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女子新房未交付,却接到这些电话...

满文飞 半岛晨报 2022-08-08


“未来家装饰,至少打了三遍推销电话;格瑞邦门窗,直接搜索业主手机号添加微信……”新房交付在即,业主刘女士却高兴不起来。从3月中旬开始,各种推销信息轮番“轰炸”,这让她不堪其扰,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购房者从看房到买房,不可避免地会进行信息登记;从线上到线下,有五个环节可接触到业主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那么,购房者的个人信息究竟是谁泄露的?对于事件的疑云,记者进行了调查。



业主

买房后频繁遭推销电话“轰炸”


去年1月,市民刘女士在甘井子区中海牧雲山小区贷款购买了一套房子,计划于今年6月30日交房。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刘女士不断接到各种推销电话,产品包括家具、软装、门窗等等。“推销电话不分早晚,也不分休息日还是工作日,整天响个不停。”


其中,“未来家装饰”至少给她打了三遍推销电话。“最开始接到‘未来家’的电话,就已经告诉对方不需要产品或服务了,怎么还继续打电话推销呢?”此外,“格瑞邦门窗”的经营人员则直接搜索手机号码,添加刘女士的微信。


各种推销信息轮番“轰炸”,对刘女士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她把电话设置成了勿扰模式,陌生号码一律打不进来,耽搁了不少事。刘女士觉得奇怪,自己的个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聊天记录显示,刘女士向“格瑞邦门窗”的经营人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你咋知道我家有阳台呢?你知道我是几号楼的?”


对方回答:“您可真幽默。”


“你是怎么知道我微信(手机号码)的?”


对方回复:“你猜一猜……”


刘女士急切地想了解,对方是从何处得到自己的个人信息的,但此后追问,却没了下文。




流程

五个环节可接触业主信息

对此,本市一位房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购房者从看房到买房,不可避免地会进行信息登记,信息包括姓名、电话、房屋地址、身份证号等等。从线上到线下,有五个环节可接触到业主的个人信息,包括中介、银行、开发商、物业和电商网站。

例如,如果房子是在房屋中介购买的,就会在中介留下个人信息;在银行办理购房贷款,需要业主填写较为详尽的个人资料。
又如,如果市民登录行业类电商APP浏览过家居装修等信息,或是在新兴媒体平台点击过相关广告,则有可能被判断为有需求客户。届时,平台可根据账号所绑定的手机号、注册信息和浏览数据,得到潜在客户所在的区域及大致消费需求。


本市一家装饰公司工作人员提供的说法是,平台方把上述信息有偿提交给合作企业,可以按条数来付费,也可以“包月”乃至“包年”付费。随着大数据、算法等技术的应用,个人信息安全存在“泄露渠道多元化”的风险。



调查

门窗企业经营人员“笑而止语”



那么,刘女士的个人信息究竟是谁泄露的?


首先,记者采访了当初给她打过电话的推销人员。接听电话的“未来家装饰”设计师称,刘女士的个人信息是公司给的,但并不清楚公司是从何种渠道获得的业主信息。记者表达了想与公司负责人进一步沟通的意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同时,“凯瑞德(音)整装”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不清楚信息来源渠道。记者又联系了“格瑞邦门窗”。经营人员称,刘女士的个人信息是“邻居”提供的,但具体是哪位“邻居”,姓甚名谁、住在哪里,经营人员却“笑而止语”,“这个就不能说了(笑)。”


中海牧雲山小区售楼处工作人员称,中海地产是绝不会泄露业主个人信息的,愿配合业主报警处理,查清幕后的黑手。聊天记录显示,工作人员接到业主反映后,为维护业主利益,对拨打推销电话的商户(企业)予以“警告”,要求对方不要再影响业主的生活和工作。


小区物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业主的推销电话在3月中旬已经出现,而物业是在4月20日左右才拿到了业主名单,业主信息泄露显然与物业无关。


此外,物业也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不得泄露业主隐私信息。“让人气愤的是,有商户(企业)假借与物业合作的名义,向业主进行推销,给物业的工作带来了被动。”负责人说,他曾给一家声称与物业合作的企业打过电话,询问“合作细节”,“到底是跟物业哪位员工合作、合作内容是什么,对方却答不上来。”物业也已向商户(企业)提出交涉,尽力避免业主受到打扰。




刘女士说,她平时很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只要是提示需用手机号码注册的手机APP,都会坚决卸载。她分析,不大可能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泄露了个人信息。目前,她仍在研判各种线索,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


说法

多个楼盘业主名单被传出?


采访中,一位参与此事件处理的人士在工作中意外得到了一个说法:在甘井子区某商场,部分从事装修类业务的商户手中握着本市多个新楼盘的业主名单。


这位人士表示,如果说法属实,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揭开真相:业主名单是从何而来的?是“批量泄露”,还是零星散发?其中是否有利益链条,牵扯到哪些人员?“这个说法是商户提供的,真假暂时还未能得到证实,但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泄露个人信息的幕后黑手予以严厉打击,对违法者形成有效震慑,维护法律的尊严。


律师
建议受害业主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此,辽宁宏展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刘万昕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对于困扰社会的顽疾,国家也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予以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刘万昕表示,如果市民发现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在接到骚扰电话时应注意保存证据,包括通话录音和通话记录等,通话中应询问对方的目的及个人信息来源,以方便维权。他建议,刘女士可向辖区公安机关报案,查清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让不法人员得到法律惩处。




你是否有过和刘女士类似的经历?

如果有可以拨打

本报新闻热线82488888反映情况

或在本报官方微信后台留言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 满文飞

编辑:姜雯欣

责任编辑:张一蕾  值班主编:张莉

热点新闻推荐
大连新增4例无症状感染者轨迹公布!
多所学校通知:暑假提前、调整!
一知名企业14名员工检出阳性!
一外卖骑手核酸检测异常!警方通报男子上班28天竟倒欠公司3280元…
上海严查!330人被拘留西安路,一少年在地铁开门瞬间跳出车外…丹东新增1+85!凤城市紧急通告!

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