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瞄准「新中产」,「Browine」想让艺术品消费不再高冷 | 早起看早期

2017-12-11 思齐 36氪


艺术品消费到底高不高冷?




文 | 思齐



艺术品消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有较强的距离感,一方面在于艺术欣赏本身有一定的门槛,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艺术品其实还是一个奢侈行为。

Browine 是36氪最近接触到的一家消费级摄影艺术品零售商,之所以讲“消费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客单价、其次是这些商品本身并不具有传统艺术品消费的收藏和增值属性,核心功能在于装饰。

在介绍 Browine 之前,先简单讲一下它的对标 YellowKorner。YellowKorner 是一家创立于 2007 年的商业画廊,通过签约 200 多位摄影艺术家,YellowKorner 将他们的作品进行批量印刷和装裱进行出售,根据尺寸和装裱工艺不同,这些摄影作品定价在 1000 元~ 10000 元之间。YellowKorner 在 2014 年获得过一笔 250 万欧元的融资。

和 YellowKorner一样,Browine 首先签约摄影师,目前已拥有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以及北欧等地的近30位当代摄影师作品的独家授权由 BROWNIE 对这些摄影师的作品限量输出并作发售,和摄影师在营收上进行分成。根据不同装裱材质和尺寸,产品单价在 300 元~1.2 万元之间。

Browine 的创始人黄相阁告诉36氪,从产品使用场景来看,Browine 要切入的其实是家居软装里的一个细分领域,这个市场目前呈现出中端产品空白的特征:除了艺术画廊(高端)和宜家、淘宝(中低端)之外,没有腰部品牌或产品出现。另一方面,摄影艺术在国内的普及以及大众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认知提升也意味着,摄影艺术家们需要一些更“接地气”的渠道来为提升自己的大众认知度和商业化价值。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决定了,做消费级摄影艺术品的市场已经成熟,而 Browine 选择以一种高性价比的形式来满足新中产们的艺术审美需求,走的也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升级”的打法。

在创立初期,Browine 的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今年 9 月,团队的第一家线下店在上海嘉里中心开业。

重点讲一下 Browine 的线下店。Browine 在一开始只通过自己的网站进行产品和展示,但除了线上流量越来越贵之外,而线上其实也限制了产品的效果展示,例如 Browine 主打的“三明治”装裱所使用的光学树脂具有很高的透光性,此外,而不同的摄影作品风格也需要通过不同的装裱工艺来呈现,如果要让消费者愿意为这些服务买单,势必需要一个实体场景来承载,而在做好选址规划的前提下,线下店实际上能够捕获更加精准的客群。

如果在商业出发点上,Browine 对标的是 YellowKorner 的话,具体到线下店的运营上,不同于 YellowKorner 的单一画廊形态,Browine 更想成为一个复合业态的生活方式渠道品牌,除了前面提到的线下展示和导流获客外, Browine 的线下店还承担了两个功能:

1、精品咖啡:如果“画廊”仍旧给人距离感的话,通过精品咖啡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入店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生活方式类用品售卖:Browine 的目标客群是“新中产”,这意味着有一部分潜在消费者仍在成长过程中,这一部分人可能并不会购买摄影作品,但在消费行为上,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倾向,因此,通过 100 元~ 300 元之间的低客单产品(如家居小物、摄影书籍等),最终的目的在于促成这一部分用户对于装饰画的消费购买。

当然,装饰画本身也是低频消费,不论是精品咖啡还是生活方式类产品的渠道品牌,都是提升用户消费频次的方式。

除了 To C 端的销售外,Browine 也会和设计酒店、家居零售商合作,为他们提供视觉设计方案。但整体上,Browine 仍会以 C 端为主打。

除了 Browine 之外,36氪还介绍过帮助年轻人购买的第一幅原作画的“墨斗鱼”,以榜单数据切入B2C 模式售卖 1 万元以下的的艺术小红花,这两者都和 Browine 一样,看重的是年轻人在艺术消费上的潜力和需求。除了产品,Browine 的线下门店也是其差异化所在。

目前 Browine 正在寻求Pre-A轮融资,主要用于开拓更多的线下售卖渠道。


点击关键词,查看过去两周的早起看早期:


社交:「秒啊」「spotlite」

内容:「智能屏幕」「Versa」

消费:「家具租赁」「内衣」「河豚有情绪」「儿童编程

无人经济:无人货架」「外卖

其他:「租包」「家种蘑菇」「空气拨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