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标「微博」,今日头条再造的「微头条」胜算有多大?

2017-11-15 高小倩 36氪


《孙子兵法》中有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那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它是前者还是后者?




文|高小倩



除了微信、微博,如今微头条也成为商界大佬们发声的主要平台之一。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京东掌门人刘强东、阿里大文娱的俞永福、小米公司CEO雷军、深陷舆论旋涡的贾跃亭等,都选择通过今日头条系产品微头条来发布最新的公司以及个人动态。

比如双十一后,俞永福将离职创业成为了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其同时在微博和微头条上做了回应。而刘强东在微头条的发文则更为频繁,一天好几条,已经远远超过微博。对于雷军来说,虽然发的每条微博几乎都会被推送,但其微头条的内容更新也丝毫没有怠慢。

用户花在某款产品上的时间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款产品的成败。如何让用户持续、开心、专注的付出宝贵的时间,又或开始考虑让用户适当的抽离该产品,则成为衡量一款产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目前从这些商界大佬的使用情况来看,微头条的起步看起来还不错。

微头条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其实这款产品今年4月才上线,目前运营时间已经超过半年。本质上,这是一款头条系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产品,定位于社交媒体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微头条发布短内容、与人互动,从而建立关系、获得粉丝。最快速的理解就是,它很像微博。

为何要推出微头条这一产品。首先,微头条是头条号的很大补充和完善。虽然优质的头条号内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很多都可以轻易的取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阅读,但是不可能每篇文章都会得到推荐。然而未得到推荐的文章,阅读量就完全没有保障了。但有粉丝后,就可以有保底阅读量,再加上智能推荐,可以获得更高的曝光。总体的产品逻辑就是“粉丝做保底,推荐做加法。”

另外,微头条不再局限于有内容生产力的头条号作者,也希望让有表达欲望的普通用户能参与进来。比如一位出租车司机,从点赞互动中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说明再小的个体都有表达欲和追随欲,微头条做的就是通过产品和运营的机制来挖掘和满足用户这方面的需求。 


当然微头条推出有更大的信息分发背景以及业务考虑。张一鸣曾在去年初的头条媒体未来峰会上说道,信息过滤的权力一是会让渡给社交关系,让每个人推荐自己喜欢的内容给朋友,大家一起来干编辑的工作,同时也消费朋友推荐的内容;二是让渡给人工智能推荐,让机器来识别你的喜好,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两种方法都能大大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而微头条就是应用案例。

除此之外,一个月前张一鸣对此还做了进一步的回答。当时的公开活动上,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问“头条为什么会转去做社交产品”,张一鸣回答了两点:第一,行业从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进化到UGC,创业者要为行业而改变;第二,是被业务推动的。

纵使张一鸣对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业务的融合有了很深的理解,而且还有头条这个日活过亿的产品护法,但社交媒体领域已经充斥着Facebook、微信、微博等巨头,像手机一样已经是红海中的红海。对于微头条这款产品来说,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其实今日头条出现之时,很大程度上被BAT忽略了,但其破局者的DNA一直都在流淌和蔓延。发展至今,多款产品的成功让其又更添了一份胜利者的光环。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公司相比,头条很多时候都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打法。无论是新闻聚合还是短视频亦或是社交产品市场,都是巨头林立。但今日头条都选择直接切入,这无形中让公司置身于“公敌”的角色。

网易CEO丁磊日前接受36氪采访时说道:“网易严选不会做手机。因为大家已经做到中国非常领先了,我们不做。我要把中国很多行业没有做好的东西做到极致。”很显然,头条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打法和路径。那么头条进入一个行业的核心判断是什么?什么又是头条的边界?

《孙子兵法》中有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那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它是前者还是后者?

微头条如何在半年时间里获得众多商业大佬、知名大V加入?微头条会给创作者怎样的扶持和变现选择?微头条又会怎样处理与微博剑拔弩张的关系?微头条的泛社交会遇到天花板吗?以及未来的想象空间在哪里?近日,微头条运营总监王一波接受了36氪的独家专访,对这些问题给予了解答。

以下为微头条运营总监王一波与36氪的对话实录:

Q:在今日头条首页页卡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来源的文章、视频等内容,这其中也包括微头条用户的。这个产品是在今年4月份上线的,今日头条当初为何要推出微头条这一产品?

王一波:这涉及今日头条内容分发机制的升级,我们正在从“个性化推荐”过渡到“粉丝做保底,推荐做加法”。

头条其实一直有关注功能,也有很多作者在长期创作中积累了很多粉丝。粉丝价值如何体现呢?“微头条”就是一款最大化地提升创作者粉丝价值的产品。

微头条的帐号与头条号相互打通,为创作者提供与粉丝高频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头条号文章触达粉丝的机率更高。相当于在人工智能推荐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交分发的机制。

在双重分发机制下,创作者的内容先有了由粉丝群体创造的保底阅读量,然后再经过人工智能技术,推荐给更广泛的人群,也就是“粉丝做保底,推荐做加法”。

除了为专业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更希望通过微头条,将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名、有趣的人吸引进来,在微头条发布偏碎片化的短内容,其他用户可以关注他们,并进行互动。这些人的加入,以及发布的短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今日头条的内容生态。

Q:如今的今日头条 42 31419 42 13306 0 0 6408 0 0:00:04 0:00:02 0:00:02 6406,不仅是一个新闻聚合和分发平台,而且旗下也成功孵化了悟空问答、西瓜视频、抖音、火山小视频等一系列产品。那么,微头条的定位是什么?微头条在所有头条系的产品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微头条有对标的产品吗?

王一波:微头条的定位是今日头条社交媒体产品,是粉丝经济的主要体现。用户可以通过微头条发布短内容、与人互动,从而建立关系、获得粉丝。有了微头条,今日头条不再仅仅是深度资讯分发平台,还是关注互动平台。

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微头条增加了社交分发的机制,让内容分发的链条变得更完整;对于创作者来说,微头条帮助他们迅速圈粉,保证内容高效触达粉丝,从而让他们在今日头条的ID更有价值;对于普通用户,他们也跳出了“读者”的单一身份,可以在今日头条拥有一些社交的场景,与喜欢的明星名人和内容创作者互动。

微头条依靠人工智能推荐技术帮助用户度过冷启动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其实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对标产品。

Q: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微头条已经被很多人熟知。过去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京东的掌门人刘强东、阿里大文娱的俞永福,还是深陷舆论旋涡的贾跃亭等商界大人物,都选择通过微头条来发声。目前,微头条整体用户情况怎么样,比如入驻的用户数量、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王一波:微头条是一种门槛和成本都比较低的创作方式。我们的用户不再局限于有内容生产力的头条号作者,有表达欲望的普通用户也能参与进来。同时还邀请了一些名人明星、垂直领域的达人、顶级媒体机构、各级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等入驻。目前,已经入驻的顶级明星名人大咖已经超过5000人,累计的各类认证用户已经超过8万个。

Q:在微头条平台上,用户发布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内容会更受欢迎?经过社交分发和智能推荐后,最受欢迎的内容在粉丝和流量方面会呈现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不同用户是否有不同的推荐机制等?

王一波:相比头条号,微头条用户发布的内容以偏碎片化的短内容为主,人格化的特征更明显。从高人气用户发布的微头条看,有名望、有意思和有用的内容热度更高,大家也愿意跟他互动交流。这一点在明星和普通人的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比如郭德纲,他发的微头条就是记录自己的演出和所思所想,粉丝乐意跟他互动,很少有负面的评论。郭德纲本人对微头条的评论也很惊讶,表示同样的内容发到不同的平台上,在微头条得到的反馈就是不一样。如果你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也关注过郭德纲,就会发现,微头条是他目前唯一完全开放评论的平台。

前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是个高颜值的段子手,亦正亦邪,很多网友每天晚上要等她发完最后一条微头条才肯入睡。

还有陈庆华大夫,她所担任院长的妇产医院位于江苏泗洪县,是一个大部分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县城,但是她在微头条上却有40多万粉丝,遍布全国各地。每天她在工作之余科普妇产方面的知识,回答网友问题,安抚焦虑的夫妻,记录妇产医院的百态人生。甚至有郑州的粉丝驱车千里来到泗洪,专门找她诊断。

内容越受欢迎,表示热度越高,机器会自动向更广泛的群体甚至全局推送,会产生所谓的爆款,对粉丝增长的帮助非常强大。这对所有用户都是适用的。

Q:在社交媒体领域,已经有Facebook、微信、微博等用户、商业模式等都非常成熟的产品,微头条会与这些社交媒体产品形成强竞争吗?微头条杀入这一领域的优势有哪些?

王一波: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社交产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以Facebook、人人网为代表的熟人社交,早期的微博其实也是熟人社交。二是以陌陌、探探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或垂直社交。

从定位上来说,微头条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泛社交”,它类似于古人所谓的“神交”,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的关系沉淀。其实微博现在也有点泛社交的属性,但它更偏重头部和明星。

微头条做泛社交优势就很明显了。首先是我们有流量——今日头条的平台上聚集了海量用户,很多人活跃在评论区,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但用户彼此间并没有形成关系。其次是我们有技术,过去找到所谓的“神交”或知音,成本极高,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充分沟通,才能判断是不是知音。但是今日头条的人工智技术能帮你从人海中快速找到你潜在“神交”。

可以说,微头条将是更高效的泛社交。

Q:我们还注意到,刘强东开通微头条半年多的时间,粉丝已经达到152万人,而其开通七年的微博的粉丝也不过365万人。另外相比起来,刘强东在微头条上的发文频率更高、粉丝互动量也很大。微头条是通过什么方式吸引用户,尤其是明星、大V、KOL用户入驻的?以及怎么维系用户活跃度的?

王一波:我们一直欢迎各类大V和KOL的入驻。新入驻的大V即便没有粉丝,也能顺利越过冷启动期,我们的人工智能推荐技术,让他们发布的内容到达感兴趣的人群,从而获得流量和粉丝。今日头条总日活用户超过1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76分钟,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这些都是大V和KOL流量和粉丝的源泉。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也有表达欲和追随欲。微头条要做的,就是通过产品和运营的机制来挖掘和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有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是今日头条的忠实用户,而且发布的一条评论还获得了几千的点赞量。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语气里透着发自内心的自豪。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到,普通用户其实是有表达欲望的,一旦这种表达欲望被认可,他的成就感是极大的。而表达既可以通过评论来满足,也可以发条微头条来完成。

那些为这位出租车司机点赞的,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潜在追随者和关注者,只要他们知道,加关注后就不会错过这个人的任何一条动态,就一定会形成关注习惯的。

Q:微头条自推出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其是一个类微博的产品。微博此前也在原有社交分发的基础上发力个性化推荐,微头条如何看待两者间的竞争?另外引述知乎网友的问题,微头条未来会取代微博吗?

王一波:微头条与微博的出发点和机制并不一样,用户的重合度也很小,可比较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不过,我们对微头条内容是不做任何截流的。另外,即便粉丝数量不多,只要微头条的内容好,就能获得推荐,甚至会推给更广泛的人群。而且如果你愿意跟其他用户互动,微头条帖子的热度也会相应提高。

我们希望用户把精力放在打磨内容与优质互动上,所以微头条上的关注度会急剧地向输出好内容的人聚集,“走红”的时间缩短,即使普通人也容易出头。可以预见,微头条的平台上会出现一批腰部网红。

而微博上很多大V是靠名气来吸引粉丝,譬如各种娱乐明星,而普通人就需要慢慢地通过运营来积累粉丝了。

Q:在外界看来,今日头条对内容创作者和人才的扶持方面,向来非常大方。比如,头条号有“千人万元”计划,短视频投放10亿元补贴创作者等。但是BAT等大公司都在加大对内容创作者在资金、流量方面的扶持,那么微头条对创作者会有怎样的扶持政策?

王一波:现阶段对微头条的用户来说,最急需的资源其实是流量和粉丝。我们每天会拿出亿级流量对部分新用户和平台上发展较好的用户进行冷启动扶持,每个月将有数以千计的用户获得这一优质资源。

Q:对于很多内容平台来说,前期都会最大程度的获取用户,但是随着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的量级后,后期平台的变现能力也是内容创业者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头条系产品抖音已经开启了商业化的大门,那么微头条会如何帮助用户变现?具体来说,微头条会尝试哪些商业模式?有没有业绩考核指标?

王一波:我们已经注意到用户在变现方面的需求,微头条允许用户发布营销信息。同时,我们也有其他的帮助创作变现的模式在探索中,更多的细节,包括是否设立业绩考核指标,目前都还在进一步完善,不方便对外披露。

Q:在中国的社交产品市场,腾讯旗下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大部分人的时间。其中,像微博、知乎、陌陌等垂直化的社交产品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产品都或多或少的经历了各种成长的烦恼,那么未来微头条的想象空间在哪里以及有多大?

王一波:微头条的想象空间在于,头条将数亿用户通过信息连接之后,再让他们之间建立关系、产生互动,实现人人创作和表达。我们还会引进社会各界人士、各类机构,让用户可以在今日头条找到任何想找到的人、机构,关注他们,和他们互动。微头条还是一个刚起步的产品,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Q:未来,微头条在用户体验、智能推荐方面还会进行哪些尝试?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哪些?

王一波:今日头条已经拥有领先的智能推荐技术,并积累了大量数据。微头条希望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推荐让获取粉丝、内容粉丝触达都更高效,让用户互动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也是目前正在做以及未来将要进行的探索。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汽车导购太赚钱,今日头条要推自己的易车和汽车之家——懂车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