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 | 张桂梅最初的名字是“张玫瑰”,小时候也被说“笨蛋”

南方日报 2022-01-18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公布,张桂梅名列其中,评为“助人为乐模范”。


张桂梅为人所知的经历,大都从华坪开始讲起。1996年从大理喜洲来到华坪,她已经39岁了,人到中年而奋楫中流,于人生低谷中绝地重生,创造出事业和生命的双重奇迹。


张桂梅是怎样炼成的?


从平凡到非凡,让我们去认识一个“完整的”张桂梅,会受益更多……


从“玫瑰”到“桂梅”


1957年6月14日,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铁岭公社。出生地叫“赤玫火笼”,是满语,意为“开满野玫瑰的地方”。


张老师出生时,母亲已患有肿瘤——她一直身体不好,常病恹恹地躺在炕上。张老师说,如今自己身上的许多病痛,可能遗传自母亲。张老师和大姐年龄相差二十多岁,和三姐关系最好,父母年事渐高,得靠哥哥姐姐们供养。张老师的一个姐姐在新中国成立前被送人当“童养媳”,这也许是张桂梅日后想要帮助更多女孩走出大山的原因之一。


张老师年幼时身体就不好,瘦弱且经常咳嗽。她去上幼儿园,但因为睡觉时经常惊醒大哭,吵得别的孩子没法睡,又被父亲背回家来,成了整天到处疯、到处野的“五猴子”。上户口时,家里人报的是“张玫瑰”,但是管户口的同志不会写玫瑰,倒是会写“桂梅”,她的名字就这样而来。


上学了,张老师穿上大姐缝的新衣服和买的小皮鞋,高兴地忍不住跑到邻居家“显摆”:“五猴子”上学了!她在小学时就当上了班长,从二年级直接跳到四年级,显示出好强且敏感的秉性。



因为偶然被老师骂了句“笨蛋”,小桂梅之后就一直陷入在低落的情绪里,导致课堂走神,成绩也下降了。一天下午,她课前爬树捉了几只毛毛虫,悄悄塞进男同学的课桌洞里……这下闯了大祸,毛毛虫不但让课堂闹翻了天,还不幸蜇到了闻讯赶来维持秩序的教导主任的手。


于是小桂梅被免去了班长职务,放学后一个人朝家相反的方向独行,天黑时迷了路,一条坐着都比她高的狼出现,四目对视令人毛骨悚然——要不是被一个捡柴人搭救,小桂梅或许就喂狼了。由此,张桂梅深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张老师读初中时,读到的是红色书籍,那代人的纯粹忠诚和理想主义影响她一生。因为少年时主演歌剧“江姐”,张老师对江竹筠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把她当成自己的理想寄托,后来无论是丈夫病逝抑或是自己罹患重病的人生低谷,还是创办儿童福利院、女子高中筚路蓝缕甚至山穷水尽之时,年幼时种下的红色种子,始终是支撑她的“人生能量源泉”。


雪域高原上的历练与升华


1975年12月,张桂梅参加工作,在中甸林业局。中甸县后面改名为香格里拉市。



张桂梅刚到中甸林业局时,是在红山林场一工段干活,这也是最基层最一线的艰苦岗位。


张桂梅原来的同事说:“张老师的类风湿关节痛,十有八九是在一线落下的病根。”



住的差,吃的、用的也恼火。高寒山区吃新鲜蔬菜是奢望,冬季下大雪或夏季雨水多,物资都难以运进来。林场一线吃的最多的是土豆。偶尔到附近老乡家买只鸡,算是“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林场没有电,晚上无事可干,这对于一线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来说,真可谓十分孤独。


张桂梅挺了下来,还当上了女青年突击队队长。



张桂梅在一线的时间有两三年,后面因为文字能力和文艺特长,也因为踏实能干的口碑,她被调到局里机关工作。在机关历练的十来年,同样令她成长——让她以后管理一所福利院和学校时不至于太吃力。


后来,张老师去丽江师范学院读书,起初还有些犹豫,主要是年龄30多岁了,记忆力下降,压力大。但还是去了,因为她觉得当老师不读书深造的话,知识不够用。


1990年,张老师大学毕业后随丈夫去了大理喜洲。1997年,到华坪教书不久的张桂梅查出了重病,一年内肿瘤两次发作……



苍山洱海间的“人生变奏曲”


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学校,张老师对学生严厉又慈爱,要求班上样样争第一。她对学生家访从那时就开始了。


张老师上课讲半节,然后给学生讨论,有时候是张老师讲故事:她爱讲笑话,课堂气氛很活跃,班级成绩也挺好。张老师课间还放音乐,教学生跳彝族舞蹈,其他班的孩子羡慕地趴在栏杆上张望。



如今是大理州一名公务员的李绘宇,在喜洲一中读书时是张桂梅的学生。她当时正经历病痛,张老师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了很长一段鼓励的话。李绘宇看到那段话后,眼泪滴到作业本上,几个字都模糊了。她把这字一直保留着,宛如一件圣物。


张老师后来在沟通中,教育李绘宇:工作要吃得了苦,要受得了气,人要活得清高一点。还有一次对她说:你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呢!“我感觉张老师内心是有原则的”,李绘宇说。


爱人董玉汉如父兄一样呵护着命运多舛的张桂梅,给了她最甜蜜的一段婚姻生活。但也是他的癌症和猝然离去,给了张桂梅一记最沉痛的打击。但是,人生的悲凉和命运的连续暴击,从未让张桂梅那颗柔软的心变硬,她对学生还是那么好,对世界还是那么善良。


董玉汉去世后,张丽娟和杨天一等几个女老师住进张老师家,日夜守护着她。为了让她散心,她们拉张桂梅去歌厅,还动员她买裙子穿。而之前,张桂梅“天天就是那几件衣服”,更不会去歌厅。



睹物思人,张桂梅难免整天魂不守舍,她得离开喜洲一中了。命运将她抛向金沙江边群山中的一座小城——华坪。


1996年暑假,一辆客车在那漫无边际的群山中穿行,有时爬上山梁,有时驶入河谷,有时紧贴着令人胆寒的悬崖峭壁。客车上有位孤身女子,她神情满是疲惫——从大理喜洲到丽江华坪的路程,要走两天。这名女子就是张桂梅,二十五年后,她荣获“七一勋章”,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人民日报

主播 | 张轶凡

录制 | 黄泽伟

编辑 | 卓佩仪

校对 | 陈大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