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家住在解放路丨哈尔滨解放街上的科普公益图书馆

杭州之声 2020-02-15


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今天

杭州之声继续推出

由全国70家电台联合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腾讯新闻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今天我们走进的是哈尔滨解放街,听听哈尔滨解放街上科普公益图书馆的故事。


解放街上的科普公益图书馆


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解放街腾达家园2号的一处半地下室门市房里人流不断,不到300平方米的屋子里,150多把椅子都不够用,虽说人多,但屋内并没有嘈杂的声音,每个人都沉浸在书海里,享受着愉快的阅读时光。在这里,读书、借书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还有不少学生自发当起志愿者,帮忙将书籍分类、归档,这里就是家喻户晓的双城区科普公益图书馆。


各年龄段的读者在这里看书


干净明亮的屋子里,桌边坐满了各年龄段的读者。有位看起来年龄很大的读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介绍,她是这儿的“常客”,每天都来,雷打不动。通过聊天,我们了解到原来老阿姨已经70多岁了:“我每天都来,这里每天也有很多人,我感觉来到这很充实,看看书,是个陪伴,天冷了,他们还给我准备热水。

60岁的老付每天都会来图书馆“报道”,一番“巡视”后,笑呵呵的走出去。“十多年的心愿,终于完成了”老付心想,这辈子没白活。原来啊,他就是这间图书馆的主人——付科举。

图书馆主人——付科举


时代发展迅猛,而东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下岗潮。1991年,付科举与妻子双双下岗。家里姊妹多,父母收入微薄而又体弱多病,日子过的非常窘迫。失去了工作,就要寻找生活出路,那时的解放街路不宽,人也少,两面都是矮矮的民房,几乎没有商业业态,迫于生计,付科举在解放街口做起了摆书摊的生意。




白天摆书摊儿,晚上赶夜市。星期天去农村赶大集,每天都天不亮就走,太阳落山才回来,中午啃个面包,饿着肚子蹲市场是常有的事。有一回,去镇上赶集,半裸上一千多斤重的书把三轮车压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它往返几十里找人才把车修好,当他和妻子拼命瞪着三轮车回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那年夏天,付科举去承旭公园摆书摊儿,上午还是瓦晴的天,下午就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当他与妻子刚收起书摊儿的书,顷刻间狂风夹着大雨一起袭来,将三轮车盖书的塑料布先起老高,他与妻子用身体在狂风暴雨中死死压住塑料布,足足挺了一个多小时。当风雨过后,夫妻俩造成了落汤鸡,在寒风中打着哆嗦。大年三十,别人家在忙年,唯独他家冷冷清清,他和妻子仍在集市上摆书摊儿,数九寒天,手脚常被冻伤,但他俩都全然不顾,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么多年,老付一直有个心愿,开一家公益图书馆,供热爱阅读的人免费读书。正如他所说:“本来做这个公益图书馆,就不想让别人知道,就寻思随便做一做,大家伙谁乐意看谁看吧,我儿子儿媳妇我们全家都乐意做这个事儿。”为了圆梦,老付一直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一点点的积攒着资金。自2015年起,手里有了些积蓄后的付科举把大半辈子积攒的家底拿出来,在解放街创办了首家私人“科普公益图书馆”,他说,我这钱是大伙送来的,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付科举这个名字也使他确信的认为,这辈子肯定跟书有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对书籍的热爱。他说自己没时间看书,但特别喜欢书,可能和这名字有点关系,付科举,那时候起的是马克思的克,实际应该是科学的科,过去有科举制度,虽然他没当上状元,但是他为这些状元做了一些事,就特别知足。




“我这钱哪来的,都是人大家伙给送来的,但是我把这个书免费让大家看,回报社会,回报这些学者读者,不更有意义么?”老付说,让孩子们在我这看书,过个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等这帮孩子啥时候回到双城,再回到这图书馆,都长大成人了,说不定就有当领导的、当科学家的、当不同角色的,回想起当时在这看书学习,得了不少知识,那咱就知足了,咱这真是没啥渴望也没啥渴求,就是寻思真正的说是让这帮孩子,看点好书,别天天鼓秋那电脑,鼓秋那个手机,天天上社会讲究吃喝玩乐,有点正能量,那是最有意义的。



27年的时光,老付一家见证了这条解放街由矮矮的平房到高楼拔地而起、各种商业经营业态逐渐红火的过程,更见证了解放街一步一步的变迁和繁荣。这27年的精心经营,使得老付在解放街上的图书馆由一家变为了三家,这条并不算长的解放街,亲历了老付一家生活的点滴,也延展了人文精神的宽度。为了使偏僻农村都能够读到书、读好书,老付又出资二十余万元,分别在公正、杏山、韩甸、水泉、兰棱等五个街道和乡镇创建了公益图书分馆和书屋,自图书馆创办以来,农民的孩子读书的多了,上网吧的少了,形成了一个全民读书的好习惯




阅读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和创造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从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解放街上的私人科普公益图书馆在近些年获得了不少荣誉,2017年呗哈尔滨市文明办、哈尔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爱心图书馆”,2018年被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更是获得了哈尔滨市第三批“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荣誉称号。面对政府给予的荣誉,老付有话说:“也不想大吵大嚷的,没想到跟社会接轨了,现在就提倡阅读么,习近平主席也提倡阅读,咱们和国家还接上轨了。咱们是非常感谢政府对于咱们的关心关爱和支持,还给咱们这样的荣誉,但是呢,说句心里话,咱们是用心去做人做事,咱们无所图。你要是为了名誉为了利益去做事去,就失去真正的人心和效果了,人现在差啥,就差这正能量。我一上图书馆,一看这帮孩子在那看书,我这心那热乎乎的,可高兴了。”




言谈之间,老付向我们透露今年下半年他的一个计划,就是给双城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再建一座公益图书馆,让有残疾的特殊儿童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氛围。

“现在大家都是低着头看手机,哪有时间读书啊。”问到建立公益图书馆的初衷,老付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已经将纸质书本遗忘,他希望让大家能回归到传统的读书时代。如今,看到图书馆内不管男女老少都沉浸在书海里,老付觉得即使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已经将纸质书本遗忘,低头的是大多数,好像很忙的样子。也有人抬起头来四处张望,像是寻找着一种曾经丢失的东西,有的人应该明白,那可能是在寻找曾经端坐在光亮的教室里沙沙翻书、朗朗读书的青春。解放街上的这家私人“科普公益图书馆”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关乎情怀,它希望让大家能回归到传统的读书时代,让浮躁的心变得沉稳。


哈尔滨解放史料链接:

七十三年前,也就是公元1946年4月28日,沦陷了14年零81天的哈尔滨解放了!距此5195天之前的那个除夕夜,坚持了三个月的哈尔滨保卫战失败了,日军开进并占领了哈尔滨,1932年对哈尔滨来说是一个噩梦,那一年哈尔滨人丢掉了家园,难民像那一年泛滥的松花江水一般涌向南岗、香坊,那一年瘟疫横行、民生倒悬。时间来到1945年8月8日,雅塔尔会议之后,苏联最高统帅部正式对日本宣战,第二天0点10分正式开战。苏联红军共150多万人,从黑龙江省东、西、北多路分别突破关东军防线,进入中国境内展开全面进攻。关东军全线溃败。8月17日,关东军通过广播向苏军求降。

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向哈尔滨市空运了158人的空降部队和800公斤军用物资。次日苏联远东第一集团军陆上先遣支队抵达哈尔滨。与此同时,苏联红军阿穆尔舰队沿松花江行至哈尔滨。随后苏军水兵在中心广场举行阅兵式,水兵们以整齐的步伐走过街道。盘踞在哈尔滨14年之久的日本侵略者被赶走了!

1946年4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开始包围哈尔滨,并根据形势发展逐渐缩小包围圈,进入七个区。在我军强大力量的威慑之下,国民党接收大员感到大势已去,请求随苏联红军撤退部队去苏联,并经海参崴绕道回到国统区。国民党仓惶逃离哈尔滨后,哈尔滨各界代表130人致电东北民主联军,请求“贵军迅速进驻市内,以维治安,而慰民望,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市,在几乎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和平解放哈尔滨。这一日,哈尔滨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奔走相告,手持小旗,高呼“欢迎人民自卫军进驻哈市”的口号,哈尔滨人民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幸福之中。从此,哈尔滨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成为我党在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双城解放街链接:

八一五光复之后,苏联红军进驻双城,在双城当时的北二道街(现解放街)建立了苏联红军卫戍司令部,不久,山东老七团在王奎先率领下从哈尔滨乘火车到双城堡火车站,进驻到北二道街(现解放街)的育才小学(现实验小学),后来这条街得名解放街,这条街应该是黑龙江省甚至是全国来说比较早叫解放街的一条街道。现如今的解放街一侧为古朴的低矮民房,另一侧则是高楼林立,各种商业业态日益繁荣。

原东北军政大学双城上干大队旧址


东北军政大学双城上干大队旧址如今的模样

原东北军政大学双城上干大队旧址、如今院里的模样!


如今的解放街


如今的解放街

《我家住在解放路》同名主题歌 

词曲作者:王鸣铎  演唱:黑龙江音乐广播 朵朵


明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将刊播

三亚解放路上的守护神:陈开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