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份手艺”,72岁的他坚守55年,培养众多高徒

19楼 2022-06-17

丁师傅的目光定在药丸上,两臂来回旋转竹匾,药丸摩擦间声音铿锵有力。72岁的他神色专注,仿佛手间有魔力能够极稳地控制住每一粒药丸。


药丸都变得“听话”了。

起模、泛制、筛选、盖面、成型,这些是手工泛丸的五大工艺。非遗传承人丁光明师傅,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手工泛丸的传承者。


胡庆余堂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企业,享有“江南药王”盛誉,旧时一年一般只招1~3名学徒。1966年17岁的丁师傅有幸进入到胡庆余堂。地上散落的零钱、路边倒下的扫把……老师傅暗自考察着学徒们的待人接物。

丁师傅在粉碎组干了近一年,从粉碎芝麻糊、晒药等小事入手,干些打杂的活,不断磨练心性。制丸组和粉碎组的组长都很看好“这个做事勤奋踏实的小鬼”。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技术,丁师傅听从建议,从粉碎组转到了制丸组。“师父做手工泛丸等技艺时,我就在旁边偷偷学习,下班了也琢磨着怎么做。”

打杂了两年,丁师傅有了偶然机会可以展示,他一上手,师父觉得很惊喜:“小鬼做得不错!”。“不错”是极高的评价,普通学徒通常需要耗费四五年的时间。

师父看他底子不错,又能沉下心办事,开始一步步教他做细药,一个月要做30种老药等。

1981年的泛黄笔记本,记录着师父传授的内容,白天有什么没懂的,晚上丁师傅会继续琢磨。“我自己很努力,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他坚持的理念。

丁师傅翻看1981年的学徒笔记

胡庆余堂四处悬挂了三百多块匾额,唯独“戒欺”匾向内挂在营业厅后,面对经理、账房,专挂给员工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


丁师傅还是学徒时,熬焦了一大锅制丸用的阿胶。师父要求他全部倒了,对他说:“光明,做事情要对得起人家,凭良心做事,做事不能马虎”。


他时刻心记师父的“戒欺”教诲,认真做事,避免再出差错。

胡庆余堂仍保留着拜师学艺的传统。“对待徒弟,他们做得好我心里高兴。犯了错,那是我的责任,我会好好开导教育他们。”

丁师傅选徒弟的标准,第一个就是“要学”,还要有诚心,需要踏实、爱钻研的品质。选药、制丸很多都需要凭经验,熟能生巧。

在胡庆余堂有一套严格的拜师收徒流程,只有给师傅敬了茶,磕过头,正式拜在师傅名下之后,才有资格称的上是师傅的徒弟。胡庆余堂的员工结婚时许多都是请师父做证婚人。师徒之间不仅传承手艺,更传承对匠师的敬畏。

丁师傅本来17年前就已经可以办理退休。他主动要求继续留在胡庆余堂国药号,哪怕不要工资,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介绍和展示手工泛丸的技艺,他说:“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份手艺”。


“我在家闲不住,现在带带徒弟,这门手艺需要继续传下去。”丁师傅培养了众多高级人才,胡庆余堂的中药高级技师队伍人数占到浙江的一半以上。


秉承胡雪岩的“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等祖训的诚信制药的精神,胡庆余堂以其品牌、质量和信誉,深深根植于民众之中。它更承载着中医药学子心中的梦想,能够来到胡庆余堂工作实践,仍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荣耀。


55年前那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跟着父母从绍兴来到杭州做工,靠着自身的踏实肯干,被领导看重,举荐到了胡庆余堂。

作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既是胡庆余堂成就了丁师傅,也是丁师傅传承着胡庆余堂老药工的传统工艺和精神。

两者像是水乳交融,共同在这变化的时代中以一颗不变的恒心,纯粹地向世人展现匠艺的魅力。

来源

19楼(my19lou)综合自19楼论坛

编辑:瓜子

审核:宛

在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绿果子】杭州遍地都是的小绿果,究竟有什么用?

杭州大热打卡地连夜通知:暂停网上售票!还想去的朋友们最新预约方式来了

浙江一地发现一密接者!急寻次密接者

浙江泳军一日四金,叶诗文一棒追回10秒!网友:这就叫一骑绝尘吧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原帖,加入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