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教丨家长误会了减负,还是教育部门减负思路简单化?

熊丙奇 腾讯教育 2020-09-01


作者 | 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图源 | 东方IC


“减负=制造学渣”“南京家长已疯”近日刷屏,南京市教育部门迅速做出回应。南京教育发布“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说明称: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统一部署,聚焦存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但同时也发现存在对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规定简单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家长的误解。为此,要规范执行上级要求,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现象,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


抱怨孩子负担重,喊着要给孩子减负的是家长;真给孩子减负,煽动“减负=制造学渣”的还是家长。可以说,这次发生的南京“减负风波”,把减负的社会焦虑全面呈现出来。减负的方向没有错,但如何减负才能得到家长理解,缓解家长的焦虑,才是关键。


南京市教育部门承认减负方式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导致了家长的误解,然而,减负尊重家长意愿,就能顺利推进吗?就在南京减负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浙江小学生晚9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的消息,也迅速冲上热搜榜,家长们对这一规定同样不满。


近年来的减负,大多盯着学生的作业、考试、排名做文章,表面上看,这直接解决作业多、考试多、排名压力大的问题,南京此次减负,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试卷,浙江允许学生拒绝完成作业,也是明确针对作业。这不是减负方式简单化,而是减负思路简单化,作业多,就减少作业?考试多,就减少考试?排名压力大,就不公布排名?沿着这一思路减负,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可能减轻,反而会制造更严重的焦虑。


减负当然要治标,但只治标不治本的减负,已经被现实检验无效,越减负学生负担越重,就是只治标不治本的减负带来的。降低考试难度,被认为是减负——考试难度降低,学生不用学那么难,然而,降低考试难度,却进一步助长题海战术,原因在于,考试分数提高了,但评价、选拔学生看的不是分数,而是名次。禁止公布排名,也被认为是减负——不排名,学生也就没有排名的压力,但是,中高考录取,是要把所有学生按分数排序的,面对总分同分学生还要按单科成绩高低再排序的评价体系,有多少家长会欢迎不公布排名的减负呢?准确地说,家长不是减负的阻力,而是不负责减负的阻力。


没有抓住痛点的减负,肯定会遭遇家长反对。我国家长之所以被拽上“应试军备战车”,是由于教育竞技化,以及竞技教育中的“抢跑道”。教育竞技化是把所有学生纳入一个跑道竞技、比拼,并必须分出高低来,而“抢跑道”,则是为获得竞技优势,学校进行提前教学、超前教学,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


规范学校办学,主要是治理“抢跑道”给学生加压。南京市教育部门的做法从大方向说没有问题。但是,南京的学生参加高考,是要和全省学生竞争的,显然,只治理南京学校,要求学生从“应试军备战车”上下车,家长会同意吗?看着“应试战车”飞驰,家长不疯才怪。浙江想把“主动权”给学生和家长,愿意少做作业就少做,可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下车”呢?事实是,更多家长选择给学生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基础上加餐。


所以,治理“抢跑道”,应该统一行动,而非个别地方严抓,南京教育部门成为众矢之的,是严格执法的被指责,属于典型的劣币逐良币。那些纵容“抢跑道”,大搞“应试军备竞争”的地方,本应因不依法治教被问责,却因“顺应”大势而获利。是严格依法治教,还是大家都做表面文章,如果地方教育部门从南京减负风波中吸取的教训是后者,那减负的前景可想而知。


从根本上说,今日家长的焦虑,不是家长自发的攀比,而是教育竞技化,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要让家长摆脱焦虑,就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为学生成才创造多元选择。这是教育部门更应该作为的地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