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解小区难题有一套!他们的做法让居民都点赞 | 小巷总理说

杭州之声 2021-04-15












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奋力开创

具有杭州特点的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FM89杭州之声推出第二季《小巷总理说》

一起倾听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
一起面对面探讨基层治理难题










上线街道及社区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钱塘新区白杨街道——伊萨卡社区

 嘉宾 上城区小营街道社会事务科负责人黄颖(右二)小营巷社区书记曹琛(右一)钱塘新区白杨街道党工委书记李跃清(左二)伊萨卡社区党支部书记唐浩(左一)


本次上线的两组街道社区,

一老一新,各具特色,

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带来怎样的干货呢?


白杨街道是钱塘新区唯一的一个城市型街道,总人口约47万,常住人口却只有9万,由于区域面积大、外来人员集聚,前些年小区治理出现过不少的问题:小区自住率低、业委会成立难、矛盾纠纷不断......两年多来,街道积极开展基层治理的探索和实践,让问题小区变成了和谐家园。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2016年,杭州市质监局发布了电梯故障次数最多的10个小区,白杨街道伊萨卡国际城位列其中。2017年以来,在白杨街道的指导和推动下,伊萨卡社区构建了一套新的议事协商机制——“三方协商 六方联动”,让小区居民共同商量,共同管理小区事务此一来,老生常谈的电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居民郑女士:像我们那幢经常出现故障,坐的时候突然咣铛一声很吓人。现在高层、底层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维修,业委会、物业、社区多次去协调,排查每个电梯的故障,基本上已经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60岁的蒋先生是伊萨卡国际城的首批购房业主之一。他说,之前小区里来得最多的是两种车,一是警车,二是消防车。而现在小区的消防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居民的安全感也越来越强了。这几年下来,变化非常大,也没怎么听到警车声了,早晨起来都是鸟叫声。


白杨街道社会治理经验分享

白杨街道党工委书记李跃清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我们有两条措施:一是探索“党建+业委会”模式,抓实业委会党建。在社区党组织架构下建业委会党支部,实现42个住宅小区党建全覆盖。二是探索“党建+网格”模式,抓实网格化党建。以平安综治网格为基础,在20个社区党组织下建立99个网格支部,把“网格红旗”插进楼道。


创新社区治理方式

街道每年都组织开展“一社一品”创建,打造社区治理品牌。除了伊萨卡社区的经验,还有美达社区的“居民议事厅”自治平台;海天社区的“益居湾”品牌;东湾社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模式等。


加强必要硬件支撑

扎实推进智慧门禁建设,试点推进人脸识别系统,目前已在52个小区建成投用3282扇门禁;深入开展智慧安防小区创建,目前街道已建成首批20个智慧安防小区,三年内辖区所有小区将全部建成;大力实施消防提升工程,给11个重点小区增配电动微型消防车、34个消防屋,同时对5个微型消防站装备进行提升改造。


构建和谐共融居住环境

一方面通过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来凝聚人心,目前街道有社会组织132家;另一方面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来凝聚人心,街道已连续8年举办文化艺术节。



与“年轻”的白杨街道不同的是,小营街道年代久远,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全国唯一的基层街道,下辖12个社区,人口不到10万但密度较大。街道一直以“色、最美、健康”作为街道特色,在“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红巷精神”引领下,以居民自治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江南红巷”的居民生活是怎样的?


在小营巷社区有一支“红巷老舅妈”服务队,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甚至是法律维权,只需一个电话,“老舅妈”就会上门解决。“红巷老舅妈”服务队是通过个人自愿报名和社区推荐,由街道从居民中挑选出热心志愿者组成的。孙玲美就是其中之一。帮助社区解决一些邻里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解决不了你再找社区,帮社区减轻一点负担。



现在,居民们又自发组织开展了“绿化小区”的工作,居民自发组成工作小组,每人对每一处绿化带进行维护,社区的整体绿化情况大有改观。居民吴小春说,现在不仅居住的硬件设施提升了,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大家都有了归属感。把小营巷当成一个大家庭,感觉到在这里生活是蛮开心的。


小营街道社会治理经验分享

上城区小营街道社会事务科负责人黄颖




搭建民主协商平台

近年来,小营街道建立了多个品牌工作室和民主协商平台。如小营巷“红巷老舅妈”、金钱巷社区的学习小组、老浙大社区的“马奶奶工作室”等,都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社会问题中发挥了居民自治的作用。另外,在推进老旧小区“微更新”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请大家一起来协商小区治理。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一方面街道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资源协调等基础功能;另一方面,不断培育为老、助残、救助帮困等类型的社会组织,目前街道注册备案的社会组织两百多家。我们12个社区已经有9家建立了老年食堂,都是由社会组织来运营。


调动辖区企业资源建立联动体系

除了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我们还调动辖区企业参与到社区建设中。近几年推出的“最美公益伙伴”,就是让社区和居民提出在社区治理中的问题或一些民生实事项目,由辖区企业进行结对,来解决问题和困难。



小巷留言板

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问题
居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并在节目中得到了答复

活动场地少、社团单一


伊萨卡国际城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户籍人口约4000人,流动人口约12000人,是个大小区,但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与场地硬件设施间的矛盾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底入住伊萨卡国际城的郑女士直言,小区目前的活动场地很紧张,居民想活动也只能在小区里转悠闲聊。

平常我在小区里走的话经常看见有很多老人,带着一些小孩子,他们想有一块集中的地方让小孩子活动,老年人也有个休憩的地方。


伊萨卡小区里老年人口不少,如何让他们在小区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不少老年居民关心的问题。手工社是伊萨卡小区里小有名气的课程,很多小区里的居民都慕名前来学习。但兴趣爱好这事儿众口难调,居民蒋先生就认为,现在的小区文体社团比较单一,希望可以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增设一些团队。


我们整个社区有万把人,都是来自东南西北,娱乐活动应该更全面,比如说腰鼓队、太极队,多方面拓展一些。


 书记答复 



伊萨卡社区党支部书记唐浩:

活动场地的问题我们去年也在考虑。在白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我们社区去年租下了小区中心一个1600方的会所,用来打造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心根据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理念来设计,春节以后正式对外开放,居民可以来中心打球、唱歌跳舞、烘焙等。


“省级文化强镇”是我们白杨街道的一张新名片。近年来我们伊萨卡社区也培育扶持了手工社、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班等诗十余支文体团队,成效也很明显。今后社区也一定会不断去挖掘小区更多的文化达人。


停车难、路面不平


小营巷社区是上城典型的老小区,记者了解到,在小区里面,停车无序、外来车辆长期挤占社区内的车位等问题,使得“停车难”逐渐成为了小营街道老旧小区居民的心病之一。

居民金先生:我们这个小区停车难,车库没有管理人员的。


记者发现,小营巷社区道路比较狭窄、不少路段铺设了青石板,有些青石板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有凹陷,导致路面不是很平整。

居民张碧钰:小区老年人比较多,路灯有时候亮,有时候不亮,路又不平,晚上和下雨天比较危险。


书记答复 



小营巷社区书记曹琛:老旧小区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现在也在和居民商量沟通“微更新”的改造问题。通过项目改造,慢慢地把一些院落的门打开,首先保证车子能进能出这样的循环,等到春节以后,我们会专门召集居民代表开会制定方案。关于路灯的问题,去年我们街道和社区已经引入了“红管家”准物业,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相信今年我们的准物业服务还会再提高一个台阶,让老百姓觉得这个工作能够做到实处。


来源:杭州之声记者朱乐艳、章凯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叶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