先生身体开始出现异样。担心自己也是被蜱虫叮咬感染了病毒,他立即赶到南京鼓楼医院。
到医院后,宋先生已经有些神志不清楚,而且还有咳血、呕血的情况。感染科主治医师吴卫华介绍,宋先生的病情十分严重,属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里面比较重症的病人。
在医护人员半个多月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下,宋先生终于脱离了危险,康复出院。
为什么蜱虫叮咬后会生病
甚至引发死亡呢?
原来,一部分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轻则表现为发热乏力,重则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为1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710a7n1vw&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目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国内的流行主要分布在多发于江苏、安徽 、山东等地的山区、丘陵和森林地带的农村地区,每年5到11月份是高发期。
新闻多看点
蜱虫其实在大连也常出现!
▼
记者从市六院感染科获悉,今年5月以来,医院接诊了4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虽经医生全力救治,但还是有1名患者不幸离世,另有1人情况危殆。
患者1
不幸死亡的患者是瓦房店人,女性,今年65岁。从当地医院送过来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入院当天就离世了。
患者2
另外一人则是瓦房店复州城人,同样是女性,今年63岁。当时,女子在当地莫名出现了发烧、拉肚子、意识模糊等情况,当地医院考虑为病毒感染。后来,家人把她送到大连市内治疗。医生将患者的血样送到大连市疾控中心进行病原体检测,确诊为蜱虫咬伤。不过,女子却始终想不出,自己是在何处被咬伤的,因为她没有任何被叮咬的不适感。同时,经查体,身上也没有遭到叮咬的痕迹。医生分析,她可能是在野外活动时,遭到了蜱虫叮咬。由于患者不知情,延误了救治的时机……虽经医生全力救治,但女子已处于危殆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网络配图
遭叮咬后尽快就医 别自行“拔虫”
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在皮肤上,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拉扯、拍打,一旦处理不当蜱虫头部和口器断裂在体内,会刺激虫体释放更多毒素到体内。市民被咬伤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尽量不要自行在家摘除。
到野外活动注意防护
每年接诊的蜱虫咬伤患者有95%来自农村,
基本都是在野外游玩
或是在田间务农作业时被咬伤的,
来自市区内的蜱虫叮咬病例不多。
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
生活在城市里无需过分担心会遭到它叮咬。
市民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活动后,
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医生提醒说:
野外活动时,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勿把皮肤暴露在外,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要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同时,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
部分内容来自:江苏新闻
星标+置顶半岛晨报
一秒找到半岛君
▼
碰到蜱虫
千万不要直接拔掉!
扩散转发!
告诉身边的人
同感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