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媒体变现|类比《孤独的美食家》

2016-03-15 珠江经济台

  最近很迷一套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一集二十多分钟,看一集心情感觉特别好,我只看完了第一季,如果后面有什么新变化,也欢迎大家告诉我。


  我特别喜欢片头的那段话: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扰、毫不费神地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这种行为正是现代人能够平等共享的、最高程度的治愈。


  感觉还不错?我接下来就从这部剧的不同角度,来谈谈我理解的自媒体变现的其中一种手段——以个人名声背书的自媒体垂直电商。


井之头五郎的职业——筛选、表达就是一种能赚钱的服务

  主人公井之头五郎就是一个个体户,或者说是“一人公司”,做贸易,负责帮各种店主找符合他们要求、风格的家庭用品,比如说家具、餐具、摆设等等。


  第一季里有一集,就有一个顾客问他,现在各种百货商店那么多,还有电商,你怎么还能靠这个生活啊,真是神奇!


  五郎是一个比较寡言的人,印象里当场只是笑笑没有回答,但从第一季他跑业务的过程来看,他非常擅长于满足顾客奇怪的需求,甚至是顾客没有办法清晰形容的需求,比如要拍一部几只鬼穿越到现代结成朋克乐队的电影的道具,碟子鬼拿碟子丢观众,让五郎找有朋克感觉的碟子,五郎选了一些样品,制片人说,感觉还需要更“哔”一点的,看上去有“滋吧”一样的感觉,正常人根本理解不了。




  我们现实生活里,淘宝、京东等等的网购网站上,的确有成千上万的商品,但你得知道怎么搜,怎么把你的“咻”、“啪啪”,转换成能用的关键词。而且,有时候关键词出来了,依然还是一大堆东西,你并不一定懂挑。你会需要一个像五郎一样的专家,以他的名声为保证,帮你挑选出你所需要的精品。


  五郎总是能帮别人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不需要做广告,老顾客就自然会介绍新顾客给他,放到自媒体的语境里来讲,就产品成为了他媒体的一部分,反过头来又宣传了他自己,形成了一个宣传的闭环。他挑选出来的商品就是他的自媒体,就是他的广告,他赚的其实是他对别人需求的理解能力、筛选能力这样的服务费。


  放到自媒体上来说,每个人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他的需求,但并不一定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方说每个人都喜欢吃,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好餐厅),所以如果一个人自媒体人,能够把别人无法表达的需求写出来,就能获得共鸣,同时他能了解他所在的垂直领域,把产品呈现在读者面前,销售肯定就不是一个问题。


五郎选餐厅——个人背书的重要性

  我在说垂直电商的时候,加了一个定语“个人背书的”,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呢?


  幸好五郎是在日本——一个以匠人精神著称的地方,他所去的城市边角,都是家庭自营的小餐厅,所以总能遇上用心做料理的餐厅,多的是为了客人着想,细心的好店家,能感受到日本社会的那一种温情。反过来说,如果那些家庭店家坑蒙拐骗(做得不好吃是能力问题,另说),不只那家店,或许整个家庭在周边社区里都会混不下去的。




  做个对比,中国的大众点评网借鉴的是美国的Yelp,虽然在商业开发上做得更好,但在核心业务——餐厅评价上却允许刷分、刷评论的存在,实在是非常有中国特色。所以,中国的机构品牌信用,确实有点不值钱。


  中国的自媒体上,如果加上了个人背书,对于读者来说,感觉会更值得信任。淘宝上的一家店,坑了你,重新开一家新的,你完全没法分辨。但是自媒体上如果加入个人背书,除了让读者更有亲切感,也让人更容易信任你的推荐。毕竟一个人要重新换一个身份,比起重新开一个店来说,还是难很多的。



两个例子——《一些事一些情》与一个红酒自媒体号

  先说那个红酒自媒体号,是作者的一个朋友所开。粉丝数量不多,但40%的粉丝都会买她的红酒,而且其中35%还是回头客,3个人规模的小公司,单月至少都有15万的营业额,确实是非常厉害。


  朋友毛毛对红酒的品味确实很独特,写的文章和配售的红酒能让不懂品酒的人,也能慢慢品出其中的差别之处。就像我所说的,能表达出别人有的但不懂表达出的需求,从而获得读者的共鸣,达到销售的目的。而且她推荐的也确实是好酒,所以产品又反过来为她的个人信用、专家水平作了宣传,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自媒体闭环。


  另外一个例子,一些事一些情是一个已经做了12年的电台节目,今年的母亲节就是他们的13周年。节目的内容主要就是两个“节目助理”Hugo和阿智,与在收音机(现在还要加上手机、平板、电脑)旁的各位“主持人”相互分享各种生活体验,主要是以情感问题为主,但也加上一些美食、时事、八卦等等的内容,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节目粉丝之间都以Friend相称,氛围非常好。




  2009年,基于一些事一些情的Loveq网上商城正式成立。品牌图标是Hugo和阿智的卡通造型,目前销售情况非常好,常有卖断货的情况发生。


  在我看来,这档节目就是一个通过电台这个平台做成的,大的自媒体,虽然有了“一些事一些情”的品牌,但更多的是Hugo和阿智两个人的个人背书,节目粉丝信任二位,而且Hugo与阿智的产品也不负众望,一直做得非常用心,才有了今天的好结果。


  当然《一些事一些情》比起我朋友毛毛的规模大那么多,不是没有理由的。

大家都在看
直播中丨3·15到了,亲,你要投诉谁?【饮茶论道】正在热议,留言可得南海影视城门票
《太阳的后裔》人工呼吸不规范?《女医·明妃传》亦引医学争议
曝光!这等网络外卖你敢吃?!【315媒体“珠江发布”】
来源:宇阳工作室作者: 曾宇阳

搵“着数”扫我“广东广播”微信服务号

听广播扫我下载“广东广播”iOS App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一些事一些情》往期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