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二十世纪女人》:骄傲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7-03-08 小玄儿 南都周刊


 节 日 


电影用55岁、24岁、17岁,拼凑出了二十世纪里,中年、青年以及未成年女性的三种形象。

 文◈ 小玄儿 

转载自公众号:小玄儿的电影推荐与漫谈

(ID:aboutmovie-xiaoxuan)


回看一下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其中有一部默默无闻的《二十世纪女人》,来自迈克·米尔斯的自编自导。2010年,他曾凭借半自传影片《初学者》声名大噪,该片不但由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还让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捧回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大奖。


两位大咖在影片中饰演一对父子


时隔6年,迈克·米尔斯再一次为我们带来新作,这一次则是有关他母亲的私人回忆。

同样是半自传性的创作,迈克·米尔斯通过他的独特视角,从女性角度切入上个世纪的生活百态,让我们得以瞥见二十世纪美国社会图景的横切面,以及身在其中的几代人,待人处事的差异与迥异的生活追求,她们一起构成了,令人们又爱又恨的二十世纪。

时光流转,没有谁是时代故事里的主角,也没有谁同谁不一样,每个微小的个体化差异,都在时代的变迁下,淹没在无法回潮的洪流里。


《二十世纪女人》电影海报


影片名为《二十世纪女人》,并没有特指「二十世纪母亲」或者「二十世纪女孩」,所以我们在海报上,看到的是3位不同年龄的二十世纪女人:Dorothea(后面简称:D妈)、Abbie(后面简称:A姐)、Julie(后面简称:J妹)。她们分别出生于1924年、1955年、1962年,而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79年,她们分别是55岁、24岁、17岁,一起拼凑出了二十世纪里,中年、青年以及未成年女性的三种形象。

这些元素都注定了这部电影,不是人物传记,而是人物群像的描绘,其中大部分的人物原型,都来自导演早年的经历,这也令人物的状态和对话,都更加自然真实。镜头里没有充斥着生硬的时代符号,而是聚焦个体人物在时代伴奏下的精神状态。


  使用简单的推拉镜头聚焦核心人物

要用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逐一介绍五位人物,绝不是简单的事情,顺序的安排,场景的打造,既不能让观众视觉疲劳,还要避免程式化。

于是迈克·米尔斯选择了在视觉上,用构图聚焦观众的视野,适当的遮挡与场景限制,让观众可以轻松读取每一个镜头里的重点,关注核心人物,并且跟随镜头,深入人物的内心。



  通过对待两性关系的态度,展现三代女性心理与时代变迁

55岁的D妈是个经历过二战,第一批进入职场的独立女性,然而她却无法跟男人保持稳定的关系。她既有开放平等的意识,又对某些事情持有保守的态度,例如对爱情、对性关系。



当William(后面简称:W先生)在酒吧吻她时,她茫然的追问:这个吻是什么意思。她无法理解,没有爱的性,例如W先生与A姐的一夜情。她也无法理解没有性的爱,例如儿子与J妹一起过夜,却什么都没有发生。

她是影片中,年纪最大,用一生跨越二十世纪的人物典型。从走在时代前沿,追赶时代的脚步,再到被时代抛在身后,D妈的一生既浪漫又孤单,既坚强又脆弱,既开放又保守。



17岁的J妹,与D妈的15岁儿子算是同龄人,出生于越战时期,是沉醉于朋克摇滚与药物泛滥的迷茫一代。J妹虽然没有嗑药成性,但是她喜欢抽烟,喜欢像男孩一样酷,她说人变得强壮最重要,而不是伪装成敏感和无辜的样子。

她是个不需要理由,就可以跟不同男孩滥交的女孩儿。对她来说,性的体验是难以名状的,她喜欢跟人发生单纯的性关系,她不需要恋人一般的理解,她对于两性关系,是感受派。



24岁的A姐,是个追求艺术、追求生活意义的平权主义者。她连自己患上的癌症,都要寻找其在人生中对于自己的意义,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对她来说,都是有灵魂的。这也就不能难理解,当她得知自己可能不能有孩子时,是多么的伤心,因为可能对她来说,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会从此缺失。

她送给Jamie的两本书,分别是《Our bodies Our selves》和《Sisterhood is powerful》,她说男性在与女性交配并获得快乐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女性是会有月经期的。她需要性爱,但她更需要一个理由。而她的理由,绝不是老一辈人信奉的「爱」,而是一种双方的需求。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了一个小时,分别展现了三种女性对于两性关系的不同态度。

三代人的性格与价值观,立即显露无疑,这也描绘出了上个世纪,在不同年代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两性关系,男男女女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开放的演变过程。


  母子从渐行渐远,到同步前行

故事中,唯一有起承转合的主线,就是D妈这对母子。影片的前半段里,导演不断的插入儿子独自在公路上滑滑板的镜头。

第二次时,干脆让儿子在前面滑行,母亲在后面开车尾随,更直接的传递了母子两人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影片的第一幕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90度镜头移动,是从母亲的背影开始,逐渐平移到母亲抽烟的侧脸,之后她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儿子,如何遇到了成长的「问题」,母子的矛盾也被揭露出来。

第二天一早,影片走向了第二幕,母亲要求房客A姐与儿子的发小J妹,帮助她一起引导儿子走向一个成熟男人的道路。

影片过半时,即便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这里的镜头延续了上一个90度特写,注意,母亲的衣服和手镯都没变。从母亲的侧脸,来到了她的正脸。她开始讲述未来的事情,她将死于什么疾病,死于什么时间,以及儿子这一代人,还将经历怎样的环境、战争和经济问题。随着母亲的躺倒,第二幕结束。



这两个针对母亲的环绕特写,加起来是180度。这是影片第一次超越时间线,在倒叙的叙事顺序里插入未来,而下一次这样跳跃时间线,关于未来的叙述,会来自她的儿子,发生在影片的结尾。

这样的处理,在电影里很少见,容易引起观众的时间感错乱,但是放在这部网状关系,线性叙事的电影里,观众却没有觉得混乱,这与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与画面的切分上,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第三幕故事里,A姐给了儿子两本书,帮助他了解女性的身体和心理。而J妹则是尝试做儿子的心理医生,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当D妈觉得这一切对于15岁的儿子来说,可能太过了,想要结束这场辅导时,剧情进入了高潮,三个女人在餐桌上,再一次针对女性的月经和性体验,展开了自己的演讲。



这里再一次彰显了三位女性对于自己、对于两性、对于周遭环境的不同看法与反应。

最后,影片来到了第四幕,母子和解后,在窄小的汽车旅馆里,五个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而母亲调大了收音机声量,邀请儿子共舞。这一次,儿子与母亲的角色开始走向了平等的关系,儿子同时也是个未来的男人,而母亲也只是个平凡的女人。

当母亲给儿子染了金发后,在回家的路上,儿子没有独自滑行在前方,而是扒着母亲的车窗,一起在公路上飞驰前行。两人从内心到步调,终于得到了的同步,即便是短暂的。

就像儿子说的,两个人就很好,于是他们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不需要别人的帮忙,而是母亲与儿子两个人,一起度过这段二十世纪尾声,母亲逐渐步入老年,儿子则步入成年。



影片以母子矛盾开场,以母子关系回到原点为结束,其他几位人物也都是从现在到未来的线性发展,并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突破,就像在繁杂的二十世纪里,普通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遭遇的生活困境与平凡生活的历程。

导演的野心之大,掌控能力之强,剧本的故事和对话,都明显比《初学者》更具趣味与戏剧性,入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绝对是实力使然。


  快进的移动与恍惚的时代感

影片除了运用大量的照片、新闻、电视资料塑造了强烈的时代感,还有不断用快进与色彩重叠,制造时间的流动感。每一次人物的移动,尤其是在汽车里的两点之间平移,镜头都使用了虚幻的色彩处理,并且用快进,让观众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这一手法,从开篇儿子去洛杉矶旅行,到结尾母亲寻找儿子的路上,都在不断的重复。



影片的结尾,儿子说:他很难同自己的孩子形容,他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她几乎经历并目睹了人类社会最多与最大的变革,在飞速的二十一世纪来临时,从思想到行动,都被远远的甩在上个世纪

放到今天,D妈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不管他们是否已经离开,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是数次的灾荒和困难时期。

如今每当我和远在北京的奶奶视频连线时,相信她都难以想象,二十一世纪的网络,竟然可以就这样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有障碍。而我们也难想象,他们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影片中未来的J妹与自己的爱人前往了巴黎,选择做了丁克一族。A姐与癌症斗争,选择了结婚生子的家庭归宿。

而D妈,最幸福的时刻,是每年生日的时候,再一次享受成为飞行员梦想,体验在空中翱翔的乐趣。回到那个,从未属于她的黄金年代。时间的概念在影片末尾,再一次被抽离,整个故事,在母亲与儿子交织的回忆中结束。



《二十世纪女人》是个会把美国奶奶看哭的故事,对我们来说,更是个需要慢慢体会的故事。

D妈紧锁的眉头、A姐的舞蹈、J妹的抽烟姿态,都是值得我静静欣赏的画面,其中人物的生活理念,或多或少都与二十一世纪的你我相连,我们摒弃了她们的一切,又继承了她们的一切,而每个时代,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黄金时代。


END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newmedia@nbweekly.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