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由双11引发的羊绒「狂欢」

2017-10-31 张啸柏 人物


互联网就是这么迅速地浸入古老的乡村,人们被它改变,也欣然适应。




 

文|张啸柏

 



农历新年到现在,孙艳杰都过着双11时间。

 

大部分时候,她都坐在自家的院子里。院首供着保佑平安和招财进宝的关公,平房内机器24小时轰鸣,二十多个女工正在加班加点赶制羊毛衫。

 

孙艳杰今年38岁,一双丹凤眼显出她的强干精明。去年天猫双11时,外地来的商人挤满了她的院子要求提货。因为备的货不够,几个商人为了抢货大动肝火,差点打了起来。她这个老板不得不充当了一次调停者,「给他们说好话啊,让每个人都分一点」。这是幸福的烦恼,今年,她要一次备30000件羊毛衫。

 

「嫂子家开了我们村第一间淘宝店。」杨德超说,他也学着嫂子的经验开了自己的淘宝店,也卖自家制的羊毛衫、羊毛被,但更重要的身份,他还是中国商业体系最微小的「毛细血管」——农村淘宝合伙人,为孙艳杰这样的乡村创业者提供服务。



依托羊绒产业,不少村民开起了淘宝店,销售自家品牌的羊绒衫。



1


这里是河北省清河县柳林村。自1980年代开始,河北清河就是全国最大的羊绒生产地。清河下属各个村落,大多从事羊绒分梳,他们将从内蒙、新疆、河北收购的羊毛带回村里,用分梳机一遍遍梳理,从中收集羊绒。

 

这样的工作枯燥而疲累,羊毛里总是裹进羊粪,臭不可闻。在用滑石粉一遍遍洗羊毛的时代,人的健康也受到莫大挑战。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站在分梳机旁,机器轰鸣快要把耳朵震裂了。在这个行当,柳林村人的实在是出了名的,周边村子会将梳理出的不合格短绒掺进羊绒里卖给进货商,柳林村人则把短绒都扔掉了。

 

如今,柳林村人依然在做着羊毛生意,但像孙艳杰这样头脑灵活的生意人,已经更向前走了一步。最早,村里人都不理解他们做的事,觉得守着梳绒机梳羊毛就好了,干嘛那么折腾呢?孙艳杰也没有经验,她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年轻人成天守着梳绒机,有点浪费」。

 

曾经的柳林村也像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变化缓慢,但只要有机会,年轻人就会寻求改变。这既包括当年的年轻人孙艳杰,也包括如今的年轻人杨德超,他在2015年回到村里,决定通过自己让家乡变化快上那么一点。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素有中国羊绒之都之称,是我国羊绒制品的主要产出地。借助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传统的羊绒加工农户开始接触互联网,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网销基地。



2


让所有人疯狂的双11,也是柳林村民开始看世界的起点。

 

杨德超的农村淘宝店店址原先是村里的一个大坑,现在这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杨德超通常的工作是坐在电脑前,为村民们在淘宝上购物。村民们趴在屏幕前,眼珠紧跟他的鼠标,「停!」他就停,「买!」他就把网上的东西,划拉入购物车。

 

刚开店时,第一个战果是为邻居王大妈买了一双29元的平价鞋。虽然起点不高,但出人意料的是,杨德超的村淘店后来连续3个月蝉联全省村淘销售冠军。他成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精英合伙人,不仅为村民在淘宝上买唇膏、买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还买比人高的拖拉机——全国第一台通过农村淘宝项目购买的大型农业机械。


2017年,阿里巴巴18周年庆典,他和妻子被邀请去了杭州,和12万阿里员工一起观看了马云的表演。

 

杨德超是一个敦实的年轻人,这不止指他的身材,也说他的性情。他上唇留着浓密的胡子,显得比真实年纪老成不少。



作为村小二的大学生杨德超,80后,2015年响应蚂蚁金服的「大学生回家创业计划」和妻子一起回村出任村小二,刚到家时两手空空,经过艰苦奋斗,如今拥有三辆车,他是这个老村子和新金融之间的桥梁。


在柳林村,他是村里的高材生。10年前,他从这个一年只有两三个人考上大学的地方走了出去。同样考上大学的人没有一个回来,他却在2015年回到村里。他在村里做过一些传统的事,比如挨家挨户发购物单,指挥工人在村里的土墙上刷标语:「洗衣就用XXX」、「买电视,选XX」。他也做了些更现代的事:教村里的大爷大妈们在智能手机上下载支付宝的app,告诉他们什么叫手机付费,也教他们把钱存进余额宝,每天看着收益蹦出来。

 

在杨德超回村之前,村里的中年人、老年人的标配是老人机,无所谓智不智能,年轻人手里的智能机,也多是承担游戏的功能。什么是所谓互联网+经济,这样的「城里人才会说的大词」,对他们即便不是毫无意义、居心叵测,也有些莫名其妙。

 

这是双11和一个人,一份事业,一个村子的故事。



杨德超帮村民开通支付宝、带大家把钱存余额宝,每天在群里分享理财心得、支付宝新功能 ,在村民中很有人气。



3


柳林村是一个只有一百来户的小村子。傍晚,村里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墙根,一边谈天一边剥玉米——即使到了老年,他们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

 

在为老人购买了一台冰箱后,同一个胡同,各家的老人们都找上了他,要买冰箱、智能手机、空调。那一个月,杨德超发现自己「卖疯了」,他一个人卖出的冰箱、空调,超过了县城里最大的直营店,搞得店里的负责人专门跑到村里来找他取经。空调安装师傅因为总来,甚至给村里免了配件费。

 

当然杨德超也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总是来店里叫他,「超啊,空调遥控器怎么用?」「超啊,你来家里给我看看。」他就忙不迭地跑了去。

 

这是一股巨大的、被压抑了的购买力。原来,村民们要买大件,只能去县城,每次购物都要来回跋涉30公里。现在,杨德超可以在网上帮他们选购,依托菜鸟的快递网络,包裹直接寄送到村里的村淘店。每天,杨德超都会接收10个以上的包裹。村民可以来店里自取,对于老人,杨德超还会送货上门。这样的便利,产生了许多微小、但并非不重要的需求:村里的医生希望在网上买到听诊器的垫环,家里的男人想给女主人买挂壁机,离家在外的年轻人想给在村里的父母买电动车……

 

村民们的日常从没像现在这样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指满足了生活的便利,也指一种经由互联网达成的「豁然开朗」:一个值得提出的例子是,在城市修车行常见的洗车机经由这样的路径在村里乡间流行开来——村民们发现,洗车机不仅可以用来洗摩托车、小汽车、拖拉机,还可以用来冲自己的菜园,给牛洗澡,还能冲红薯,简直十项全能。这样因为应用场景变化,带来的一物多用,依赖的正是互联网突破了城乡间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放眼全国,这将带来的变化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蚂蚁金服曾经做过估计,具有网络消费需求的农户能达到5至6个亿,也就是说如无意外,接近一半的中国人都将从中获益。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打破信息鸿沟。



4


但要以为在柳林村,村民们只是被动享受到了互联网的好处,那就小瞧了他们的勤恳和聪明。62岁的李士蕊在村里开了二十多年的小卖部,小时候杨德超就去他店里买糖吃。现在,小屁孩成长为膀大腰圆的大汉,李士蕊却老了,两个月前的一天,他找到杨德超,让他帮忙办一个支付宝的收款码,「现在人买东西都不带钱。」语气听不出苦恼,倒是有些急切。时代变化了,他的小卖部也要变一变。现在,他将收款码贴在柜台最显眼的地方,装零钱的抽屉空了下来,村民们用手机支付,买一块钱3个的馍馍,12块一斤的蝉蛹,还买一日三餐的西红柿、土豆,白酒啤酒,每天都要刷上三四十笔。

 

互联网就是这么迅速地浸入古老的乡村,人们被它改变,也欣然适应。乡村古老又年轻。杨德超在村里建了一个支付宝群,村里一百来户,每家都有人被他拉了进去,他们在群里聊天,互抢红包,从群名可以想见村庄已有的变化,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想象——「互联网金融无现金村」。

 

「我喜欢够拼的人。」杨德超说。

 

除了在村淘帮村民网上购物,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农村淘宝「旺农贷」的推荐人——经由他的推荐,村民可以申请一笔最高额5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用于生产经营。

 

在柳林村,家家户户都有几台梳绒机。除了购置机器,每年最大的资金需求来自抢羊毛。每年冬后,不论绵羊山羊都开始出毛了,越早收购的羊毛,品质就会越好,而近几年养羊的越来越少,也让争购羊毛变得越发激烈。谁能首先凑齐3万元一吨的羊毛钱,基本就决定了一家是否会有个好年景。



杨德超的父母在整理分梳机里刚刚梳好的羊绒。

 

每到这时,村民就最缺钱,但要向传统金融机构小额借贷却不容易,只能走民间借贷这一条路。杨德超说,附近有一个村子专门做这行,利息当然要高得多。

 

这还不只是柳林村一个村的情况。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当前农户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4%,农村地区信贷档案建立的数量仅为城市的1/4。在城镇,每万人拥有金融服务人员329人,而农村仅有1人。

 

无须抵押物的「旺农贷」解决了村民们的痛点。作为柳林村的「推荐人」,杨德超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他还起到把关的作用,都是乡里乡亲,十里八乡,谁的情况都了解,哪家发生了什么事,「不说我也知道」。

 

对于合格的贷款者,杨德超有自己的标准,「我喜欢激情想创业的,要够拼」。

 

柳林村人当然够拼。和杨德超一辈儿的,村里有三十多人,大多留在村里梳羊毛,平时大家都可着劲儿比赛,看谁梳得久:比如你今天梳10个小时,那我梳12个小时,他就梳13个。想想也合理,在柳林村,这是一份有奔头的事业,有希望的生活,谁都卯足了劲儿,不敢不努力。

 

这样的精气神,在那些申请旺农贷的农户身上最为明显。杨德超的发小李本来,36岁的燕赵汉子,每天待在羊绒厂房里灰头土脸,连续两年贷了30万旺农贷,将自己的房子改建成专门的厂房,增购了七八台机器,成了村里的羊绒大户。今年加工代理的羊绒有望超过1000吨,比去年翻了一番,销售额要超过1000万元。严格来讲,已经成了农民企业家。

 

更多的年轻人也被吸引回到家乡。



李本来是村里的羊绒大户,他已连续两年申请30万旺农贷用于收购羊绒原料。



5


互联网还为柳林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杨德坤刚回村的时候,就是跟着嫂子孙艳杰学习互联网。他们是村里第一个买电脑的家庭,第一个开淘宝店的家庭,第一个将羊绒制成成衣在网上售卖的家庭。孙艳杰说,她还记得最初开淘宝店的时候,丈夫去外地收羊毛,她一个人在家守在电脑前,既当客服,又要照看梳毛机,还要按照客户要求将羊绒打包,那时快递送不到村里,只能去县城发货,她就定一辆出租,每天晚上接她带着大包小包去县城,再送她回来。如今,她的成衣店为超过两千家淘宝店供货,还卖到了澳洲,每个双11,都能卖掉几万件羊绒衫。


等待运输的羊绒


如今,在柳林村,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创业,几乎没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单单在孙艳杰的工厂,她就聘请了本村和邻村二十多个青年女工(还有十多个直接在家工作),她们每月能挣到三四千块,不比在城里差。而且,每天放工了,女工们穿着工作服,风风火火骑着电动车就去村里的小学,在那里,放学的孩子正等着母亲。


互联网让柳林生气满满。从双11开始,农村淘宝、菜鸟、蚂蚁金服……这些名字开始逐个被村民们记住,全国第一个在农村淘宝成交的拖拉机订单、全国使用贷款最多的乡村,这些「意料之外」变成「情理之中」,村民们也已然成为全社会商业互联网化升级中的一粒微尘。



村民加工生产羊毛服装 

 

而那些在乡在土的创业者,杨德超、李本来、杨德坤、孙艳杰已经考虑联合起来做些什么。他们想把村里的羊绒户都联合起来,组成商业联合体,从羊绒到成衣,走全链条的路子,抱团发展。他们还想承包下村里的耕地,不拘种上些什么,让没参与进羊绒产业的村民,或者退居二线的父辈们有事可做,增加他们的收益。现在,他们一天都闲不下来,没有感受「无聊」的奢侈。


杨德超店前有一颗枣树,挂枝的枣挤挤挨挨,村里人来来往往,垫着脚能摘一捧,是来往村淘的村民的最爱。如今他们卯着劲儿拼,希望未来能像这颗枣树,总有一天鲜红满枝。



在村淘的展示厅,挑选村民自己加工生产的羊绒衫。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人物》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着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