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信公众平台会沉寂吗?了解信息的目的应该是什么?那些不该对投资人说的话 | 一周开氪精华汇总

2017-09-03 开氪团队 36氪


每周日,我们为你带来这份精心准备的「开氪小报」。我们将从上一周6个「开氪」专栏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6个1」:1个目的,1个提醒,1种对比,1场PK,1种策略。




整理 | 开氪团队




一个目的:

读信息的唯一目的是和时代同频



我认为现在大家对读信息的目的设置有误。绝大部分人读信息的潜在目的是为了“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这个目标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是你读信息的目标的话,你越多读信息,你反而会变得越焦虑。

 

我们接触的绝大部分信息是来自媒体。对于所有来自媒体的信息,我希望大家忘记“真实、客观、全面”。绝大部分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会说自己输出的信息是“真实,客观,全面”的,但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所有媒体去制造虚构的情节,只是所有的媒体以及从业人员都逃不开国家、社会这个大背景,逃不开自身的教育背景以及经济地位的束缚。

 

我们做个比喻,假设这个世界的全貌是一只猫,真正“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是在了解了这这只猫的样子以后的报道。只有在了解了整个世界,也就是这只猫的样子后,我们才知道以前那个大大的黄色圆圈只不过是猫毛上面的一个小色块。




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注定我们无法了解的未知又在快速的变化中。如果按照上面的比喻,这个世界在极度、快速的从一只猫变成一只鸟然后变成一只狗。但是,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无从了解某一个时刻世界的真实面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我们生活在巨大的未知中,我们无法全面了解这些未知,这些未知在快速的变化中”。

 

“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这个世界本身是看起来很美,但是是一个没有任何可能完成的伪目标。一切尝试完成这个目标的行动都会加深一个人的焦虑。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跟随知识付费大牛听了那么多知识后反而变得更加焦虑了。


既然无法“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世界,为什么还要去读信息? 


因为读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把信息转化成行动,和世界的变化保持同频。


来自开氪专栏《走出去,全球创猎》

信动力——读信息的唯一目的是和时代同频》——郝杰



一个提醒

“异业合作”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最好不要是一个强势品牌跟一个非常弱势的品牌合作。因为强势品牌的光芒很有可能会掩盖这个弱势品牌,用我过去的话说叫做“吸走这个品牌的魅力”。因为大品牌太受关注了,你的名气都没有打开,却希望借它的合作来提升名气,就会导致这个大品牌完全把你想要的注意力给吸走了。

第二,弱势品牌之间的异业合作可以考虑抱团。在弱势品牌之间,当大家都不怎么出名的时候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比如说一百家公司策划一个活动来击鼓传花,在不同的公司展现不同的特性,这种合作反而会带来一个比较好的影响力。

第三,在和强势品牌的异业合作中,除非你是主语,强势品牌负责给你背书,才会产生记忆。比如,假设你上了中央电视台,有知名的明星名人来采访你,来给你背书,这个时候你是主语,这才有可能增加你的品牌曝光。企业之间也是一样,你是不是主语决定了你在这一轮营销里会不会沾的上品牌曝光的光,决定了你们置换的这些资源是否足以衬托或者能够达到你想要曝光的那个量。有的时候异业合作就是镜花水月。

第四,同等规模的品牌要有交叉的应景的结论或者好东西产生,这样也会产生一些合作的价值。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七夕中我们可以看到,某鲜花的品牌跟外卖的品牌共同推出了“能吃的花束”……同等规模同等品牌影响力的品牌,在大家旗鼓相当的时候进行合作,又产生了一个好东西,这就是可以带来价值的意义和合作。

来自《300天品牌思维修炼》

“异业合作”在记忆中的注意事项》——李倩


一种对比

中美创新的差异盘点



盘点一:移动互联网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方面,硅谷发展得没有中国快;

微信的创新速度惊人,Facebook 正在努力“抄袭”微信;

使用人群差异:微信在中国很普及和平民化;但美国更多用户依然在使用短信服务,而对于社交软件而言不同年龄层使用的社交软件也不同;

使用场景差异:在中国微信已经承担了一部分的办公沟通软件的功能;在美国,工作依然与工作区分清晰,沟通会用邮件、Slack等软件;

二维码使用差异带来的演化路径差异:在中国二维码成为了添加好友、移动支付的基础;在硅谷依然没有什么人使用二维码。

来自开氪专栏《硅谷早知道》

年中盘点之中美创新》——徐涛



一场PK

内容 VS 流量


 

今年被业界视为内容创业的爆发年,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分答等内容付费产品各有斩获,不少人认为,内容付费的风口已经形成。今年,今日头条从估值110亿美元到估值220亿美元,仅仅用了4个月。而这一切,都和微信公众平台无关,与微信公众平台相关的,是公众号红利消失,是公众号大号格局固化,是与Apple博弈后iOS平台的赞赏功能被撤下,是遥遥无期的付费阅读功能。去年,新榜发布报告称,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持续下滑,超过三分之一的公众号属于停止更新的“僵尸号”。

细究起来,正是微信公众平台激活了这一轮内容的创造和经营,也是微信公众平台疏导了用户的付费意愿,等到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摘果子的却是别人。我担心的不是风头被今日头条夺走,我担心的是,公众平台也像blog一样,从喧嚣走向沉寂,在背景中褪色。

张一鸣愿意花2000万去挖号称“快手一哥”的MC天佑,因为他坚信,流量即价值;张小龙却说:“流量大的未必是好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未必能获得巨大的流量,所以从平台角度我们会去扶持它。”张一鸣愿意用各种手段引诱有人气的公众号作者去今日头条开设头条号,张小龙却因为公众平台的手机应用没有做到让不熟悉互联网的人也能轻松上手使用,而不同意将已经内测了很久的公众平台应用正式发布。

这两个人对“价值”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公众平台真的输掉了内容这场战役,再高的价值,也会失去依托。

张小龙曾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森林是一个环境,让所有的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但它们不是我们培育出来的。”

如果树可以做出选择,我希望种树的人拥有森林,而不是伐木者拥有森林。

来自《keso的互联网洞察》

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了世界,内容的赢家却是今日头条》 ——keso


一种策略

融资过程中,你该和桌子对面的投资人这么说



投资人都喜欢新东西,碰到新东西他们才愿意深入思考其中的逻辑。在一个商业感知和思考孕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不断的新鲜感去激励投资人保持探索的热情。如果是老掉牙的概念,投资人往往都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有的可能还不尽正确,但是这也是思考的结果。要说服一个人抛弃既有认知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巨大的外力震撼到对方。

所以,第一点,别讲老故事。

帮助公司梳理战略愿景、目标,分析路径和节点,匹配资源,是每一个早期投资人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创业者是很强,不然你不会去投他,但是大部分创业者都是第一次创业。如何去设计合理的目标,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和愿景才是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差异化的,符合公司的当前状态和资源的?这些东西不是创业者天生就会的,往往需要教。

所以,第二点,战略的目标要不远不近,不能渺茫到感觉在忽悠,也不能实际到人人都能理解。

还有最后一点是非常要注意的,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

有的圈内人认为融资的过程应该足够的坦诚直接,因为所有的信息并不能真正被完全掩盖,就算是瞒得了一时,到了DD过程中该暴露的还是会暴露,是藏不住的。但是我想说,其实在我个人的体会中,融资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透露,或者不透露某些信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都是非常艺术的。商业谈判的变数颇多,以至于不同的人去谈导致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秘密,可是不知道从何时起,点子和想法在创业圈变得“一文不值”了,仿佛执行力才是创业成功的唯一要素。但要知道,如果一个行业最后只在比拼执行力,实际上每个从业者对于行业的观察都千篇一律,对行业走向和细分市场没有一点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那这应该是个非常烂的行业。

所以,融资过程中做的所有操作,放出的消息、说出的话,只导向一个目的,就是融资完成。过程万般曲折,尔虞我诈,只要结果是对公司好的,股东们就应该纷纷尽力配合。

来自《投资人的秘密》

融资过程中,你该和桌子对面的投资人,说些什么呢?》——黎竹岩


一种方法

常用的公司估值法——可比公司法


 

这个方法指的是,首先我们挑选几家与标的公司同行业,而且可比的上市公司,根据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来计算它们的主要财务比率,然后评判标的公司的价值,比如常见的有市盈率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

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P/E 估值,也就是市盈率估值法。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市盈率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市盈率,它等于当前市值除以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另一种是预测市盈率,也就是用当前市值除以公司未来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 

当然,对于早期投资来说,投资人看重的是一个公司的未来,他们需要评估一家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所以他们用 P/E 法估值就是:

公司价值 = 预测市盈率 × 公司未来 12 个月利润 

那公司未来 12 个月的利润怎么算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之前讲过的财务报表的知识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可以通过比较规范的报表以及公司当前的利润数据来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

再来看预测市盈率,这其实是公司估值的重点。一般来说,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历史市盈率的基础上打一个折扣,比如,美国纳斯达克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 40 倍,那预测市盈率大概就在 30 倍左右,而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可能就变成了 15~20 倍左右,对于同行业、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呢,参考的预测市盈率就更低了,大概在 7~10 倍。

当然,如果是更早期的创业公司,刚有收入还没有利润,那也可以用市销率的估值方法来估值,思路可以参考市盈率估值法。 

《5分钟创业课》

创业公司的估值秘密》——曲凯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这个世界上的生意要赚钱,只有两种方式 | 一周开氪精华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