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蚂蚁森林:一场眼皮底下的新生活运动

2017-11-17 36氪


太空看树不是梦。




距离地球7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的WorldView-2卫星,和距离地球631公里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上的高分二号卫星,都拍摄到了内蒙古荒漠化地区的图像。在这些从太空拍摄到的画面里,有裸露的荒漠化大地、山脉和风沙。画面中还有一排排清晰可见的斜线,那就是在蚂蚁森林刚种下去的梭梭苗。

2017年11月16日,蚂蚁森林联合科技伙伴推出了部分地区卫星看树和实时看树功能,让2.3亿用户能够借助高科技的力量,看见千里之外自己“种下”的一棵小树。

有人说,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奇迹。

距离地球770千米远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的WorldView-2卫星拍摄到了内蒙古荒漠化地区的图像,图中整齐的斜线是种植后的蚂蚁森林6号林

 讨论结束了

蚂蚁金服(以下简称“蚂蚁”)CEO井贤栋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盯着一页PPT看了很久。

这是蚂蚁森林上线半年后,团队给管理层做项目汇报。蚂蚁森林立项的时候,他们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得到了管理层的认可。但这一次,汇报持续了很久。

蚂蚁森林是蚂蚁在2016年8月底推出的一个公益项目。简单来说,用户的部分减排行为可以换算成“能量值”,能量值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蚂蚁金服公司就会替用户在中国北方的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蚂蚁森林上线半年后,注册用户突破2亿,日活用户达到数千万。即便是微信,达到同样的注册用户数,也花了18个月。

一个如此体量的产品,每次小改动,都会在用户群中引发争议。而项目团队的这次汇报,最直接的原因是,用户的热情让树源变得紧张,需要更多的投入,但究竟投入会有多少,没人能准确预测。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当最后一页写满蚂蚁森林用户留言的PPT打开时,整个会场安静了。几分钟没有人说话。

用户种成树之后在微博留言写道,“这个世界终于因为我的存在,而有了点不同。” 还有人留言说,这棵树,是“二十多年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一个被我赋予生存资格的生命。”

一个知乎用户说:蚂蚁森林抓住了人的两个心理,一是不接受这个世界的无序,二是把世界变好归根到每个人的善良。

井贤栋指着这页PPT问项目的传播负责人问:“这些都是我们用户的真实留言和故事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这场会议很快达成共识:投入下去。

如今,一年过去了,蚂蚁森林项目还保持着公益的底色,踏踏实实一棵棵种树。

那张PPT的标题就三个字:“用户说”。

蚂蚁森林团队部分成员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

截至2017年8月底,蚂蚁森林用户超过2.3亿,累计减排122万吨,累计种植真树1025万棵。这一批树,由阿拉善SEE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亿利公益基金会等蚂蚁金服公益合作伙伴,在内蒙古阿拉善和鄂尔多斯、甘肃武威等地区种植及维护,其中925万棵梭梭树,100万棵沙柳,种植总面积超过16万亩。

慕尼黑会议

2016年可以说是中国绿色金融的真正元年。

这一年8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纳入了核心议题。

而蚂蚁金服早在2016年初就对外宣布,绿色金融是公司新的重要战略。和它一直致力于的普惠金融一起,这家公司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全球的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两大议题上。

它一直在用金融工具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蚂蚁通过旗下网商银行对绿色信用标签用户提供优惠信贷支持,向农村提供节能型车辆购置融资,为菜鸟物流等合作伙伴在购置环保电动车时提供优惠信贷。

然而,这并不能让它满意。以蚂蚁的优势,绿色金融战略落地还可以有更富想象力的方式。

流行的碳交易市场的主要玩家是减碳体量规模以上企业。绿色融资和绿色投资两个体系,目前主要服务的也是大企业和大项目。而蚂蚁服务的是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

公司内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战略部的庄硚建议,不妨先设一个“小目标”,给每个支付宝用户建一个碳账户,用户每天的低碳行为,可以折算成碳减排数值,累积到个人碳账户里。

庄硚的这个建议得到了所有参会者的认同。在讨论由谁来做碳账户时,有人提出“非祖望莫属”。

祖望(花名)1983年出生,杭州人,2011年加入支付宝做产品经理,目前是蚂蚁森林的产品负责人。

“我一听就知道,他们肯定开完慕尼黑会议了。”祖望说。在公司内部,大家常常把这种参会者给未参会者派任务的会议,戏谑为“慕尼黑会议”。

公司最初的想法,只是在支付宝的余额旁边加个按钮“碳账户”,30天内上线。至于这个碳账户是否足够靠谱、是否足够吸引人,还没细想。祖望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说,“好吧,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不靠谱的事变成靠谱。”

碳账户只是把用户的减排行为量化了,但祖望提出,还应该把这些减排数值产品化和价值化,这样可以降低碳账户的理解和教育成本。他提出,基于碳账户设计出一个互联网产品,让用户产生比较心理,激励用户的减排行为。

在无数次脑爆会中的一次,祖望提出了“种树”的想法——用户碳账户里的减排数值,可以在手机里种一棵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蚂蚁森林就在地球上种一棵真树。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蚂蚁森林项目启动至今,在公司内外都受到过一些质疑,唯独“种一棵真树”的初心,没有什么争议。这雾霾沉重的世界,谁能拒绝一棵树的存在呢?

秘密项目“基20”

蚂蚁森林是一个虚拟团队,没有KPI考核压力,但也不算绩效。所以起初,很多人不愿意参与进来。但大家都说,祖望是一个能让“场子火起来”的人,他的窍门是,十分钟起聊,结果往往是聊了一小时,然后趁机把对方争取到项目里来。祖望说,这招是从Google产品经理那学来的。

最多的时候,蚂蚁内部有十几个同事兼职帮忙,公益、设计、公关品牌、战略,不同部门不同背景的人,“凑”成了一直“超级mix”团队。

设计部门的祝英台一开始拒绝了祖望,但祖望找到她的主管领导,硬是把人要了过来。她回忆说,刚开始她不知道梭梭树那么矮小,所以把树设计得比较高大。不过这个设计后来也没有改,一是树太小的话看上去像草,二是未来可能增加新的树种。

找树是蚂蚁团队面临的第一项挑战,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树,这个主意就没法落地。在公益平台同事的帮助下,蚂蚁森林找到了第一个合作伙伴阿拉善SEE基金会,并种植和维护了第一批梭梭树。

2016年7月,蚂蚁森林的产品模式基本成型,祖望和祝英台去向管理层做首次汇报。中场休息时,CEO井贤栋正低头在手机上处理工作。当听到蚂蚁森林要种真树时,他赶紧抬起头来:“这个想法很棒,要申请专利保护。”

汇报结束后,蚂蚁内部成立了代号为“基20”的项目组,跟“G20”谐音,呼应杭州G20峰会的绿色金融议题。

祖望团队做产品设计时,负责战略的庄硚团队在做减排方法学的开发。大家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人做的都是企业级碳市场,没有什么个人碳市场的案例,只能找到一些学术论文作为参考。

专业的事情还得要专业机构来合作,蚂蚁金服跟北京环境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展开合作,开发一套科学的方法学。北交所是2011年中国发改委启动的碳排放权交易七大试点平台之一,在全年碳交易成交量和成交额上,名列七大试点平台前列。

首批纳入蚂蚁森林低碳行为识别范围的,是支付宝APP上的九大消费场景:行走捐、绿色办公、线下支付、生活缴费、网购火车票、网络购票、预约挂号、ETC缴费和电子发票等。

减排方法学的关键是把减排行为量化为具体的减排数值,所以能量的计算规则最受用户关注。研发团队数易其稿,终于赶在产品上线前,完成了一套没有先例的减碳方法学,并且定期根据现实的情形,适度调整,以确保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当用户积累的绿色能量值达到17.9公斤时,就能“兑换”一棵长在地上的梭梭树。

蚂蚁森林的产品经理,你给我出来!

留给这个倔强主意的时间并不多。2016年8月27日,在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上,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宣布蚂蚁森林诞生。

起初,在支付宝APP里,蚂蚁森林的产品入口很深,而且一直是弱运营状态,几乎没做产品宣传和推广。所以团队最初的预期是,能有1000万注册用户就很不错。即便现在,浩瀚的互联网应用世界里,注册用户达到千万的APP,也是寥寥无几。

但是,两三个月后,蚂蚁森林的注册用户就达到了六七千万。这得益于一些互动和游戏功能的加入,比如好友之间相互收取能量、浇水和施肥。。

2016年9月底,蚂蚁森林启动改版,最显著的是,在支付宝APP首页中间的位置,以Card(卡片)形式,提醒用户有好友收取了你的能量。

祖望回忆说,一开始的提示语是“有好友来收取你的能量了”,但用户注册数和活跃度没有太大变化。后来把提示语改成“又有好友来收取你的能量了”。一字之差,用户量暴涨。

不过,好友之间收取能量的功能,在蚂蚁内部也引发了不小争议。

有一天,好几个同事在公司内网上,公开质疑这个功能是在鼓励“偷盗文化”,跟阿里和蚂蚁的价值观不符。一些同事想找蚂蚁森林团队去沟通,但找不到这个虚拟团队的办公室,于是在公司大群里说:蚂蚁森林的产品经理你给我出来。

这个争议,一度要被提交到公司管理层会议讨论。但最终这个功能被保留下来。不过,平台加强了对用户能量值的保护力度。过去用户80%的能量可被好友采集,现在降低到了50%。同时,把能量收集时间从早上5点40左右,推迟到7点30左右——有很多主人早上定了闹钟起来收能量,这个调整也照顾了他们的作息时间。

有人算了一笔账,发现差不多要3个月才能种出一棵树,而用户的耐心最多两周。还有质疑者把蚂蚁森林看做是当年偷菜游戏的翻版,据此预测蚂蚁森林火不过半年。甚至有人怀疑,蚂蚁的社交之心不死。

实际上,蚂蚁森林一直在支付宝的教育公益版块,也从来没有任何社交的KPI考量。但不做社交,不等于不借助社交元素,这就是所谓的“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

2017年春节集五福活动,蚂蚁森林算是迎来了最大的一次运营活动,支付宝的班委关胜,建议蚂蚁森林参与给好友浇水集福卡的活动。这让蚂蚁森林用户上了一个大台阶,突破了两个亿。

2017年9月5日,蚂蚁森林开放了明星合种功能。据介绍,合种功能以后考虑长期保留,用于鼓励用户合种大能量树种。

走,去阿拉善看树!

总有人不相信,这会不会又是一出编排的公益演出?

2017年3月21日,世界森林日,蚂蚁森林决定邀请用户代表前往阿拉善,实地探访他们种下的梭梭树。

这些用户是公开招募的,每个报名用户被要求提供一个跟蚂蚁森林有关的小故事。最后有近3万人报名,收集上来2万多个故事。蚂蚁的公关团队人少,看不过来,于是从客服部门请来几个同事帮着挑选好故事。

“我们是一个一个看完的,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填了。”一个提议招募用户的同事自嘲说。

最终入选的8个用户,有的是因为蚂蚁森林变成了夫妻;有的是养成一棵树的那天,正好小孩出生;有的是专门研究梭梭树的大学生;还有的因为种树而锻炼,减肥了70斤。

从这2万多个故事里,可以看到蚂蚁森林的主要用户是两类人。一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以“90后”和“00后”为主,学生居多;二是互联网移民,即“70后”和“80后”,上班族居多。

从“90后”和“00后”提交的故事可以看出,绿色、环保、低碳,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价值观。蚂蚁森林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价值观表达和践行的平台。

一个初中生用户说,从小到大被教育要植树造林,但从没真的种过树,蚂蚁森林给了他这个机会;一个高中生用户说,他在考场看到一道工厂直接向沙漠排污的题目,当场就哭了;一个大学生用户则说,他去台湾当交换生时,被阿里山百年树林深深震撼。

“70后”和“80后”是目前互联网的主力消费人群,蚂蚁森林的9大减排场景,几乎覆盖了他们所有日常互联网生活场景。所以他们更容易获取能量值,也是种出梭梭树最多的人群。

来自山东淄博的一位“80后”用户说,他的家乡是个家具生产基地,从小就看到每天很多木材运到这里,做成各种家具。他长大后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家具店,生意越好,对树越有愧疚感,所以想要种树。

一位“70后”用户留言说,生活已经磨平了他曾经很多的信仰和激情,太久没有做过一件令自己自豪的事了,希望通过蚂蚁森林,找回生活原有的意义,找回真正的自己。

“蚂蚁森林激发了大家内心的善。”祖望说。

北京大学药学院学生王金龙是蚂蚁森林用户,阿拉善牧民聂玉胜种下了蚂蚁森林1号林,相隔千里,他们有了某种联系

在庄硚看来,蚂蚁森林之所以受追捧,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心理。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雾霾和环境。尤其是去年冬天,整个华北地区雾霾非常严重,带动了很多人来玩蚂蚁森林,希望亲手改善环境。

未来呢

随着蚂蚁森林用户量的增长,蚂蚁内部开始有了是否要商业化的讨论。

有的产品部门提出,能不能给他们的用户赠送蚂蚁森林的能量?还有部门提出,能不能在蚂蚁森林用户页面的树上挂一些优惠券,用户摇一下,优惠券就会掉下来。

这些提议都被蚂蚁森林团队否定了,理由是能量的获取应该是严肃的,需要真实的减排行为,不能凭空产生。

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场汇报上,一个议题就是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而这个讨论的结果很明显,社会价值更优。

但未来,也许并不仅仅是社会价值。庄硚表示,蚂蚁森林接下来会将低碳行为的识别场景,扩大到用户衣食住行等不同领域。甚至在个人碳账户后,蚂蚁还会尝试建立小微企业的碳账户。

在现阶段,碳账户里的能量值,只是被变现到了公益领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些能量值,可以变现到其他领域。

比如,过去度量一个人的公益付出,主要是看他做了多少小时的义工。但未来,用户碳账户里的能量值,在蚂蚁森林种了多少棵树,很可能成为新的公益度量标准。现在已经有一些学生,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把在蚂蚁森林里的种树情况,当做公益行为写进了申请书。

再大胆一点设想,未来碳账户里的能量值,很可能是另一种财富资产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在电影《时间管理局》里,未来世界的货币和硬通货是时间。你所有的财富,就是你的时间,这些时间存储在时间银行里。你所有的生活支出都靠“时间货币”来支付。大家每天工作赚到的也是时间货币。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借用“时间”。大家简单握个手,就能像发红包一样,给对方送一笔“时间”。

在CEO井贤栋看来,碳账户应该是资金账户和信用账户之后,每个人都拥有的第三大账户。如果说资金账户是对用户经济关系的度量,信用账户是对用户社会关系的度量,那么碳账户正在对用户的绿色行动进行度量。

蚂蚁森林已经不是单一的公司项目了,它实际上已经是2.3亿人的公共品了。开放成了必然之路,2017年9月5日,阿里巴巴的公益周上,蚂蚁森林宣布启动开放计划,将科技平台和产品能力开放给全社会,培育公益创新土壤。

就这样,公益、科技跨界合作伙伴加入进来。11月6日,蚂蚁森林联合科技伙伴佳格天地和极飞科技推出了卫星看树和实时看树功能,创新的实践先在有条件的地区上线,未来还有更多地块将开放这些功能。前段时间,蚂蚁森林还引入了品牌合作伙伴兴全基金,开辟了新的树种胡杨树。

“我们的跨界玩法,不仅是为了实现蚂蚁森林看树,更希望蚂蚁森林作为一个创新试验场,为中国乃至世界绿色领域,提供一些可复制的模式和方向。”蚂蚁森林负责人祖望说,科技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公益,蚂蚁森林作为一个跨界创新的平台,不仅邀请志在公益的伙伴一起加入,也能够通过这个2.3亿用户的平台,让更多创新想法碰撞、结合。

通过这次尝试,佳格目前正在探索用遥感卫星技术收集荒漠化地区的气象、土壤、海拔等信息,未来将把这类技术用于更多荒漠化治理地区,为其提供更加有效和更适宜当地环境的生态修复方案。

蚂蚁森林2号林种植前后对比图

此次同步上线的还有蚂蚁森林与极飞科技合作的实时看树功能。目前,蚂蚁森林的部分地块安装了极飞电子稻草人FM1智能监测站,协同无人机多光谱技术的运用,让管理人员能准确统计树木的数量变化趋势及健康状况。这种以前应用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尝试在更多环境体里,建立完善的生态数据库,也为世界各地的公益项目提供技术借鉴。

“蚂蚁森林是大家的。”祖望说,关于未来的答案,留给开放的未来。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俞永福离开阿里大文娱,杨伟东成其首位轮值总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