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冷链安全大考:市场冰火两重天、运输断链仍存在

南方日报 2020-12-12


又一起!12月8日,海关总署官网显示,巴基斯坦进口1批冻白姑鱼的3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今年以来,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冷链”陡然成为热搜词。


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冷链该如何把好安全关……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



从严的监管、群众的担忧让跨境冷链运输受到冲击,但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也使国内生鲜产品的需求激增。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冷链运输行业整体仍在高速发展,疫情使其暴露出不少短板,正待行业、政府和企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在广州市品纳冷库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聂世月刚好完成对接,让企业把储存的进口水产品运走,这个在往年算是日常的情景,在今年却是隔三差五才发生。


在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冷链运输可能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新途径”这一观点不胫而走,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


聂世月根据运输量变化估算,相关企业的销售量起码比去年同期低三分之一以上。“不少货物都存放许久了,估计进货量也低了许多。”


阳江市高新区举办冷链企业新冠疫情防控应急处理演练。杨世华 摄


多起案例都在预示着,冷链物流的安全已不能再仅仅关注温控,还应把对各种病毒包括各种传染病的检测和防控,加入全程冷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未得到有效保证前,销售情况欠佳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被严控的冷链运输行业,就此遇冷。相反,国家加强对冷链、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短期的确对部分跨境冷链物流企业造成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有2个数据也可佐证冷链物流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冷链物流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比第一季度环比上涨117%,相比去年第二季度同比上涨49%,第三季度全国冷库出租面积环比增加18.03%。这与国内迅速稳定疫情,恢复经营发展有很大关系。


今年5月20日“广东荔枝”高铁专列首发,让越来越多的荔枝能够鲜味十足地飞到天南海北消费者的餐桌上。


在今年的广东荔枝产销季中,作为国内最大的荔枝产地——茂名高州市的荔农们享受到了“丰产又丰收”的幸福和喜悦。其中,承担着果粒分拣、预冷降温等多重功能的茂名荔枝产业园顺丰电商服务中心不可忽视。正是这条被前置的冷链,加上航空速递的“闪电”速度,让越来越多的高州荔枝能够鲜味十足地飞到天南海北消费者的餐桌上。


简单来说,冷链运输行业的“冰”与“火”,主要是由跨境冷链物流企业与专注国内市场的冷链物流企业分别承担。



与其过于聚焦跨境冷链物流企业面对的疫情带来的阵痛,不如关注在我国作为新兴行业的冷链物流,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要真说起来,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也就在近几年。而快速发展往往意味着野蛮生长,易导致冷链运输行业的不完善、不平衡。


在淘宝一家卖冰冻荔枝的网店,有顾客便给出了差评。“2日下的单,7日收到,打开后出现一摊水,荔枝全部都软软的,有的还破了皮,没敢吃,慎买。”


这种现象相信有不少人也碰到过,背后其实是因为运输过程中发生了“断链”,没有实现全程冷链。而“断链”原因很多,比如设备故障、人为关掉冷藏车冷机或快递员配送过程中操作不当等。


此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曾表示,目前,公路运输市场中很多企业还使用“冰块+棉被”的方式或者将普通车改装后从事冷链运输,使冷链物流运输环节出现“断链”问题,生鲜食品出现20%左右的腐损率。


但在冷链物流发展成熟的国家,腐损率并没有这么高,大部分处于2%-5%的水平。


冷链运输的高成本也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河源连平是中国鹰嘴蜜桃之乡,目前共有鹰嘴蜜桃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达4.5万吨,但桃农却因物流成本难以突破,难以搭上直播卖货的快车。当地一位桃农透露,一箱5公斤装的鹰嘴蜜桃走冷链渠道,寄往湖南要50元、到北京要83元,“而一箱桃子售价才120元”。



除运输环节,仓储环节也需要重金投入。民建广东省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广东人均冷库库容仅为0.068立方米,低于0.085立方米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90%的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状态运输,其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鲜农产品产量虽占全省65%以上,但冷库数量仅占不到20%。


有业内专家表示,冷库的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冷库是一个重资产行业,销区市场空间大,周转率高,冷库成本回收周期相对较短,“但仍然需要十多年才能回本,对资本的吸引力不强”。



解决“断链”问题的思路很简单,只要一开始便有投入,人们便会因为难以放弃沉没成本,转而持续投入。


所以,关键是要实现产地预冷,农户投入了资金在田间地头的冷库,自然更有意愿与能保障全程冷链运输的企业合作。而且,当田间地头有了冷库后,农户不再需要急着销售,相对较长的储存时间为产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材料,提高附加值。


农民有钱了,也能回馈到冷链运输企业上,成本回收期也能继续缩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所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


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此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标准,但大多为推荐性参考标准,缺乏强制力,在买方更为强势的冷链运输行业中,价格战难以避免,导致有些企业降低服务标准。



但今年10月,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如果执法有效,这将对物流运输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很大改观。


至于冷链运输的高成本问题,需要多方合作才能破题。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冷链运输工程,却是重资产行业,回收周期也长,若没有政策支持,很难吸引到足够实力的玩家进场。当然,政府也在努力,自从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作为补短板工程后,政府发行的专债确实减轻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规模化也是降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当前冷链运输行业集中度低,以广东为例,即使是排名前两名的企业,市场份额均不到5%。市场鱼龙混杂,行业内的评判标准也不完善,导致相对好的企业很难扩大市场份额。而行业标准的订立,需要有明显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形成行之有效的规范。


同时,农产品物流与普通产品物流的最突出区别是农产品物流是“活物”“生命体”的物流,必须考虑在物流过程中的生命呼吸、新陈代谢等问题。专业度不足,试错成本高,也会间接提升冷链运输的成本。


而要达到明显优势和专业,人才的配备是关键。



在冷链物流布局方面,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天眼查显示的全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冷链”的35581家冷链企业中,有7625家属于广东省,位列全国第一。今年,广东对冷链的投入并没有因疫情而受阻,反而出了不少大项目。


6月,广州港股份规划投资35亿元,全力建设仓容46万吨的全国最大临港冷链仓库群及综合性冷链物流分拨基地——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正式封顶;11月,惠州、湛江、阳江等地均开始动工冷链物流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在惠州博罗动工建设。梁维春 摄


冷链物流项目的大力推进,也是消费主体逐步转移的必然结果。


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这辈人,吃东西强调得最多的便是“新鲜”二字,但作为90后的同龄人,更多考虑安全、品牌、方便。


而使用冷链保存生鲜食品,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达到保鲜的目的,还能够有效地控制蔬果的呼吸作用、水分蒸发等,防止营养成分流失与减少,业内专家预计,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可能以后的产品买回来,洗都不用洗,直接加热就能吃了。


真是懒汉福音!


当然,要提升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信心,有效的溯源管理很有必要。在广东,不仅有企业自建的可追溯系统,更有覆盖全省进口冷冻肉和水产品的追溯平台。


企业方面,位于深圳的腾讯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在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的前提下打造了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该平台已在海南省、深圳市等地落地应用。


而广东在今年8月也上线运行“冷库通”,收集冷库经营者及时上报库存和新出入库的进口冷冻肉和水产品信息,实现对全省冷藏冷冻食品的靶向精准监管。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 | 南方+客户端记者 | 黄鸿基编辑 | 陈茜校对 | 冯志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