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米黎万强对话36氪刘成城:创业如何做到基业长新?| WISE·2017

2017-12-12 36氪 36氪


「一个公司要成功,他应该要让他的品牌越来越人格化、越来越有温度化,要跟用户越来越近。」黎万强说。




2017年12月12日-13日第五届WISE大会——“WISE2017新商业大会”如期而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商业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认为:新商业是从“基业长青”到“基业长新”,从“大而不倒”到“新而不倒”的商业文明的进化。


对于基业长新这一概念,已经有20、30年了。但如今,企业的生命周期、成长速度比起以前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公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融到很多的钱,成为现象级的公司。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公司在短时间里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是灰飞烟灭。而想要跨越基业长青到业绩长新,36氪创始人刘成城认为,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新的商业环境下长久的活下去,这对创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商业时代,小米和36氪都可被称为是比较有代表的公司。经过几年的起伏成长后,小米又回来了。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认为,这是因为小米迎合了消费升级,不单是中产阶级,年轻人。而小米能够一路坚持走下来,他还认为初心很重要,小米的价值观是坚持做感动人心的产品,价格又很厚道,这个就赢得了消费升级大浪潮。


那么对于创业者和准备创业的人来说,哪些是比较火的创业方向?刘成城对此表示,这很难去准确判断,但是目前“泛”的新零售火、AI火,共享火。具体来说,他还是认为创业者要踏踏实实做事:第一步,选一个自己确定性比较强能做成的一件事情,在某一个细分行业扎稳脚跟;第二步,基于业务去做别的延展,就像小米生态链,像36氪其他两块业务。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


36氪创始人刘成城


在36氪主办的“WISE2017新商业大会”上,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和36氪创始人刘成城带来了以下分享:


主持人(邱启明):这一次大会我们叫做基业长新,您认为这其中的基业是什么概念?


刘成城:今天我们聊的话题稍微有点实,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话题,基业长新提出来已经有20、30年了,但是现在的时代和20年前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好,成长速度也好其实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公司可能在今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融到很多钱,成为一个社会现象级的公司,但是也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什么都没有,灰飞烟灭掉了。


我觉得今天我们在座的创业者跟20年前的创业者,有很多技能上的差异。20年前你需要连锁经营的能力、会计、财务的敏锐度。今天你还可能需要懂像开复老师讲的新零售,一些AI技术的应用,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即使是这样,企业变化的速度也是需要非常的快,因为行业的变化速度更快。


刚才我跟黎总还在聊包括像小米这样的现在来看已经是非常成功、成熟的公司,短短六七年也有过几次起伏的感觉。今天我们讨论基业,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新的商业环境下新型的企业或者说创业企业如何才能更长远的活下去,主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


主持人:谢谢刘总,小米非常成功,我家里面也帮了不少忙,买了你们好多的产品。刚才听您说了在六七年间也发生了起伏,开复老师也提到我们新的OMO模式,未来新商业该如何去发展,希望您能跟今天在座各位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个起伏的过程中有哪些遗憾的地方,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同时又有哪些好的方向可以跟大家分享?


黎万强:一个企业跟其他企业一样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当中它会碰到很多的挫折、困难。一个企业要走的更远,人的初心很重要。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一个人不管走多远都要记住为什么而出发,要记住初心。对于企业来讲核心是你的价值观、使命是什么。


回到小米来讲,我们公司愿景的使命是让每一个人都享受科技的乐趣。这句话的解读对于消费者本身很简单,我们要让更多人去感受到科技的乐趣,本身我们要做的是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产品。


小米在过去两年,在2014年、2015年是碰到了很大的危机。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手机做到了中国第一,突然就往下掉,跌到全国第5了,这两年大家看到我们又快速回来,这里面的因素有内外因素:


内部因素,我觉得我们还是一家成长性的公司,我们跑的太快。你会发现快速的做五万台,和做五千万台的结构都不一样。我们补了很多课,把基本功补扎实了。


外部来看,你会发现小米的产品,不只是我们这两年手机重新回来了,你会发现我们周边的生态链产品卖的非常好,不管是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等都卖的都非常好,我们的手机也刚刚成为印度的第一,包括我们生态链的产品也会很快进入到国际市场。不单是在国内,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我们在想这个问题是什么,你会发现背后是我觉得我们碰巧碰到了消费升级大浪潮,消费升级大浪潮是远超于我们自己想象的,市场动荡、起伏的时候,外面的朋友关心我们,会很担心。内部本身来讲,我们知道一个公司扎实是把产品做好肯定会赢。客观来讲两年之后我们又回来,这个时间点超出我们想象。


今天的消费升级浪潮我觉得是非常的凶猛,而且它的本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我们在提消费升级的时候,往往看到的都是消费结构化的升级,比如说老百姓会发现以前需要的是用这个东西,用那个东西。今天他们的需求是变成了要用更好的东西。以前是生存需求,怎么吃,用什么,但在今天可能是有很多健康娱乐的需求。以前我们看的是消费结构,今天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谈消费升级。他们的消费意识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单是消费结构、消费能力。


我觉得小米是迎合了消费升级,不单是中产阶级,年轻人。他们选择判断的工具变多了。他们很喜欢这个产品体验很好,同样价值要很实在,用户越来越聪明,很早期小米在创办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我们,可以把产品做的好,价格又卖的非常便宜,但是觉得便宜的东西是不好的,小米能够一路坚持走下来,我认为初心很重要,小米的价值观是希望我们能够坚持做感动人心的产品,价格又很厚道,这个就赢得了消费升级大浪潮,在基业长新也好,要坚持你的初心很重要。


主持人: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在被资本、科技、新科技不断的往前推进。可是在这个推进的过程当中,对于今天在座的很多想去创新、创业的“新人们”来说,他们很难找准一个方向,也有可能变成一个很被动的。像小米发展的这么好,我们赶快跟着小米的方向走,黎总告诉我这个方向好走,那我就往这个方向去走。作为大会主办方对于新创业者有没有好的提议,让大家有捷径可走,不走曲折小路?


刘成城:这个话题是很多,因为我每年会见很多的创业者,或者准备创业的人问我,最近哪个方向很火,适合创业。其实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了,如果真要回答无非就是“泛”的新零售火、AI火,共享火,类似于这样的。我觉得对于准备创业者和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分两步:


第一步选一个可能自己确定性比较强,能做成的一件事情,在某一个细分行业扎稳脚跟,就像我们的媒体或者是小米手机,然后才是基于业务去做别的延展,就像小米生态链。我们传媒也有另外的两块业务。刚才小米说补课,也是在补手机这一块,也是把生态链串起来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补课,否则在这么多SKU供应链的情况下是无法在应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做的。第一步肯定是要存储的,否则也是要补课的。


拿我们自己来举例,我们公司现在是六年多的时间。前面三年主要做的就是媒体这一块,很多人早期的时候也是质疑我们,我们能不能在传媒行业不是那么景气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新的标杆新媒体,包括我们自己也融资,投资人不投我们,大部分就是这个质疑,包括小米,甚至乔布斯。


当年我记得iPhone刚推出的时候,诺基亚在说他们能做一款手机吗,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我们前三年,至少把36氪这个品牌在行业内做出来了。今天我们应该已经是整个传媒行业为数不多的盈利情况较好的,同时品牌经营的还不错的媒体公司。明天我们也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消息来发布。后面的三年主要就是在做我们的鲸准,我们服务投资机构的信息系统和氪空间。刚开始做做这两块业务的时候,有很多人质疑我们能不能做,氪空间是需要连锁经营甚至偏地产的基因,当时我们肯定是没有的。不说外部,内部很多同事都会说这个东西太不靠谱了,异想天开去做这样的东西。


但其实从战略角度来讲,又是我们必须做的。我们内部说的,36氪是希望成为创业者的入口,如果说氪空间是另外一个什么人做的,那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都在另外一个线下人的手里。就像小米为什么要做芯片。手机芯片是别人的,你是受别人控制的,这是从战略来讲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我们今天这两个业务也是比较成型,在行业内也是第一名了,我觉得这些东西是创业者需要有足够的敏锐度,还要有坚定的执行力、决心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否则今天就是一个做不大的小公司了。


主持人:黎总,我们接着开复先生聊的OMO的东西,听他讲完我也更加了解了这样的东西,今天更加清晰了,更加大数据化了,所有区块的东西说的更清晰了,未来我们接触的都是一个机器智能化的东西,包括新媒体的应用,线上、线下的融合,包括大数据的应用等等,小米在这一块未来有没有新的东西来保证我们的基业长新?


黎万强:做企业迈出第一步很简单,很朴素,单点切入,36氪今天除了媒体业务以外,也有像氪空间、金融业务他们都成功了,他当初迈出了第一步很简单就是想做新媒体,而且是盲目自信,单点切入,盲目自信很重要。


小米来讲,我们当初在起步的时候,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几个创始人包括创始团队其实都是数码发烧友,我们就是想做一款手机,联合我们论坛最早的一百个用户——我们叫做一百个共享赞助商——一起做了一款发烧友喜欢的手机,那是我们当初启动的第一步。再往下走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消费浪潮的升级,才做了今天业务的布局。但绝对不是说我们是一开始创办就想到了今天。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它都是长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你今天来问我,我们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样新的想法、构思,企业对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搭建了目标,战术上的分解都是在当下发生,当下去做决策。回到小米今天具体的事情里面,我们会发现刚才开复老师讲的很好就是OMO的融合,线上线下的融合。


我们确实是加快对新零售的布局。小米给大家的印象是生于互联网,消费电子的品牌。但是在这几年我们定了一个目标,我们未来会在三年内开一千家店,我们今年大概会开到三百家店,开店都是在当地的地标和当地的核心商圈,基本上是开一家火一家,这里面新零售的布局应该是我们很重要的突破点。


第二个就是国际化。我认为今天 55 33907 55 18804 0 0 4834 0 0:00:07 0:00:03 0:00:04 4835很好的产品卖到很合理、性价比很高,这个模式不是说中国才能接受,对全球化的消费者都是一样的。第二步,我们在部署进入东南亚市场、印度市场,这是我们两条很重要的市场销售路径。


在这里我再补充一下,今天的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走到印度、俄罗斯、东盟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产品的品质带有足够的自信心,这是远超我们的想象。在全球化市场里面,中国的产品,我认为基本上都是要入“无人之地”。作为创业者来讲你们的眼光不单纯在国内,尽快跑到海外多看看。    


主持人:一个问题还是刘成城先生先来说,刚刚开复老师也提到了OMO是未来的趋势。也想请你回答一下这个词未来,新商业的未来,您怎么看?


刘成城:具体的关于未来的预测说实话我没有概念,我引用一下大刚总说的,对于未来新的企业、创业者来讲,同时运用好新技术和新的资本两者的驱动,对于企业的成长上,在速度、质量上才可以有很好的保障。


黎万强:因为我现在在小米具体工作分管的是市场品牌,所以我从品牌角度来讲我对未来品牌的理解。


今天这个环境大家都在提人工智能,会发现有些时候给你一个错觉。你会发现未来这个世界越来越冰冷、数据化。我会从反面来看这个事情,因为大数据,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个企业做产品,做公司的时候,你是越来越了解你的用户想要什么,跟你的用户是越来越近的。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你会发现今天的媒体环境,类似于36氪包括很多社交化的媒体,你会发现一个公司它越来越透明。


我认为一个品牌的崛起,在未来,关键词在于哪里?是人格化。未来能够成功的品牌绝对不是那些很冰冷的品牌、格式化的品牌,对用户很了解、很透明,他知道我是谁、想要谁,会有一种趋向想找到跟我趣味相投的品牌。品牌拆开就两个字:品和牌,以前在二十年前做企业,企业所谈的品牌都是牌。牌子只是告诉你说我是做马桶的,我是做饭馆的,这是牌子。但是在今天你会发现社交化的媒体,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品越来越重要。品是你一个企业内在的价值观文化,品性。就像一个人一样,你会发现,同样的哪怕是厨师,他的性格可能有外向的,有“闷骚”的,他的品越来越重要。


你问我对品牌的思考和想法,我认为一个公司要成功,应该要让他的品牌越来越人格化,越来越有温度化,要跟用户越来越近,不要冷冰冰的,应该有相应的颜色,包括小米。包括最近很多新起来的不单纯是消费电子,还包括很多互联网新的社交媒体,你会发现它都越来越人格化,背后都代表了某一群人或者是一个人,这样的公司才能够很好的存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