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 | 十余家网约护理平台上,护士涉嫌“非法执业”?网约护士靠谱吗?

南方日报 2019-03-29


下午6点下班后,28岁的余辛(化名)步履匆匆地从医院赶到家里。来不及吃晚饭,她拿起墙角的药箱便又匆匆地出门了。1小时前,她接到订单,通知她当晚7点半上门为一名孕妇注射营养针。


余辛是广州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的肿瘤科护士,同时也是一名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网约护士”。她所在的网约护理平台上,广州地区就有超7000名护士注册。


近年来,不少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市民尝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头啖汤”。但记者走访发现,“野蛮生长”的市场也带来不少安全风险,亟待规范。


近日,广东等六省市被纳入

国家“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网约护士”正式进入官方轨道。

未来,“网约护士”将去向何方?



“网约护士”飞入百姓家


2017年5月份,余辛经同行推荐入驻了“U护”,成为一名“网约护士”。“U护”是由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开发的网约护理平台,上面注册的“网约护士”约有14300人。


入驻“U护”后,余辛接受了统一培训,包括上门服务的统一标准,与用户的语言沟通技巧等,“最主要是上门操作的标准规范。”


1年多来,余辛接了不少单,包括打针、静脉采血、导尿、留置胃管、PICC换药等。在2019年,她就已在U护上完成12个“订单”,每单收入100-300元不等


余辛介绍,接到订单后,自己会跟用户确认服务时间、项目、地点。上门后,开始服务前,先检查用户自备的药物、工具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对医嘱处方进行核对。开始护理时,会再次核对用户的姓名、药物、工具等。


“一般我们上门服务都会备好自己的工具箱或者工具包,戴上口罩,铺好治疗巾。”她说。完成护理后,最后一次核对用户的有效信息。医疗垃圾一般都会带回医院,不让用户自行处理。


除了“U护”,护士还可以选择入驻“医护到家”、“金牌护士”等各网约平台。36岁的莫渡(化名)是任职于广州某公立三甲医院骨外科的一名主管护师,也是“医护到家”在广州地区最早的签约护士之一。


2016年9月,他看到了“医护到家”招募兼职护士的信息,出于好奇便注册成为了其中一员。


2年多以来,他累计实际接单100余个,总收入有4万元。服务对象以老人家和孕妇为主,给老人打营养针、给孕妇打黄体酮针,还有普通换药、PICC换药和外科拆线等。



莫渡透露,平台收取的费用,由“医护到家”平台和护士按照三七的比例分成。护士上门提供一次外科拆线服务,可以得到130元,打针、换药等服务一次可以得到100元左右。


由于本职工作往往比较繁忙,兼职护士们接单的频率往往并不高。“70后”护士兰姐(化名)目前任职于广州一家一级甲等医院。在“医护到家”平台上,她每周接单2-4次,主要是肌注、输液,偶尔插胃管、抽血。这份兼职每月能给她增加约一两千块收入。


“很省事,多花点钱也愿意”


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走得很安详,每念及此,庄重(化名)就倍感安慰。


庄重的老家在肇庆,是家中独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澳大利亚,与家人聚少离多。2017年夏天,75岁的父亲被确诊为大肠癌晚期,庄重匆匆回国,陪伴父亲度过最后的时光。


住院一个多月后,老人要求出院回家,但仍需定期临床护理,包括换药、导尿、造口护理、压疮护理等。庄重说,每次送父亲回医院护理很折腾;在家护理自己和母亲又力不从心。


偶然听说了“网约护士”后,半年多里,他先后十余次预约了“善终关怀”护理服务,涵盖了生活护理、心理疏导、专业护理、疼痛护理,上门的护士是肇庆市一家区级医院的护士长。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临床护理减轻了身体上的痛苦,安宁疗护缓解了他的心理压力。”庄先生说,父亲最后走得很安详,让他感到了些许安慰。



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


在庄重看来,“网约护士”不同于普通护工与保姆,他们做的是复杂严谨、专业性强的工作,“在医院请护工一天至少要200元,与护士上门服务一次的费用差不多,但护工的服务质量肯定比不上护士。”


相同项目,上门服务的费用要比在医院就诊高出5-8倍。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育雄调研后认为,偏高的护理成本,阻碍了“网约护士”模式的推广。


目前,居家护理项目不能使用医保或长期护理险等进行报销,而是需要患者全额自费。因此他期待,老年慢性病购买护士上门服务能早日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不过,下单“网约”护理的用户,往往都会觉得“值”。



因家中有63岁老人长期卧床,常需更换胃管,广州人张颖“下单”过3次上门护理服务。“虽比去医院贵,也不能医保报销,但比打车或者叫救护车去医院,还是省事很多,多花点钱也愿意。”


广州市天河区林女士的女儿患有染色体疾病,她就网约护士上门给10岁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静脉采血,随后将两个孩子的血液样本,寄送到上海一家专业机构做基因筛检。林女士说,虽然上门静脉采血费用比较贵,两个孩子共花了约300元,但论总体花费,还是比去医院做检测少了一半,比带着两个孩子去上海做检测更是方便很多。



存在“非法执业”风险


2月12日,《“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其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医疗机构。


这就意味着,护士并不能以个人身份开展“网约”服务,需要由医疗机构派出。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十余家网约护理平台上,大部分护士都是以个人身份提供“网约”服务。


莫渡表示,“医护到家”网约平台上的护士,绝大部分是本身供职于公立或民营医疗机构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以个人身份出来兼职,基本上都不会告知单位。另一种是已经离开了医疗机构的“专职”“网约护士”,几乎“全天候接单”,但这种情况比较少。


为何护士们不约而同“瞒”着单位?吴育雄表示,医院管理者和护士对“网约护士”服务会有诸多顾虑,一方面担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担心本职工作受到影响,职称晋升受阻等,“有些即使私下在网约平台注册接单,也多是以个人名义。”


但在律师看来,网约平台接纳护士以个人身份兼职接单,涉嫌“非法执业”,亟待规范。



“在我国,不存在‘兼职护士’之说!”

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广东海际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圣根律师表示,根据《护士条例》,护士不能随意变更执业地点,更不允许其以个人名义对外兼职。


“护士不能私自到网约平台兼职,护士和网约平台不能直接产生法律关系,网约护士平台只能和试点的实体医疗机构产生法律关系。”他指出,护士若以个人身份注册,并直接从网约平台接单,第三方平台就成为上门护理服务的实际提供主体,“这类平台涉嫌非法执业,卫生部门可对其依法予以取缔和处罚”。


为了规避“非法执业”政策风险,一些网约平台也在探索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


“U护”平台推广负责人黎富文表示,U护服务模式有别于普通网约护士平台,是由医疗机构来派出网约护士提供护理服务。平台在收到服务需求后,会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地理位置分配线下医疗机构来“接单”,再由医疗机构派出护士上门服务。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U护”平台上,仍有不少以个人身份接单的护士。余辛就表示,自己和朋友在“U护”上做“网约护士”都没有在单位报备,也没有在与平台合作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对此,黎富文坦承,“U护”上确实有些护士是以个人身份注册接单,部分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网约护士”,也并没有与平台上的合作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备案。“广东虽在政策上允许实行区域内护士执业注册,但是护士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在实际操作中还任重道远。”


胡圣根表示,未来,网约平台需取得医疗机构资质或与医疗机构合作,才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整个行业的准入有望提升。“随着实体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的涌入,势必掀起一轮规范化浪潮。”


“医护到家”执行总裁王雨飞就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寻求实体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立护理站。2017年12月,“医护到家”的北京芝麻护理站就正式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网约”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不允许护士以个人身份提供“网约”护理服务,背后最大的考量,无疑是医疗质量安全。目前,各大网约护理平台为规避医疗安全风险,往往依赖于对护士的资质进行审核及限制服务范围。


王雨飞介绍,护士在“医护到家”平台上注册时,需提交护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证书、医疗机构3年以上护理经验等证明材料。平台会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核实。完成注册之后,护士还需培训与考核,方可接单。


《方案》明确规定,试点医疗机构派出的注册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这一要求比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网约平台都要严格。


目前,“U护”上1.4万名注册护士中,护师及以上职称占比为66.8%,具备5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占比为64.4%。按照《方案》,其中有超过三成的护士不具备“网约”上门护理资格。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仅依赖审核护士上传的电子材料,如何杜绝借用他人证件注册、接单后由他人冒名顶替服务等风险?


某“网约”护理平台负责人就对记者坦言,“我们平台现已有6万多名护士入驻,业务覆盖了全国330多个城市,如果要对护士逐一进行身份认证和实体审查,是不可能的。”


“相较于网约车,医疗领域的试错成本高很多,这是最大的痛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陈梅庄说,打针、输液这些护理服务看似简单,却是以整个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硬件设备作为安全保障。“一旦离开医疗机构,如遇紧急情况,‘网约护士’能否妥善应对?”她认为,“网约护士”服务内容应以市场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项目为宜。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外科总护士长甘华秀则建议,“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成立延伸护理中心,来审核患者材料,以此评价患者是否适合居家护理,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派出相应领域的专科护士上门服务。


广东护理界一名资深专家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护士,出院后延续护理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团队。


她表示,首次上门护理,一定要评估患者的家居环境、病情和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这是医生和专科护士或居家护理师才能做的,否则会有公共安全和公众安全及患者安全的风险,也会给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带来风险。


在评估的基础上,医生或护士会出具医嘱或护嘱,制定照护计划,形成照护清单和具体的护理服务项目。



律师说法

“网约”护理发生医疗事故,各方责任如何界定?


全国律协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主任蔡海宁表示,“网约护士”仍然从属于医疗机构,并非隶属于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相关法律关系与传统诊疗模式相比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蔡海宁指出,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由于医疗机构的赔付能力较强,患者可直接向医疗机构索赔;平台的责任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并非当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护士若以个人身份私自在网约平台注册接单,则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胡圣根表示,目前大多数护士与平台并非劳动合同关系,而是依托平台,跟患者形成提供医疗服务的劳务关系,平台主要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在这种法律关系之下,“当医疗纠纷发生时,护士就成为责任的主要承担方。”


猜您想看:

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月薪破万!广东高校2019“薪酬榜”出炉


11年了,杨永信的临沂网戒中心终于关门


来我们公司吗?不能生孩子那种


打卡最新“网红”!广东博物馆出的“古埃及风”彩妆、爆款蛋糕试过吗?


兰博基尼超速300%,追尾摩托致1死1伤!肇事男子称“每月花9万租的”


撰文 |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李秀婷 龚春辉 黄锦辉

编辑 | 朱丹 冯仕妍  

校对 | 居伟强


------------我是送福利的分割线----------


做拍客 赢千元大奖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南方+拍客小程序上线

诚征优秀影像作品 


新闻线索、广东美景

身边趣事、创意影像

……

只要是你拍摄的原创作品

不限题材,不限形式

均可投稿


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南方日报、

南方+客户端、南方日报双微、

南方视觉等平台重磅呈现。

稿酬50~300元不等

最高可达千元

还将不定期举办主题摄影摄像活动,

为各发烧友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

(注: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南方+客户端共同所有)


还等什么?

快扫二维码参加吧!



如何参加往下看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步: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小南报料】后,点击“我要报料”。



第二步:填写实名信息并提交。


第三步:填写报料内容和上传视频并提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