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与"机"并存!任正非谈华为未来:除了不让资本进来,其他什么都可讨论

21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6-0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我们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任正非说。


另外,昨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操作系统OS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于明年春天将可能面市。这套系统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和智能穿戴等设备,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所有Web应用。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倪雨晴 深圳报道

编   辑丨林虹、陈思

图片来源 / 图虫

华为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美国的禁令和科技的博弈直指华为核心业务。


5月21日上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总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国内媒体的采访。身着蓝色西装,白色衬衫,75岁的任正非一如既往地笑容可掬,精神矍铄。


现场,有关华为的所有热点问题,任正非不回避,不虚饰,坦诚、直率。当进行到两个小时后,主持人担心任正非累了想结束采访,任正非却说:“没事,大家有问题继续问。”


今年,任正非更多地走向台前,美国的“封锁”也更加凌厉。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没有美国政府的许可美国企业不能给华为供货。5月21日,美国又宣布对华为禁令推迟90天实施。


但任正非却对记者说道:“90天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过去这些年,我们要感谢美国公司,教会了我们走路。大量零部件、器件提供给我们。现在很多美国公司在帮我们说话,美国企业和华为是共命运的。美国政治家低估了华为,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封锁的路线,来对中国ICT产业进行降维打击,并且做好了自己也元气大伤的准备。


任正非表示,5G领域不受影响,也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同时他强调:“我们永远需要美国芯片。如果美国企业去华盛顿申请我们的东西,我们还是会卖给它。华为是没有供应困难的。”


这场围绕半导体、5G的人类底层技术战,还在继续。



技术封锁和人才竞争


2007年以来,美国对华为的围猎就没有停止过。对华为身份的质疑、对安全问题的审核;从拒绝华为的5G设备,到切断上游供应链,2019年华为又到了特殊的“战时状态”。


为何华为、中国市场让美国感到威胁,不惜全力进行技术阻击?回看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也有过半导体大战。


相较而言,日本是一个拥有高技术的小市场,而中国是拥有高技术的大市场。在具备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内部市场巨大,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甚至在不拓展外部市场的情况下,也可以活下来。


这让一直垄断尖端技术的美国感到恐慌。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美国只剩下技术封锁这个路线,同时也是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进行战略试探。


有不少半导体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各种各样的技术封锁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


美国杜克大学终身副教授陈怡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美国本来就是要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逼迫产业链转移。同时,美国刚出台了新的绿卡改革方案,对中国、伊朗等国家的留学收紧,对技术人才绿卡放宽。


在华为被列入清单的同一天,美国绿卡改革方案出台,以技能为基础的移民配额从12%上升至57%。人才的争夺战越发激烈。


华为能够发展至如此规模,离不开任正非一开始制定的人才策略。创立初始,就高薪招揽人才,用高收入刺激高技术人才。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也是独特的,这也是高科技人才现在还源源不断进入华为的重要因素。


人才的抢夺才是真正的竞争。如今在海外,华为拥有多个研究院,聚集了全球的科技人才。


在采访中,任正非也说道:“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人类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中,有50%左右是华人,如果他们受到排挤,拥抱他们进入中国,他们就会在底层平台上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真实实把优秀人才引进来,对我们改革是好的。如果还是强调自主创新,就会浪费非常多宝贵时间。”他说。



千亿研发炮击“城墙口”


事实上,华为很早就学习并引进美国企业的管理制度,任正非也曾带领团队前往美国企业学习。如今“师傅”却来封锁这家穿过“美国鞋”、又“中西结合”的企业。而华为又如何接招并进行反击?


任正非作为深谋远虑的老一辈企业家,眼光长远。首先,华为很早就在践行IBM管理模式(连续性模式)和备胎策略。


任正非说道:“第一,业务连续性和‘备胎’是一致的,备胎就是保证在车子抛锚时换一个轮胎还能开。连续性也是一步步实现的,其实很多东西已经投产了。投产的时候不排外,外面的货订一半。我曾经有篇文章说,每年至少买高通5000万套芯片,因此我们从来没有去排斥和抵制。”


任正非表示,“备胎”现在变成一个新名词,在华为公司是很正常的行为。在美国发禁令的那天晚上,海思总裁何庭波在致员工信中表示,之前的备胎,一夜转正。“她憋不住了。这些年她很难受,做那么多年都不能把脑袋昂起来。”任正非说。


任正非也提到,海思永远不会独立,它就是主战部队里的“加油车”、“担架队”、“架桥队”,不是主战部队。


同时,任正非也在辩证地看待备胎问题:“如果都用‘备胎’,就是体现了你们所说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们想朋友遍天下。‘备胎好用,为什么不用?’‘备胎、备胎,胎不坏,为什么要用?”


对于研发的投入,是华为的另一条护城河。


对于备胎的资金投入情况,任正非表示:“实在是太多了,我说不清楚。‘正胎’和‘备胎’的预算和人力编制是一起拨给他们的,以前预算分配以‘正胎’为主,现在以‘备胎’为主。”


“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十人、几百人对着这个‘城墙口’,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攻这个‘城墙口’,总会把这个‘城墙口’攻开的。而且我们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他说。


除了有Plan B和持续研发,华为也呈现了开放和强势并存的姿态。今年以来,不仅任正非多次走向台前和外界对话,阐述华为的立场和策略。华为也邀请了更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甚至开放股权屋供记者查询。

任正非(资料图)


新一轮挑战


从整体来看,华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2018年,总营收跨过了1000亿美元,手机业务在全球稳定在前三,5G技术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相比以往遇到的挑战,此时的外部环境背景虽然复杂,但公司内部来说,大盘稳健。


虽然华为有各种备案,但是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性产业链,所有环节都要自己掌握不太可能的。ICT产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过,在美国的重压下,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崛起,或会迎来ICT产业链的全球洗牌。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有四个重要阶段:


从1987年到1997年是华为“活下去”的艰苦创业阶段


1998年是华为史上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华为公司基本法》面世,产值也达到了100亿元。同时,华为更迅速地走向了国际市场。


进入2000年之后,外部情况急转直下,随着美国IT泡沫的爆发,2001年-2002年华为内外交困,任正非知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就是那时所写的。


2003年,思科诉讼大战来袭,也成为了华为的转折点,在诉讼和解后,华为势如破竹,进入欧洲、日本、美洲等市场


任正非在现场谈道:“其实我们牺牲了个人、家庭,牺牲了陪伴父母……,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站到世界最高点。今天大家憋不住了,就喊出口号,要‘争雄世界’、‘世界第一’。以前我们是不允许喊的,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与美国迟早有冲突。为了避免这个冲突,2000年初的时候,我们也很犹豫,能不能戴顶‘牛仔帽’,我们曾经准备以100亿美元把华为卖给一家美国公司,合同签订了,所有手续都办完了,就等对方董事会批准。”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公司董事会换届,新董事长比较短视,拒绝了这项收购,收购就没有完成。我告诉他们,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公司再次面临挑战,任正非首次提到“薇甘菊战略”,开启“弯道超车”,而薇甘菊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野草。2013年,华为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霸主。


2013年之后,华为进一步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三大业务上快马加鞭。直到2018年,消费者业务体量反超运营商业务,2019年在内部“独立”成团进行运作,内部也进行组织调整,甚至不得已也需要裁员。


2019年5G商用元年,华为再次遭遇挑战,相比此前的几次大战,愈发成熟的华为实力更加雄厚,却仍然保留着危机感。


谈及华为未来想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任正非说道:“除了不让资本进来,其他什么都可以讨论。”



21社论丨步入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必须有充足的开放性与自信心



在被美国全面“封杀”之后,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了媒体集体采访。他在采访中呼吁,不要煽动民族情绪,“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做好”。


美国“封杀”华为让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更为真实的美国,并对国际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消费者的爱国情感是自然的。华为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强调全球合作,淡化国家属性也是正常的。


华为技术不断提升并达至国际领先地位,是依靠全球市场,对全球资源进行配置,尤其是吸收大量国际人才参与研发的结果。因此,华为的成功是全球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在全球主要地区都有大量的研究基地、销售公司以及本地化的管理团队。如果在西方围堵的大背景下,强化其国家属性,搞狭隘的民族主义,反而更令华为的潜在客户不安,也会妨碍国际人才的流入。


尽管改革开放40年有余,但一些国人对开放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外开放”的层面,即引进外资企业以及增加出口。强调开放的工具价值,即通过开放发展经济。事实上,开放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不仅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投资,还要我们的人和货物走出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交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等。


事实上,中国企业比较少成长为跨国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开放性不足。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落实世贸组织协议、遵守相关规则,但由于中国在短时间内发展非常快,因而某些领域的开放显得比较缓慢。这包括一些关税政策降低了外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国内市场因开放度相对弱而降低了市场竞争水平。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开放引入更高水平的竞争,才会迫使本土企业提高效率,并为此投入创新。


其二,中国制造业企业尚未成规模地走出去。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生产效率以及技术追赶,但塑造品牌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弱。因此,在海外市场很难通过领先的技术开拓市场,也缺少品牌影响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国际化程度较低,缺乏对海外不同市场的文化了解,也没能吸收更多国际人才帮助冲破天花板。华为能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很好地实现了国际化,然后依靠管理创新,结合了国内工程师勤奋努力的特质以及创新机制,脱颖而出。


因此,为了提高中国供给侧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新一轮开放政策早已经起航,即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建立开放型经济。中国开放就是更深地融入世界,利用全球资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面对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些人才远远不够。与此同时,美国不仅对中国封锁技术,也阻碍中国人到美国接受各种技术教育。因此,中国需要大量的海外人才补充到创新事业中去,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同行竞争,成为全球企业。


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首先,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尽快实现与国际规则的接轨。这样就会避免国内国际市场双重规则给中国人走出去、外国人走进来制造制度障碍,提升效率。


其次,用包容性与自由度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一个更加全球化的中国。这样的中国是开放而非民族主义的。一个民粹主义的国家无法走出去,更不会引进来,很难融入世界,也没有能力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促进本国发展,实现全球共赢。


中国过去40多年创造的繁荣受益于融入了全球化进程,现在,美国民粹主义主导的政府正在摧毁全球化秩序,大搞保护主义,挑战整个世界。中国要维护好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全球化体系,更要以身作则,加大开放力度,领导全球化继续前进。一个保守的美国必会落后。我们不应该做出同样错误的反应,也搞排外和民粹主义。


中国人应该全面提升对全球化的认识,在步入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充足的开放性与自信心,拥抱世界。



21君

小伙伴们,你如何看待华为的“危”与“机”?


百万读者都在看……

不回避不虚饰!75岁任正非42个问答2万字全文实录来了!(信息量巨大)


“我家人也用苹果手机,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爱华为手机”刚刚,任正非回应一切!


美国宣布对华为禁令推迟90天实施!面对谷歌断供,华为还有这个“B计划”


本期编辑 陈思


我在看,你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