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灰霾治理难在哪?中科院有何举措?权威回应来了!

2017-03-09 湖北之声
点击上方“湖北之声”,和我做朋友!


3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左三),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顾行发(左二),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贺泓(左一)接受专访,以“科学治理灰霾,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82xdg4py&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灰霾是什么?


贺泓:媒体上讲到灰霾现象时往往都用“雾霾”,这是约定俗成的词。其实,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现象,雾是自然的现象,而霾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排放和不利天气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污染现象。雾和霾有的时候是交织在一起的,叫“雾霾”也不能说错。但从科学上讲,我们重点研究的还是霾,所以我们的专项是叫“灰霾”。各地区的灰霾成因各不一样,各个季节也不一样。


中科院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一些重点地区灰霾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13年到2016年,灰霾的浓度大概降低了30%以上,在有的地区最高降低了50%以上,在有的地区只降了5%。不过,有时候,局部地区有加重现象。


主持人:有所改善,是在慢慢好转过程中?


顾行发:总体来讲是在好转,但在冬季来讲,任务还比较艰巨。我们要精准治霾,要用卫星把时空分布搞准,这是治霾的第一步。


主持人:您认为现在灰霾治理的难点在哪里呢?


贺泓:灰霾治理的难点主要是在成因的复杂性。我们发现,排出来的污染物,原本是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化学过程会变成二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特别是在一些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在一些复合污染的情况下,二次颗粒物有爆发增长现象,短期内快速上升,我们了解了一些规律,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弄清楚。


主持人:中科院在治理灰霾上会提供哪些科技支撑呢?


白春礼:第一,作为第三方,进行大气环境观测和大气灰霾模拟与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中科院已经在全国布设了40多个站点,组成了大气质量的观测网,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关中等区域。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环境、光学、激光雷达等测量大气灰霾的专用设备,对PM2.5的浓度、化学成分、气态污染物和大尺度传输开展长期的、立体的联网观测。围绕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预报预警的需求,中科院还自主研制了一个新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第二,研究灰霾的生成机制。准确认识灰霾的生成机制和灰霾演变的规律,是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关于PM2.5的来源和成因,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季节,有很大差异。


我们现在是复合型污染,不是单一污染物造成的。所以,灰霾治理需要综合施策。我们将致力于对PM2.5形成的机理、演变的规律做深入的研究,为政府灰霾治理提供科学的支撑。


为了加强大气灰霾的追因与控制,中科院实施了先导专项,这个专项已经立了4年,今年第五年了,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


第三,针对大气污染物源头减排的迫切需求,积极组织大气污染控制的前沿技术研发。比如在工业锅炉方面,我们的脱硫脱硝还有细粒子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热电、钢铁行业;在机动车方面,我们主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系统,现在已实行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还针对散煤燃烧造成的污染,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煤炉,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山东等一些地方做了示范性推广,这能够减少黑烟的排放。


今后中科院将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大气污染的特点开展高效控制技术和设备研发,并加快推动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希望为实现大气污染源头减排提供更加有效的基础知识和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最新!关于萨德、南海、台湾…王毅部长霸气回应!


这六件“小事”,是习近平关心的大事!看哪些事儿成为习总书记的牵挂…


这里有首“藏头诗”,带你看总理报告如何 illuminate(照亮)我们的2017!


点个赞吧!小编能涨1毛钱呐~ 



来源:人民网

编辑:潘文莉

审核:黎学明、李军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