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国贸,挣得不多,吃得挺好

人物作者 人物 2021-01-31


这里是《人物》的「见好」栏目。

 

长期驻扎北京国贸地区的《人物》编辑部里,每天都能听到两句振聋发聩的提问:「明天发什么?」「中午吃什么?」,前者有50%的几率得到准确的回应,而后者拥有一个永恒的答案:「不知道」。

 

但嘴上的「不知道」从未阻拦手指打开外卖软件或者美食推荐App的行动。饭点一到,半个屋的人踏上觅食的路,剩下半个屋就直接浸在食物的香气中。一口吃食下肚,终于能短暂地从工作机器回归真实的人类,拥有片刻只属于自己的欢愉时光。



 

 

策划|Yang
编辑|金汤



 

推荐餐厅:潇湘阁

推荐人:小叉

 

国贸地区,午餐首选,是号称京城第一辣的湘菜潇湘阁。几个菜能让同事变好友,上级变饭友。他们家的湘菜又香又辣,辣到出汗,辣到流泪,辣到上瘾。为了保证口味正宗,他们从不做少辣、少少辣,小米辣和泡椒都是可劲儿地往里放,有时候得在辣椒里面挑肉吃。吃潇湘阁是最不用担心尴尬的,即便几分钟前才认识的同事,饭桌上的氛围也可以像你的口腔一样火热起来。

 

他们家的酸辣鸡胗是我最爱,鸡胗香脆毫无腥味,酸萝卜酸豆角是点睛之笔。肉末茄子煲软烂绵密,虎皮金钱蛋充满韧性,就连最最普通的西红柿炒鸡蛋,他们也做得和别人不一样。那时候编辑部会讨论到底哪家的西红柿炒蛋最好吃,潇湘阁总是榜上有名。即便辣到想要晕过去,下一次还是鬼使神差地打开他们家的外卖。有网友说,吃过潇湘阁,才敢说自己混迹过国贸地区。不吃潇湘阁,枉为国贸人。

 

每次吃潇湘阁都能感受到辣椒对人类生命的刺激,为无聊沉闷的生活和疏离的人际关系打上一剂强心针。还有遇上记者值班,在办公室采访赶热点的夜晚,我也会点上一份潇湘阁为自己打气。下肚一顿潇湘阁,还能再战三篇稿。

 

潇湘阁,不仅仅是一份好吃的外卖,而是一份时时刻刻褒奖自己,放松身心,调解情绪的礼物。无论再疲惫,再沮丧,每次吃到它,配上热腾腾米饭,就能意识到,生活再怎么乏味,至少我们还拥有被辣哭,以及对某种东西上瘾的能力。

 

左滑👉看更多小叉的午饭

 

推荐餐厅:蓝蛙国贸店

推荐人:西园

 

对于蓝蛙,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吃的,而是六层平台上俯瞰到的北京东三环风景。

 

每周一开完周会,我们会在国贸吃饭,吃完没有聊完,就会在蓝蛙点上一杯鸡尾酒或其他饮料继续聊,与这里的地段和物价相比,蓝蛙的酒水价格还算挺便宜的,一杯三四十左右。我们每隔几周会轮岗坐班,中午也会约同事在蓝蛙吃饭,聊选题,聊困惑,也聊生活与八卦。那时候天气很好,对面的央视大楼就矗立在蓝天之中,眼前的视野一片开阔,于是那一餐留给我的记忆,不只是食物,更多的是一种轻松、自由、尚未卷起的职业生活。有时候我会想,像我们这样过生活的人是不是不多了呢?或者说我们这样自由的日子还有多少呢?

 

是的,在我的观念里,食物本身没有那么的重要,我更在意的是那时那刻共同吃饭的人,与你共处同一场域的人。我喜欢在蓝蛙外面的平台上看楼下东三环的车水马龙,如果有刚来北京的朋友,我会告诉他们,从这里往北,就是呼家楼,农展馆,亮马桥,三元桥,这是我熟悉的北京。


图源蓝蛙微信公号


 

推荐餐厅:便利蜂

推荐人:韩逸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看到后厂村社畜排队买盒饭时的震撼心情。当时正是午间高峰,便利蜂门口的人从门里排到门外,蜿蜒出少说有10人的长队,我问身边请我吃了入职欢迎席的同事:

 

「他们在排什么?」

「他们在排盒饭。」

 

万万没想到,还没过半年,生活纪录片的场景已经秒切到我盯着便利蜂菜单的特写。经历过穿着拖鞋帮四个工友带盒饭的时刻后,也有人拿着曾经写过的那篇《西二旗没有美食》来笑我:韩逸,你变了。

 

自诩吃遍山川湖海的我,倒是不服自己也有对厨房无力再爱的一天。但在一桌好食和多睡半个钟之间,相信没有几个格子间民工会有坚持选择前者的能力。今天吃什么,成了工友上班两小时后雷打不动的讨论。

 

说不清何时开始,便利蜂成了我的首选。包子炸串关东煮,热菜米饭大香肠。

 

工作已经带走最后一丝多余的精力了,人不想再去思考和选择。而站在便利蜂热乎乎的米饭和格子热菜前面时,你会知道,不论怎么选,都不会出大错儿。西红柿炒蛋没有放糖,好评。干煸四季豆还有虎皮,有点走心。想荤素搭配,可以整上炖牛腩或者四喜大肉丸;有清真需要,水煮个鸡片再糖醋个鱼块。一点也不花哨,每样菜都是它该有的味儿。

 

好像在争分夺秒打工中失去的山川湖海,又被便利店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反馈了回来:东北同事偏好他家那旮旯的肉沫酸菜粉和烩茄子,四川娃总是点风味香锅和椒麻丸子;山东人说她妈妈做的鸡里也喜欢放板栗,一口回到了十年前的春节;平平无奇的香芹土豆丝和小白菜炒蛋,却是挑食同事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之后总能接受的必选。

 

好像也还不差?我安慰自己,一定不是自己的味蕾变麻木了。包括几次远赴国贸的「跨区出差」,忙碌之间,便利蜂也是首选。就算只从性价比上看,比起国贸附近动辄没有五十块就拿不下的一荤一素来,便利蜂还是毫无悬念地胜在三十左右就能妥妥安排的三菜一饭上。

 

那感觉就像是小时候放学回到家,一开门满屋子的金龙鱼花生油和李锦记味极鲜的味儿,你把书包往沙发一扔,特期待地把桌上盖着菜的盘子掀开:「妈,今天吃啥?」


左滑👉看更多便利蜂的美食

 

 

推荐餐厅:PHO东田越南粉

推荐人:罗二狗

 

在国贸工作了两年多,真要推荐一个吃午饭的地方,我可能会推荐国贸商城六楼那家PHO东田越南粉。这家越南米粉店挺逗的,他们老板做造型起家,和很多明星关系都非常好,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这家店,你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一大堆明星对你安利东田。

 

东田家的越南粉怎么说呢,它没有多么惊艳绝伦,但是又在「好吃」这个水平线上,基本上随便点都不会太踩雷,尤其是在冬天,点一碗火车头米粉,把大衣围巾一脱,喝一口热热的汤头,挤两颗柠檬下去,嗦一碗粉,治愈效果满分。

 

东田还有一点做得很棒的是那种气氛,它门面不大,不是那种大平层餐厅,整个餐厅有点L形,这导致它每个片区都小小的,桌椅错落地嵌在那儿,不过分拥挤,又很紧凑,这种体量的餐馆让我感觉很舒服。而且我发现,基本每次去的时候,整个店都是将将坐满,等位也不会太久,它总给人一种「刚刚好」的感觉。

 

几乎每次去吃东田,我都能遇到那种一个人来吃粉的人。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女孩,点了一碗粉,一份炸鸡,还有一份火龙果奶昔,她吃得好认真,也不玩手机,看她吃得那么香,感觉国贸这个地方都可爱了几分。

 

图源PHO东田越南粉微信公号



推荐:岗尖海南粉

推荐人:秋秋

 

在距离北京国贸商城大概900米的地方,有一家海南粉。

 

那时候我20出头,才到北京,进行我毕业前的实习。每天朝九晚六值班,住在10号线的一个小房间里,和朋友共享一张床铺。一个月房租2800,可以烧光我当月的实习工资。走在国贸的楼群之间,觉得北京好大,在一点点地吞掉具体的生活。

 

因为住在一楼,窗户正冲着楼梯口,晚上经常能听见路人走过或者停留的声音。能听见女孩蹲在路边痛哭,能听见有人因为宠物冲撞而争吵起来,有人喝醉了说着胡话,不愿意上楼回家。我也蹲在那里哭过,临近毕业,工作没有着落,家人不理解我离家的选择,还因为执意留在北京,不得不和当时的恋人分开。

 

每周最大的慰藉,是在周五下班后,骑着车,独自去吃一顿好吃的。像松重丰扮演的那位孤独的美食家,去广内大街找奶酪魏,去牛街买豌豆黄,去常营买刚出炉的牛肉饼。坐下来,把食物端正摆好拍张照,吃完回家,成了一种仪式。食物是生活的抓手,会带来真切的幸福感,它让我在那段时间撑了过来。

 

某天下班后,我循着地址去找那家海南粉。店铺很小,藏在建外SOHO的一座大楼里,比较难找。我在外头打转了几圈,还是没能找到入口,忙活了快半个小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执着地很想找到它。海南粉好不好吃,我已经不大记得清。只记得,它非常像老家的拌水粉,软软糯糯的口感,店里还有卖清补凉,有一股清香的椰子味。我匆匆吃完,又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回家去。

 

现在,来北京已经两年。北京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周末可以聚餐。外卖很快就能送到家门口,也学会了在家做饭。现在的我不再会吭哧吭哧地骑着自行车,去找一家隐蔽在大楼里的海南粉了。生活变得稳定,也失去了一些新奇。


秋秋 摄

 


推荐餐厅:Green Option

推荐人:金匝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好吃的轻食吗?

 

真的。Green Option就是。

 

作为久坐国贸的上班族,减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但到了冬天,身体对美味和热量的渴望难以阻挡,每次放纵后,都需要再回家锻炼,在动感单车上留下悔恨的汗水。总之,心情就在快乐和负罪之间来回盘旋。但有了Green Option,感觉可以控制住自己了,因为它能让我在美味和健康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市面上大多数轻食都是固定搭配,就算能自选,也是冷冰冰的,吃久了,胃难免腻烦,但在Green Option,你可以自由搭配,冷热均衡。冷的沙拉,食材很新鲜,组合也是新奇的,金枪鱼竹笋鸡蛋、烤苹果布里芝士,大多是油醋汁,口味都很轻盈。第一次吃它家的煎牛柳排就感觉很惊艳,我选的是全熟,可以备注切成小块送来,入口还是柔软的。经常点的热食还有银杏烤豆腐、搭配百里香的口蘑、用鼠尾草点缀的胡萝卜,用极少的油来烤,有香气但又不会负担过重。对了,为避免踩雷请不要点鸡胸肉,迄今为止还没吃过好吃的鸡胸肉。偶尔会超额叫一杯酸奶,最推荐紫薯椰果,搭配着麦片,稠而不腻,有一种接近于奶昔的质感。如果实在想吃甜点,再要一份蓝莓节瓜酸奶糕,满足专门吃甜点的第二个胃。这么操作,外卖里的一顿法式大餐,齐活了。

 

除了贵,这家基本没有别的缺点,翻看了外卖软件上的记录,发现我今年在这家下单超过了20次,高居榜首。不光如此,我还带动了整个编辑部的午餐发展为Green Option专场,以至于一度想去和它家老板谈谈,能不能给办个公司会员卡,享受优惠。Green Option,看到这里请考虑一下。

 

图源Green Option微信公号

 


推荐餐厅:火炉火自助餐

推荐人:车车

 

我承认,这个推荐饱含了我的私心,因为除了偶尔来国贸坐班,我已经很难在家里吃到它们了。来北京的三年,我一再搬家,从二环的广渠门外,搬到了丰台的成寿寺,再后来到了通州八通线的果园(来北京后,我就一直靠地铁站识别位置),之后就再也无法点到火炉火的外卖了,因为超出配送范围。

 

因为喜欢看韩剧,我隔几天就会想吃韩餐。火炉火的金枪鱼饭,捏成团,在酥、脆、碎的紫菜上滚一滚,味道还不错。南瓜粥也总觉得有一种冬日的温暖。

 

看过《请回答1988》的都会记得,德善正焕善宇和东龙聚在阿泽房间,不是正围在小锅边上吃辛拉面,就是正准备去煮辛拉面。小锅上热气腾腾,他们缩在被子里,会为了谁多夹一筷子打起来。再把筷子架得很高,面条垂到嘴里,一种只有小时候吃饭才有的乐趣。

 

现在想一想,这部剧很多事情都是在饭桌前发生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德善在饭桌前哭诉,眉毛挤成一团,鼻头也红了,可太委屈了,虽然每一句数落的都和吃有关:「我很喜欢吃荷包蛋的,整天就给我吃腌豆子,我也不喜欢吃腌豆子的。」

 

图源《请回答1988》

 

推荐餐厅:莆田餐厅

推荐人:石濑

 

吸引我进莆田的,不是门外的米其林一星招牌,而是门口写的「新加坡」三字。

 

上学时曾在新加坡度交换过半年。第一次感受到新加坡的多元,是在Newton Food Center。那一次,我吃到最好吃的食物就是「蚵仔煎」和「娘惹魔鬼鱼」。当时的我以为,这些都应该是新加坡本地的特色食物。后来,我才发现新加坡的食物和构成这个国家的人一样多元——那些新加坡特色的食物,多汇集了中国各个区域、马来、印度的特色。我爱吃的蚵仔煎来源于福建,娘惹魔鬼鱼则是马来味道。

 

回国后,我也会对有新加坡元素的餐厅格外注意。仿佛步入新加坡餐厅,我就回到了那个丰富又熟悉的地方,那么国际化、那么开阔,但又有故乡的深情。

 

一次和朋友在国贸闲逛时,看到了莆田这家餐厅。在网上一搜,发现是一位福建人移民新加坡后,怀念家乡菜而创立的餐馆。这个小小的餐馆,是那些下南洋的人对故土乡愁的缩影,美味缩减了他们和故乡的距离。那种熟悉的感觉突然又回来了,开阔又唯一。

 

有一天,我终于走进了莆田,久违地吃到了蚵仔煎。在这,它叫海蛎煎。大颗大颗的海蛎包裹在鸡蛋中,咬下去饱满、Q弹、有肉感,配上鸡蛋、独特清新的辣酱,唇齿留香。我突然想到了几年前的那个夜晚,在嘈杂的新加坡夜市,和那些不同肤色的朋友们,吃着蚵仔煎,喝着马蹄水,分享着各不相同的人生与观念,那夜晚风温柔。

 

新加坡Newton Food Center 石濑 摄

 


推荐餐厅:面屋武藏

推荐人:吕蓓卡

 

这家隐藏在国贸五层的日式拉面店,是我每周三开荤首选。一个薅羊毛小技巧,招行信用卡每周三早上十点可以抢五折券,50一碗的三刀流日式拉面,只要一碗兰州拉面的价格就可以搞定。

 

但早上十点,我一般都在来国贸的地铁上,尤其在国贸附近,手机的信号仿佛回到20年前。为了能成功抢到券,每次都要保证自己在9点58分就找到一个信号满格的地方,打开App开始蹲守,疯狂点击。一般抢到券之后,再扫一眼其他的店还有没有残余,顺便把晚餐也解决了。

 

面屋武藏的三刀流拉面是我在国贸吃过的味道比较浓厚的日式拉面,每次都把汤喝得干干净净。这家店沿袭了日式拉面店一贯的风格,可以免费再加一份面,这样算下来就更划算了。偶尔奢侈一把再点一杯可尔必思,是开始下半天工作的能量源泉,结账的时候在五折的加持下,丝毫没有心理压力。朋友们,一定不要放过资本主义的羊毛啊。


日式拉面资料图



🎁一个小彩蛋🎁


推荐餐厅:自带午餐

推荐人:还是韩逸

 

拥有一只可加热饭盒之后,中午带饭忽然成了浪漫而值得期待的事。若想带饭热情超过三天,最好趁有空做好一周的打算。

 

优质蛋白当然靠蛋。鸡蛋凉水里烧开,关火焖成温泉蛋。剥壳前凉水一激发,蛋滑嫩弹出手去。八角、花椒、干辣椒、香叶、小茴香小火煸出香味,白糖炒化,丢葱姜进去,五花肉四面炒焦,味极鲜一倒,大火开水伺候,再小火咕嘟上40分钟。肉好时,不必收汁儿,剥好的蛋封进汤汁,冰箱里放上一宿,香味无二。冷藏不宜超过三天,但也是第三天的卤蛋最滋润。

 

此外搞上一包鸡腿或者整鸡,一碗料酒一碗水同扔进电饭煲,丢几片姜,蒯两勺盐,加点豆干或者豆皮,打开高压锅煮饭模式,旁的啥也不用,是最简单好味的盐焗鸡。分装进冰箱,每天一根鸡腿两个卤蛋,想不考一百分都难。

 

若想让主食里多些滋味,炖鸡剩下的汤不要浪费,鸡腿肉刮了,和大米泡上一夜,加盐、白胡椒同蒸,翌日满屋鸡香,米饭松软,颗粒分明。这还不是好吃的终点,第二天鸡汁米饭冷成隔夜饭之后,再用秃黄油炒鸡蛋一起炒,临起锅时,锅边淋勺醋。这一勺入口时,有咸鲜,有蟹的膏肥黄香,有醋解腻,有蛋平衡全局,细品有鸡味。一言真难以尽述,试着带一次,开盖瞬间必成全办公室最靓的仔。

 

只要肯动心思,家常炒饭一样可以光彩夺目。小火爆锅炒蛋之前可以加万物,香肠煸出油,虾仁、扇贝、青豆、玉米、黄瓜、蛤蜊肉,海陆兼容并包,黄瓜要最后放,不然炒饭没变清新先出水到垮掉。起锅前还可以倒旺仔牛奶、加芝士片,又有焗饭的气魄。


讲了这么多让人快乐的碳水油脂,中午带饭还有一招省事儿的水煮蔬菜。任何清水煮好的蔬菜,淋上蚝油、香油、味极鲜、小米辣调出来的汁儿,都可以安抚因为长肉而罪恶的内心,媲美大排档里卖的白灼一切。

 

自己带饭,也可能是疲惫社畜生活里最后的自我洗脑:我还没有完全对996妥协,我还有掌控一蔬一饭的能力。


图源《小森林》


如果忙碌的工作占据了你全部的做饭时间,便利蜂依然能给你家的味道。截至周日(1月31号)中午12点,留言点赞前20名的读者,将获得价值100元的便利蜂礼品卡(全国通用)。





星标关注《人物》微信公号

精彩故事永不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