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话剧出品方「至乐汇」:用电影的方法论做戏剧 | 早起看早期
这是36氪推出的晨间栏目「早起看早期」。我们将筛选国内外诸多优质、有趣的早期项目与大家分享。早起几分钟,看看国内外互联网行业都在发生着什么~
作为一家话剧公司,至乐汇的核心模式与开心麻花等公司有很大区别 —— 至乐汇以制片人为核心,公司不签约任何导演、编剧,只承担制片职能。
文 | 二水水
话剧市场在过去几年有抬头的趋势。去年十月,《驴得水》以“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的背书上映, 获得了几乎一致的好口碑和 1.7 亿票房,“戏剧 IP 改电影”的话题也因此被不断讨论。
其实在电影上映之前,话剧版《驴得水》已经演出了 5 年的时间。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档话剧背后的原创剧团“至乐汇”。
作为一家话剧公司,至乐汇的核心模式与开心麻花等公司有很大区别 —— 至乐汇以制片人为核心,公司不签约任何导演、编剧,只承担制片职能。
之所以这么做,是创始人孙恒海从影视行业学来的经验。在孙恒海看来,制片人中心制是电影行业崛起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热钱的涌入。相比于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会促使创作者放弃过于强烈的自我表达,转而重视市场和商业化。“一旦商业化了,大家就老老实实讲故事了。另外,导演选人时,可能会考虑到人才的‘可把控性’;而制片人只会为效果考虑,会因此把导演推出舒适区,刺激出更好的作品”。
而谈到电影《驴得水》的成功,孙恒海认为之前 5 年的话剧基础功不可没。因为 5 年时间里,《驴得水》的核心故事已经经受了市场的反复检验与迭代,打磨得相对成熟;话剧演出也让《驴得水》这款 IP 积累下一批愿意为电影付费的种子用户。
电影如果拍的好,能让剧团跳出剧场薄利的怪圈。开心麻花首部大电影《夏洛特烦恼》就用 2000 万的小成本卷走了 1.91 亿利润。所以今年,电影化改编也是至乐汇的战略重心。
据悉,至乐汇旗下两部话剧《破阵子》和《西洋景》都有触电计划,前者将在今年立项。孙恒海表示,同名电影宣传期间,话剧也会加大巡演力度来达到联动效果。
《破阵子》 剧照
事实上,做电影不仅解决了戏剧行业利润太薄的问题,还给年轻人的戏剧人提供了一个上升空间。孙恒海遇到过很多做了 3、4 年戏剧,就转行干网剧、电视剧的年轻人。而现在,一个戏剧制片人可以在至乐汇完成两个蜕变:把戏做出来,以及把戏剧孵化成电影。
至乐汇不久前在北京世贸天阶拥有了自己的剧场,而目前国内只有三个剧团拥有自己的剧院:至乐汇、开心麻花和孟京辉的北方公园。拥有自己的剧院,意味着可以提高演出频次,并且演出计划更不受限。但孙恒海算过一笔账,一个剧场需要有 5 部戏能演,才能撑住成本。所以他们每年以 4 部新戏的速度上新,为未来尝试建立全国剧场打基础。
除了话剧与电影方面的推进,手游、图书出版、动画作品开发等也都在至乐汇的规划之中;同时他们也将开始进行国际授权。
融资方面,至乐汇曾获得过由和和影业领投的天使轮融资,金额 3000 万。孙恒海表示,新一轮融资还未正式开启,但偏好战略型、资源型的资方投入。
在戏剧赛道中,越来越多玩家开始尝试突破传统剧场模式。36氪关注到,开心麻花与至乐汇往影视方向延伸是策略之一;另有新三板公司“锦辉传播”则选择了一条看似相反的路径,将热门的影视、小说 IP 做戏剧改编,已推出的影视戏包括《盗墓笔记》、《199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等,其中《盗墓笔记》2016年巡演超过 100 场。
推荐阅读,点击蓝字,查看更多早期项目: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开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