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日快乐,武汉长江大桥!感谢你陪伴我们60年…

2017-10-15 湖北之声 湖北之声


"大桥60年 生日快乐"

10小时接力网络视频正在直播中

今天是武汉长江大桥60岁生日,湖北之声联合长江云开展“大桥60年 生日快乐”的10小时接力网络视频直播。5名主播,在大桥上随机采访大桥建设者、大桥守卫者、大桥养路管理员、江城市民、跑桥的运动爱好者、游览观光者…直播正在进行中,欢迎关注!

 直播时间 :早上10点到晚上20点

 直播平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湖北之声微信公众号、长江云 客户端



60年前的今天(1957年10月15日),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在举国期盼下正式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国的桥梁建设和交通格局正式开启新的篇章。60年风风雨雨,武汉长江大桥见证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中国人对这座桥有着别样的深情,太多值得讲述的故事。

武汉长江大桥六十年大事记

1955年9月1日

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1957年5月4日

大桥钢梁顺利合龙

1957年10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提前2年建成通车

1957年

中国邮政发行武汉长江大桥内容的邮票,图案内容为大桥侧景和大桥鸟瞰,共发行1700万枚。

1962年4月

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将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正面图案,印制在贰角人民币上。

2002年8月至9月

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首次大修。中科院专家测评,大桥寿命在100年以上。

2006年2月13日至2007年2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首次实行单双号限行。

2008年5月31日

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途径武汉长江大桥,大桥桥面分时段进行交通管制。

2011年6月6日

一艘万吨级油轮迎面撞上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大桥安然无恙。

2013年5月3日

武汉长江大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2016年3月4日

建成59年的武汉长江大桥开始第二次大修,工程持续28天。

2016年4月10日

首届武汉马拉松开跑,武汉长江大桥实行交通管制。

2016年9月

武汉长江大桥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今天建成通车60周年

刘浩然是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副主任,他告诉记者,从1967年开始,几乎每10年对大桥进行一次体检,而最近的一次大规模体检是在2016年。

刘浩然介绍,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建造的首座公铁两用横跨长江的钢梁桥,自建成通车以来,这座大桥虽历经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撞击,但至今仍十分健康。最近一次的大桥“体检报告”显示:目前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10万立方米流量和5米流速的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24805吨钢梁和8个桥墩无裂纹、无弯曲变形,百万颗铆钉未发现松动,全桥无重大病害。刘浩然:

从2016年监测的结果来看,当时专家的意见是状态还是比较好,满足使用寿命一百年的要求是没问题的。

大桥建成后,武汉陆续建成了“八桥一隧两轨”,逐渐分流了一部分过江压力。但是从数据来看,目前武汉长江大桥每天仍有300列左右火车通过,平均不到5分钟通过1列;每天仍有来往汽车10万辆左右,平均每分钟约有70辆汽车通过。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宪尧认为:武汉长江大桥不但打通了中国南北联系大动脉,奠定了“武汉三镇一线牵”的交通格局。同时也让武汉市以大桥为圆心形成内环,带动了整个武汉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无论六十年前,还是六十年后,大桥从未退出,也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大桥,一起走过的日子

1670米,一头连着龟山,一头连着蛇山。武汉公交电车1路司机熊大顺,在这座桥上来回奔波了28年。早上六点开始,熊大顺便驾驶着电车,开始跨越武汉三镇。必经的长江大桥要开车往返四趟,过江八次。


如果以一年300个工作日计算,他和这位“老朋友”的相会,已经超过了三万次。28年了,大桥两岸的变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而熊大顺也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中年大叔。就像一个日夜陪伴的亲人,熊大顺对大桥有着一种浓浓的依恋。熊大顺:

每天面对它,对于武汉人来说,是一种情怀,希望它使用期限越来越长。

▲熊大顺是武汉公交电车一路司机,工作28年,和大桥“约会”累计超过三万次


武警武汉支队16中队排长刘威入伍11年。十一年来,他每天都和战友们守护着大桥的平安,大桥上的14个哨位,都留下了他与战士们的身影。刘威已为大桥站岗超过16060个小时。刘威:

白天要走三次上桥,然后晚上要走两次上桥,加起来就是一白一晚一共五次上下桥、上哨,包括我们每次都要走长江大桥下面的扶梯,扶梯那个楼梯阶一共有236个,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572级台阶。

1957年8月8日出生的武汉市民常建军,与大桥同龄。今年60岁的他,与历经风雨依然挺立的大桥一样,保持着年轻的活动。去年他参加了首届武汉马拉松,今年“汉马”恰逢大桥建成60周年,常建军又参加了,他说当他在大桥上,拿着大桥60岁生日快乐的旗帜与大桥合影时,自己仿佛回到了年幼的时光。常建军:

小时候大人带着我们出去玩,到大桥跟前,在桥底下照一个老照片。在桥头堡的下面,武汉人自己在那里都得去照个相。

▲常建军今年4月武汉马拉松期间与大桥合影


抹不去的大桥情结

62年前的那个夏天,为了建设长江大桥,新婚三个月的王秀峰和妻子从天津新河基地材料厂调到武汉。


据了解,1954年到1956年,长江大桥建设进入紧张的关键时期,全国支援的人力、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武汉。


六十年一甲子,昔日的建设者们,如今已经满头白发。大桥的工程细节,刻在了王秀峰心里:

每一根米字钢梁,立柱16吨,4个斜杆9吨一个,下悬36吨,上悬35吨,到现在我都记着呢,桥上的这些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湖北之声记者采访大桥建设者王秀峰


王秀峰说,这一生中最让他心潮澎湃的,就是他架设完最后一根钢梁,大桥由此建成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那个场景可热闹了。我操作下悬吊机吊着钢梁,钢梁上扎着两个大彩球,稳稳当当落在最后一根钢梁,当时一落下来,底下鼓掌声,锣鼓喧天。我这上悬吊机,吊着鞭炮,那鞭炮响了一二十分钟。

青春正盛到耄耋之年,从两口人来武汉,到一个大家庭祖孙四代24口人都在武汉,王秀峰夫妇的一生给大桥做了生动的注脚。

▲湖北之声记者与大桥建设者王秀峰和妻子郭仕珍合影


在汉阳桥头堡,伴随着轮船的汽笛声,火车的呼啸声,长江大桥留下了一代人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也铭刻着这里的人们60年挥之不去的大桥情结。大桥社区共有8700 多人,3400多户,七成以上的居民都与大桥建设有着深深浅浅的联系,大桥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熊强:

谈起大桥,生活在这块的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骨子里的自豪,一种桥文化的自豪,一种为社会做过贡献的自豪。

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过去了,一座座跨越长江的桥梁相继建了起来,但武汉长江大桥的荣耀值得我们再一次提及,而这份荣耀也属于为了大桥建设奉献青春和力量的建设者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三代建桥人 筑梦一甲子

每天傍晚,84高龄的刘长元老人都会到自家阳台上看看大桥。蛇山下,百舸横江、汽笛互答的施工场面仍然历历在目。那是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刚刚开始动工,他还是个刚刚毕业的年轻学生,在工地上当起了徒弟。上级提出的口号是“建成学会”,苏联专家组是名副其实的老师。1993年,在武汉长江二桥的建设工地,刘长元再次见到当时苏联专家组的组长西林。刘长元:

那个时候他讲了一句话,他说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你们是我的学生,这一次我来了看了以后,现在你是我的老师了。

▲中铁大桥局原副总工程师、85岁老人刘长元接受湖北之声记者采访


从建成到学会,再到创新,第一代建桥人以工匠精神担负起了“天堑变通途”的历史责任。而对中科院院士、中铁大桥院董事长秦顺全来说,新一代建桥人的担当和成就则体现在“跨”字上:一个是“跨海”,另一个是“跨度”。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世界级大桥都实现了新的跨越,秦顺全首创的斜拉桥建造技术体系,以及主持的跨海大桥箱梁整体架设成套技术研究,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秦顺全:

应该说我们在大跨度桥梁上面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我们斜拉桥来讲,我们中国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我们自主设计和建设跨海大桥,完全掌握了跨海大桥的建设和装备方面的技术。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顺全


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80后建桥人则越来越频繁地走向了海外。说起这些年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的“湖北造”大桥,大桥局海外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肖伟认为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还得是正在建设中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桥梁工程。肖有一个梦想:用优质的桥梁工程擦亮“中国制造”品牌,进而实现中国标准的输出。


桥的传奇必将永恒

刘征 | 文

武汉长江大桥今天建成60周年。抚今追昔,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建桥之都”,前苏联专家带出的中国徒弟,如今已走向世界各地,修路架桥。如果没有当年苏联援建专家们的言传身教,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走向世界的脚步,不可能这么快、这么稳;受益于“中国牌”大桥的地球人,也不可能这么广、这么多。


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谛,在一座历经60年风雨的大桥身上,得到了生动地体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60年前如此,今天如此,将来也必定如此。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跨越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的天堑,搭建一条沟通你我、拥抱彼此的桥梁,中国正不断提供着中国方案,贡献着中国力量。一座座打着“MADE IN CHINA”LOGO的大桥,在“一带一路”上,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上,飞舞着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


从青藏高原唐古拉雪山流淌而下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滚滚长江,奔腾千山万水,最后投入浩瀚无边的太平洋。一滴水可以融入世界,一座桥可以跨越千年。还有3天,党的十九大就要胜利召开了,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我们坚信、我们祝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桥的故事还将续写,桥的传奇必将永恒!

60后的青春,70后的童年,80后的匆匆一瞥

大桥在很多人的人生中都刻有挥之不去的印记

这座桥,牵动着一座城的心

让我们一同为它祝福

  大桥,60岁生日快乐!

出品:

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


   监制:

洪燕


   策划:

刘征、温少海


执行:

柳芳、高波


记者:

刘征、李一凡、向秀、李维佳、张瑞芳、刘爽

马艳、赵欢、刘成璐、彭睿、沈雅洁、何伶凌

周漫、胡佳、金若晗、宋丽娟


  本期新媒体编辑:

李爽、李军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