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物伤害修复所|世界的美意

2016-09-11 顾玥 人物



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可以反映他们对彼此之间的感情,人们会把对动物的情感移情到人类身上。暴戾让人攻击同类,虐待动物,动物疏远人类,而人类的同理心更加淡泊,对同类更加无情冷漠。


位于南非的Mdzananda不仅是一所救助动物的医院,他们正在促成当地恶劣社会环境中,暴戾引发的恶性循环生态的改变——受伤的动物在这里得到拯救,带着善意与爱回到当地居民中去,他们重新相信人类,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





文|顾玥

编辑|张薇

摄影|尼克·鲍斯曼(Nic Bothma)




1


罗莎琳德·斯通(Rosalind Stone)是南非Mdzananda动物医院经理和兽医护士,她从小在动物之间成长。小时候,罗莎琳德家有狗、猫、兔子、猪、鸭子、鸟儿、乌龟和几条蛇。「我们并不拥有动物,我们只是与他们在同一屋檐下共处。」她说。


2016年8月中旬,医院收治了两只性格截然不同的流浪狗。小金大约一岁,一来就把诊所当作自己的家,而托尼则一直与人很疏离,拒绝与任何人接触,低垂着脑袋不肯与人对视,尾巴始终紧张地夹在两腿之间。每天早上工作人员将他(他们称「它」为「他」)抱起来检查身体时,托尼都发出呜咽的声音,但是大家没在他身上找到任何可能触发疼痛的伤口。罗莎琳德不断尝试与托尼沟通,托尼始终陷在抑郁消沉的情绪中。即便端出最美味的食物,他也要等到没人看着他时才会吃。尽管进食很正常,托尼的体重却丝毫没有增加。两周后,罗莎琳德为一切毫无进展而绝望。


「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办,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把他那僵硬又瘦骨嶙峋的身体抱到我膝头,开始跟他轻声耳语,」罗莎琳德在医院网站上的日志中写道,「我说,我理解人类让他失望了,在过去那些漫长、寒冷、饥饿的夜晚,他一定觉得既害怕又孤单。但是现在没事了,一切都过去了。」罗莎琳德对托尼说,如果他想离开这里,她能理解。如果托尼决定留下来,她向托尼保证这里是他最温暖的家,「这里有青翠的草坪可以奔跑,他可以在充足的阳光下打盹儿。」然后,罗莎琳德用一条毯子裹住托尼,将他抱进窝,把饭碗推到他能轻松够到的地方,道了声晚安。她拼命忍住眼泪,因为托尼全程仍对她不理不睬。


第二天早上常规检查时,托尼抬起了头,直直地看向罗莎琳德,轻轻摇了摇尾巴。两周以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对视。罗莎琳德知道,托尼开始接受她了。自那以后,托尼很快学会了与人类拥抱和亲吻,也开始长肉,「托尼学会了与过去告别」,罗莎琳德写道,「小金本能地拥有原谅与忘记痛苦的能力,而托尼需要人来告诉他,他是有选择的。」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Mdzananda中发生:曾经被人伤害的动物重拾对人的信赖。


Mdzananda动物医院,康复中的狗狗们



2


但在医院之外,又是一番景象。


Mdzananda位于卡雅利沙镇,处于南非开普敦市市郊,这里是典型的南非贫民区。镇上的人口总数在40万左右,他们大多是非法移民,住在简陋的自建房中,生活用水用电问题常常难以解决。犯罪率居高不下,公认是南非最危险也最贫穷的地区。西开普敦的失业率高达22%,而卡雅利沙镇的失业率还要比这再高一些。82%的失业者不到40岁。在这里,一个典型的家庭中有7个成年人和一堆孩子,31%的家庭月总收入不到1845兰特(约874元),处于贫困线以下。


在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仍缺乏进一步的基础建设,人们每天面对着失业、犯罪行为、药物滥用等种种问题,当地人陷入贫困和威胁的死循环。长久以来,人们对虐待动物事件早已习以为常,毕竟比这更严重的罪行——斗殴、强奸、抢劫杀人在这里也屡见不鲜。


没人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猫和狗。这里的人缺乏饲养动物的常识,几乎没有宠物进行绝育,因此流浪狗的数量不断上升,由此造成了无数起交通事故,许多狗因为误食人们投放的老鼠药中毒而亡。该镇社区中的宠物们大多没有接种疫苗,这意味着传染病和寄生虫极易大规模爆发。然而,很显然,对于从前卡雅利沙镇的居民来说,食尚难果腹,带着自家宠物去看兽医简直是天方夜谭。


Mdzananda就在这样一个小镇上走过了20年。



一只受伤的狗,流浪街头




1996年,国际动物保护组织IFAW在南非地区发起了一项流浪犬医疗救助计划,后来逐渐发展为Mdzananda。如今,Mdzananda仍然是这一地区唯一的动物医院,部门包括咨询室、病房、手术室。医生会在咨询室对宠物们进行初步检查,并将受伤情况严重的送进病房,病房有人全天看护,手术室中有全套外科手术设施,包括一间X光室。


平均每月,手术室会对受伤的动物们进行一百多次消毒。每周一周二,科普小分队一户户走访当地家庭,普及照顾动物的常识,提出改善动物生存质量的建议。每周三周四和周六,摩托救护车出动,驶向那些离诊所过远的家庭为宠物体检,标准流程是为宠物接种疫苗,驱虫驱虱驱跳蚤。需要进一步诊治的动物会被接到诊所,直到他们的状况好起来。



南非开普敦。动物福利助理玛丽亚(Maria Limani)搭乘Mdzananda动物医院的出诊车来到布隆迪(Burundi)地区,为当地的狗注射疫苗。


当地居民的狗感染了蜱虫。主人制住它,动物福利助理朱塔(Juta Mbanyana)为其喷洒驱虫药物。


而流浪动物收养中心的职责则是将街上徘徊的流浪动物带回诊所,在找到新主人之前动物们可以一直留在这里。流浪狗会被收留在诊所的狗舍中,狗舍外有一片茂盛的草地供他们打滚玩耍。流浪猫的猫窝更加柔软舒适。接到车祸报告时,诊所还有急救车可以随时出发开向意外发生的地方。医院商店则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宠物所需的一切物品,包括食物、项圈、毛毯、玩具等等。



医院募捐经理马塞尔(Marcelle du Plessis)正在检查一只处于术后恢复期的猫。为了给猫们营造舒适的康复环境,Mdzananda动物医院的猫病房一直处于低亮度状态


两只猫已经被麻醉,即将进行绝育手术。在Mdzananda医院诞生之前,当地几乎所有的宠物都未进行过绝育。


相较起来,Mdzananda为动物们提供的一切甚至好于一部分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医院建起后,许多当地人带着他们的狗来就医,最常见的疾病是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病和误食中毒,大多数前来就诊的狗都处于死亡边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救助动物的工作开展得异常艰难,但医院的负责人仍满怀希望:这里的居民自己挣扎在生存线上,却懂得善待动物。「人的碗里空空荡荡,狗的食盆里却满满的都是食物。」 



一家人送来家里的病犬,这只土狗饱受痢疾之苦。动物福利助理玛丽亚(Maria Limani)正为其诊疗。


「人们通常认为穷人压根不关心他们的宠物,但是Mdzananda证明这是个偏见。我们看到成百上千的主人们带着他们的宠物上门求助。这一社区动物问题的根源是贫穷和无知,而不是缺乏同情。」罗莎琳德在IFAW网站上的日志中写道。



南非开普敦,卡雅利沙镇。爱犬生病了,小男孩抱着它一路跑向Mdzananda动物医院。


缺乏交通工具,并不能阻挡人们将需要救助的动物送到Mdzananda。在诊所经常能见到居民们用推车推着他们的宠物步行十多公里来看病。Mdzananda主任菲利·佩多莫(Felipe Perdomo)曾经看到一位女士用自家的婴儿车载着她不能行走的宠物狗来到诊所,因为外面正在下雨,婴儿车上包着一层毯子,外面还仔细裹着一层塑料袋。「你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不影响你对动物们的爱,我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佩多莫说。




Mdzananda的宗旨是一个对动物友好的社区才是真正健康的社区。平等是Mdzananda中最显见的原则。在这里人与人平等,动物与动物平等,人与动物同样平等。Mdzananda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从不用「它」来称呼任何动物,所有动物都和人一样,是「他」或者「她」。在这里,人们对所有的动物一视同仁,包括宠物、流浪动物和农场动物。现在医院共有正式员工29名,网站上郑重介绍了每一位成员,包括兽医、经理、司机、病房护士、清洁工、前台。每一位赞助人同样被郑重感谢,无论是每年提供资金支持还是赞助了某年的圣诞卡片。


医院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收费却十分低廉,几乎无法达到收支平衡,日常运营资金主要靠赞助人和社会募捐。从1996年创立开始,经济压力就一直伴随着这一组织。Mdzananda平均一年救助12000只动物,每月通过门诊、手术和出诊救助1000只生病的动物,运营一年的药品和各项花费大约4万美元。电费一项,一周要2000兰特,约等于950元人民币。每个冬天都是对诊所和他们看护的动物们的一次挑战,工作人员需要想尽各种办法筹款用以保持动物们的体温,「眼睁睁看着一只狗冻得牙齿颤栗,不住地打摆子,这太令人心碎了。」佩多莫对媒体说。


诊所里有台发电机,却很少启动,因为花费实在太高。「你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我们的团队成员手上给动物做手术,嘴里叼着手电筒自己照明。」佩多莫说。冬天从来不好过,送上门的动物本就生病、受伤,心生恐惧,现在他们还很冷。


诊所里操作最多的手术就是治疗狗狗们骨折的腿,他们大多数都遭遇了车祸。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使动物们的血压降低,术后保持体温至关重要。但是因为没钱支付供暖电费,诊所唯一能做的只是用泡沫堵住窗户的缝隙,再用毯子包住每只动物。即便如此,因为没电取暖,好不容易为动物做完手术,很多动物却会因为体温过低最终死去。为此,佩多莫和他的筹款团队为了给诊所添置包裹窗户的泡沫、毛毯、热水瓶、手术室里用的隔热材料到处找钱。「一分一毫都能帮到我们,哪怕能多5块钱都好。」



柏尼维(Bongiwe Mefiketo)是Mdzananda动物医院的助理。她抱起一只腿部受伤的狗,表情凝重,这只狗的左后腿被摩托车撞伤。



兽医布莱恩(Brian Bergman)和手术助理曼尼普勒(Monnnapule Kiti)正在为一只土狗做检查。它因遭遇摩托车车祸,髋关节受了伤。这类摩托车事故在卡雅利沙镇经常发生。


当地人阿尔奇·马辛加(Archie Masinga)曾经带着他的爱犬赤帕(Chippa)上门求助,赤帕的一只爪子受了伤,几乎无法走路。阿尔奇表示,如果他有钱,一定会「把所有钱都给这些伟大的医生,我甚至能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们。」但是阿尔奇实在太穷了,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在上大学,另一个还在念高中,「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阿尔奇对媒体说,「我愿意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但这远远不能解决他们的烦恼。」



兽医布莱恩(Brian Bergman)正在安慰一只被摩托车撞坏了髋关节的狗




即便如此艰难,Mdzananda仍然在这一南非最贫穷的地区坚守了20年,并打算继续坚守下去。医院募捐经理马塞尔·杜·普莱西斯(Marcelle du Plessis)表示,照看动物会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对生命的敬畏、同情和怜悯之心,从而减少暴力的发生。


被人类伤害和虐待的动物们能在Mdzananda得到身心双重治愈。「与动物一起工作最少被人提及的风险就是你会不断地坠入爱河,」罗莎琳德写道,「在人类医疗行业中,医生与病人相恋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幸运的是,兽医行业中没有这样的限制。」


在Mdzananda工作的过程中,罗莎琳德的「爱人」包括被主人遗弃的三条腿的茜茜(Sisi),生来就看不见的鲍比(Bobby)和刚到诊所时又瘦又虚弱,几乎全身长满狗癣的菲戈(Figo)。


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可以反映他们对彼此之间的感情,人们会把对动物的情感移情到人类身上。暴戾让人攻击同类,虐待动物,动物疏远人类,而人类的同理心更加淡泊,对同类更加无情冷漠。Mdzananda所做的事情是逆转这一恶性循环,受伤的动物在这里得到拯救,带着善意与爱回到当地居民中去,他们重新相信人类,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



这只狗在Mdzananda动物医院接受治疗后痊愈。出院后,狗狗立刻奔向主人,亲热问候。


当需要救助的动物们刚刚到达Mdzananda时,因为对人类缺乏信任,他们往往表现出极具攻击性的一面。成员们在网上的日志中详尽记下了每一只动物的故事。他们是谁,从何而来,因何而伤,性格如何。


有一只被人活埋的狗被诊所的人掘地三米挖了出来,瘸着一条腿,仰着鼻子疯狂地呼吸,这只被取名为勇士的狗最终完全康复。大型犬弗兰克性格温柔,他在一条沟渠中严重摔伤,伤及脊柱,伤口深可见骨,「理智的选择是为他进行安乐死,但是这只大家伙美丽的眼眸温柔地看向我,我知道他值得我们赌一把。」照顾弗兰克的护士写道。接下来的几天,医护人员用蜂蜜给弗兰克的伤口进行清洁,伤处慢慢长出粉红色的新肉,弗兰克开始努力进食,越来越强壮。看起来一切正在好转。然而,奇迹还是没能发生。一天夜里,一场内出血突然发生,弗兰克静静地离世。「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结局,有些令人心碎。但是至少弗兰克不是孤单地死于那条沟渠。他带着大家温柔的抚摸,轻柔的言语离去,他活在我们心里。」


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受害最大的是社会中的弱者:动物,和孩子们。成长中的所见所闻很可能让这里的孩子相信暴行与残酷都是正常的。同时,两者的健康也同样捆绑在一起,动物之间的传染病最易影响到当地儿童的健康。因此,动物的生活状况可以反应整个社区的境况,尤其是对于社区中最需要保护的成员:孩子们。人们不仅能从改善动物健康状况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看见希望,亲眼看见其他生命因为自己而健康成长,能激发起人类的责任感,从而反过来治愈人类自己的心理问题。



在Mdzananda动物医院的移动诊所前,一个女孩陪着她生了病卧倒在草坪上的狗,等待治疗。



在Mdzananda动物医院的移动诊所前,一只病怏怏的黄狗等待治疗,他的小主人一脸焦虑。


20年过去,Mdzananda已经不仅是一所救助动物的医院,他们正在促成当地生态的改变。「我们团结在一起,就能够帮助这些动物康复并将他们送回属于他们的世界。这一行为消除了原本存在于人类之间、动物之间、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不平等。」IFAW南非专员丽莎·肯特·海利特(Lisa Cant-Haylett)说,最终,「动物们快乐成长,将他们从这里获得的爱与忠诚再次回馈给与他们共存的人类。」 



医院助理卢维拉(Luvuyo Booyse)准备将经过护理恢复健康的狗狗们送回家


(本文素材来自Mdzananda动物医院网站上的员工日志以及少量外媒报道)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本期《人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