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星翟天临的故事表明,千万别得罪博士,因为……

南方日报记者 南方日报 2019-03-29

明星翟天临这边厢上春晚“打假”

那边厢现实中就“被打假”:

网友称其读博却不识“知网”

连博士学历也遭到质疑


苦心营造的“学霸”人设毁于一旦


……


而让翟天临人设崩塌的

是近两日舆论突然窜起的怒火

上百万中国博士和寒窗学子的不满

就是那捆干柴



一名博士网友这样说:


翟天临读博四年,至少主演了11部戏、参演了7部戏,做了24个代言、录了17个综艺。


请问,他哪有时间搞学术研究?


而我,整整四年,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看论文做实验,早上9点在实验室,晚上11点从实验室回家,每周7天都在里面熬着,每个月工资才两三千。


我只想问他,凭什么?”



博士们为什么愤怒?


因为激起了现实中低获得感的情绪

明星利用影响力可以“刷脸”读博

但我国许多博士、科研人员

学术和科研工作却非常辛苦

有的博士不仅忙

还工资不高、获得感低


为何付出与收入如此不成正比呢?


部分根源是学术、科研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畅、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研经费管理待优化。

这也是困扰广东培育科研人才、鼓励科技创新的痛点。


近期,南方日报“南方评估”团队受广东省委改革办委托,对《广东省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的成效开展第三方评估。

我们走访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8所高校46家科技企业,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高校


我们发现了

博士获得感低的五大“痛点”

1有的博士不懂政策


我们发现,《实施意见》2015年印发实施,但3年多过去,只有61.05%的科研人员知道这份政策。


83.33%的广东高校已制定落实该政策的具体办法,但知道本校实施办法的科研人员占比为52.73%。


一些博士反映,有时政府部门和高校制定政策后,在官方网站“一挂了之”。没有宣传引导,知道的人自然少。



2有的博士不用政策


调研发现,高校科研人员对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明确感到满意”的,不足50%。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的博士获得感度低,主要因为科研政策落地难。国家、省有好政策,但高校实施细则跟不上,存在“年初规定,年底学校还没操作细则”的情况。


3有的博士认为评价机制不完善


调研发现,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满意度仅为45.22%。博士们认为,有三类“不受认可”尤为突出:

科技成果转化在评价体系中不受认可,论文在评价体系中占比过大;

应用型研究,尤其是非财政性资金来源的横向项目,在当前人才考核机制中不受认可;

科研成果转化在观念和荣誉评定上不受认可。



4有的博士不懂市场


82%受访高科技企业认为,广东高校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较难。


对于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受访高校科研人员对相关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满意度为 42.59%,对所在高校发挥作用的满意度为 48.06%。


不少博士表示,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懂市场、懂法务、懂会计等,很多高校专家教授只擅长科研,稍有不慎就会面临法律风险。



5经费管理需优化


调研发现,科研人员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满意度为 48.18%。对科研人员承担的非财政性资金来源的横向项目经费管理,满意度仅为 39.63%。


一些博士反映,有的高校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向纵向经费看齐,报销流程繁琐、审批事项过多、横向经费却用纵向制度来管。


//广东怎样解决博士们的后顾之忧?//


针对这些痛点,广东要如何继续深化改革,解决博士们的后顾之忧?综合政府、企业、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等多方意见,南方日报“南方评估”《评估报告》梳理出几个建议:


1、发放政策操作指南、举办宣讲会、用好媒体报道,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博士懂政策;


2、制定政策落实时间表,建立约束问责机制,倒逼高校落实,让更多博士用上政策;


3、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尤其是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成果转化等科研业绩等效评价机制,让博士有更多发展路径;


4、优化经费管理,放宽限制科研经费使用的条条框框,让博士更有效、更便利地用好科研经费;


5、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让博士的科研成果更容易“变现”;


6、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专门的信息对接平台,让博士、企业和政府更直接交流,相互了解需求。


更多信息,戳图了解↓


猜您想看:

刷屏的翟天临事件,不仅仅是学术不端 | 专家建议:与个人信用挂钩


翟天临遭“学术打假”,北大也被拉下水?细数明星“学霸”


《流浪地球》剧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这个广州仔编剧来告诉你


“疟原虫治癌”是科研还是闹剧?记者实地走访,真相在这里


湛江32岁扶贫干部病倒在岗位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记挂着这件事……


采写 |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苏力  陈晓  李凤祥

图表设计 | 谭唯  吴颖岚  潘洁

编辑 | 冯仕妍  朱丹

校对 | 杨远云


------------我是送福利的分割线----------


做拍客 赢千元大奖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南方+拍客小程序上线

诚征优秀影像作品 


新闻线索、广东美景

身边趣事、创意影像

……

只要是你拍摄的原创作品

不限题材,不限形式

均可投稿


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南方日报、

南方+客户端、南方日报双微、

南方视觉等平台重磅呈现。

稿酬50~300元不等

最高可达千元

还将不定期举办主题摄影摄像活动,

为各发烧友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

(注: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南方+客户端共同所有)


还等什么?

快扫二维码参加吧!



如何参加往下看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步: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小南报料】后,点击“我要报料”。



第二步:填写实名信息并提交。


第三步:填写报料内容和上传视频并提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