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起小米和小米5,你能想到什么?
36氪微信号:wow36kr
大概是还不错的性价比吧...
编者按:本文由三节课官方出品,36氪获权转载。作者黄有璨,三节课发起人,微信公号“黄的世界” 作者。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有温度的产品观察+评论。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这同样是一篇我在1小时内写完的文章,它源于今天小米5发布会后的一些胡思乱想。
我想在开篇首先抛出的问题是:假如现在跟你提到小米,或者小米5,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词?
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至少,已经肯定不是“发烧”,也肯定不是“黑科技”。最多,我脑海里可能会觉得这应该还是一个性价比还不错的手机。
恰恰是这个不知道,我觉得是现在对于小米来说,最可怕的地方——那意味着,用户对于这个品牌,正在逐渐失去认知。这个感觉,跟最近几年的IBM、HP等曾经的巨头,略有相似。
而认知的意义通常在于,有了认知,用户才有对特定产品的使用场景。而认知越具体越深刻,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想到产品和使用产品的诉求就会越明确越迫切。
◆ ◆ ◆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是去哪儿的市场总监,据称曾经一手操盘了去哪儿从成立之后一直到上市的全部品牌和PR传播。
有一次我问她:做品牌和PR这个事,到底应该怎么搞?
她答:
品牌和PR,其实核心就是要帮助用户建立一个认知。这个认知,一定是一个词或一个点,你最好找准了这个点,然后就倾尽全部资源去把它做实做足。
举例子,在去哪儿早期,我们其实找到的这个点,是“便宜”。有了这个点后,去哪儿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便宜”来做的,比如运营和BD一定要能拿到更便宜的机票,产品设计和表达上一定要能够突出展示我们的价格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比,而市场活动和PR传播的时候,也一定重点会去强调我们的“便宜”,这个事情,我们持续做了3-4年,差不多就算是成了。
彼时,听及此处,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回想起来06、07年我刚开始用去哪儿的时候,的确最大印象和对其的感知,就是比携程和艺龙便宜,这个印象,甚至一直持续至今。
有些事情,其实大道归一。道理讲透了,其实又回归到了雷总那个无人不知的“专注、极致、口碑、快”。
◆ ◆ ◆
小米曾经想“发烧”,在最初的米1时代,他们的运营、文案等,甚至是产品也的确是透着一股简洁而又有点儿Geek范儿的“发烧”劲儿的。
但显然,在此后众多对手们的奋起直追下,这条路上的小米走得远远不够。对比起去哪儿在打“便宜”时的投入和长期倾注,至少,从红米等一系列性价比产品和小米的“生态链”布局开始的时候,小米可能就已经开始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专注”和“极致”。
说回今天的发布会,小米在今天重点在谈论的词无疑是“黑科技”。我感觉这应该还是一个挺酷、挺能唬人的词儿。但至少在今天,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黑科技”不那么懂,也不那么敏感的用户来说,小米的“黑科技”,确实没有一点儿能震惊到我,也没能让我那么信服。
而当看到下面这些微博上的吐槽的时候,我也相信,小米的“黑科技”,可能也没能那么让很多人信服。
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对于小米手机的认知开始有了一些“困惑”。你知道,当一个手机品牌在你面前既失去了原先的“发烧”感,新拿出来的“黑科技”又没能那么让你信服的时候,你总会对于该如何认知它感到一点点困惑。
假如大众用户们现在提到锤子手机的时候可以想到的会是“匠人之心”和“情怀”,提到iPhone时想到的会是“酷”、“潮”和某种身份认同感,那么人们提到小米手机的时候,到底该想到些什么?
或许,这才是小米和雷军当前最该关心的问题。
对了,请别把我当作一个标准的米黑。事实上,我们全家人现在都在用小米手机。
我们想知道:小米在你心中代表着什么?
点击36氪菜单栏【HOT!】
更多精彩等你挖掘 ▼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解读 | 不就是一个订票网站吗,12306的核心模型设计思路究竟复杂在哪儿?
技能 | 你在运营一个社区/社群吗?请从理解典型路径和逻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