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生被扎身亡细节还原:嫌犯系无业人员,患者家属没有任何愧疚...医院这一幕让人飙泪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12月24日早晨6点左右,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医师杨文在工作岗位上被一名55岁男子持刀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虽经全力抢救,杨文还是于25日凌晨不幸离世。
事发之后,多方均就此事表达了强烈谴责。但据央视新闻报道,嫌疑人方面并未表达任何歉意。
据了解,杀医嫌犯系无业人员,其姐称“不清楚刀从哪里来”。
来 源丨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cctvnewscenter;牟媞媞、蒋晓平、史迎春、关红妍)、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中商产业研究院、丁香医生、南方都市报(nddaily)、中国青年报、柳叶刀 TheLancet(ID:TheLancetChina)、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12月24日6时许,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家属伤医事件,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虽经全力抢救,杨文还是于25日凌晨不幸离世。
12月27日晚,北京市检察机关通报,已对犯罪嫌疑人孙文斌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
据央视新闻报道,嫌疑人方面并未表达任何歉意。
值班医生还原事件经过
据央视新闻报道,28日,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记者见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值班医生,他说事发当天他就在现场,并向记者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患者家属曾拒绝一切检查,多次与医生吵闹
患者是95岁老年女性,12月4日入院的时候,患者脑梗塞后遗症,纳差、意识不清。
当时是杨文医生首诊的,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
医生一直说服家属让患者接受检查,但家属多次拒绝。医生和家属交代病情,家属无法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的可能性。每天都会因为一点点的病情变化和怀疑医生用药而吵闹。
12月24日早上六点左右,犯罪嫌疑人找到正在值班的杨文医生,双方交流了几分钟,尖刀就扎向了杨文医生的颈部。
△监控视频截图
专家:杨文医生治疗过程规范,方案合理
究竟杨文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存不存在失误呢?
记者在医院了解到,在对患者进一步治疗中,专家看了病历,调取了检查结果,查看了患者实际病情。结果显示,杨文医生和同事的治疗,过程规范,方案合理,患者的情况较入院有了一定好转。病历中曾经好几处记载家属多次拒绝检查和治疗,造成诊断治疗过程很困难。
“没有任何愧疚,没有道歉”
医生介绍,杨文医生遇害后,患者家属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没有任何道歉的话。但是医务人员仍然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治疗。就在医生准备再请专家进一步治疗的时候,患者家属自行签字离开了医院。
当记者问这位医生,杨文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医生情绪有些激动地说:“这个事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杨文大夫是很好的大夫,所有患者都对她绝对好评,她这个人是很温和的,她不喜欢跟别人吵架。”
杀医嫌犯系无业人员,其姐称“不清楚刀从哪里来”
当日下午5时许,在位于朝阳区定福庄南里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二外”)家属楼,《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孙文斌的姐姐孙英家中对其进行了采访。
60岁左右的孙英称,她家共有兄弟姐妹五个,她排行老四,而55岁的孙文斌在家中年龄最小。孙父已在早先几年去世,其母魏某今年95岁。孙家是从京郊梆子井村一带经农转非而进入城市的。孙家大哥退休前在乡镇私企上班,大嫂原是“北二外”的职工。孙英自己也已退休,她现在所住的房子是原为“北二外”职工的公公留下的。
对于网传的“犯罪嫌疑人孙文斌的大哥叫孙文山,承包‘北二外’的大学食堂,是黑社会狠角色”一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8日下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该校餐饮中心并无“承包大学食堂”的孙文山一人。
据孙英介绍,孙文斌早年曾在“北二外”做过印刷排字工人,后辞职,并做过养牛、养猪等,但都赔本,后来离了婚。目前无业的孙文斌自己在外租房子住。曾与孙文斌在“北二外”共事过的一位学校员工称,孙文斌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不惹事”。
孙英说,12月4日一早,她和孙文斌将本来与其大哥、大嫂一起居住的母亲魏某护送到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目的是“想给老人输点营养液”。当天值班的大夫正是后来遇害的杨文副主任医师。
孙英称,在来到民航总医院之前一段时间,魏某曾因“有些喘”,在朝阳区小庄医院(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住院,出院时身体各项指标检查合格。而在民航总医院急诊科输液后,本想离院的魏某因状况不佳而在该科继续治疗,身体情况却越发糟糕,出现了高烧不退、昏迷等情况。
而关于魏某的病情,医疗行业新媒体“医学界”在报道中引用了民航总医院急诊科一位医生的描述:“患者95岁老年女性,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鼻饲营养,生活质量不高。12月4号杨文医生首诊的,病人来时呕吐、纳差、意识不清,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几个家属就认定是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
孙英说,他们和医院的另一矛盾在于能否将母亲从急诊科转向住院治疗,但得到的回应是医院没床位。她说,在急诊治疗下去意味着无法使用医保而需要自费,但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
据孙英介绍,随着母亲病情每况愈下,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让孙文斌不满,他总是唠叨:
“想住院又不让咱们进,医院就想置咱们于死地,让咱们把钱都花在这儿,倾家荡产”。
事发当天凌晨,魏某再次出现“喘得很厉害”的情况,其他医生给开了药,但不见好转。当晚,孙英和孙文斌轮流陪护,孙文斌负责后半夜,此时正值杨文当班,最终发生了杨文被杀害的悲剧。
孙英称,事发前孙文斌没有透出要杀害杨文的迹象。至于刀是从哪里来的,孙英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而“医学界”在报道中引用杨文同事的话说,孙家“不停的吵闹、辱骂、威胁”,“他们就在抢救室天天跟我们干架,小儿子尤其极端和情绪化,总说(如果)老太太死了,我们谁都别想活。”
24日,北京朝阳警方发布通报称,朝阳分局民警事发后迅速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孙某(男,55岁)当场控制。民航总医院官方微信25日凌晨通报,杨文医师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12月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
12月28日,记者在北京朝阳医院了解到,孙文斌的母亲魏某于27日下午从民航总医院转入该院,目前在朝阳医院内科ICU接受治疗。
此前一天,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联名发声:“悼我同袍!严惩暴行!”而北京积水潭医院医患办主任陈伟则在媒体上呼吁,“我们身边绝大部分患者和医生是相互信任的,我们不希望一次极端事件,带来医患群体的又一次分裂。”
民航总医院收到大量鲜花和卡片,表示哀悼
12月27日下午,民航总医院举行了杨文医师追思会。昔日的同事唏嘘不已,是哀痛、是不舍、更是悲愤。
记者来到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现这里仍然在正常接诊,只是平静之下多了一份哀痛。
在民航总医院急诊室的一角,杨文医生曾经的患者送来鲜花表示哀悼。
中国民航局官网显示,该局、北京市有关负责人和民航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共600余人参加了此次追思会。
追思会上,杨文生前同事、领导等共同追忆她。有参与的医护人员说,杨文是大家尊重、喜爱的“杨大夫”、“杨大姐”,对她的不幸遇害表示痛心和哀悼。他们同时对杀人凶手漠视生命、残忍施暴的罪恶行径表示愤怒谴责,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进行严惩。
据报道,整场追思会进行了约90分钟。途中,不时有医护人员掩面哭泣跑出会场。
中国新闻网报道,28日医院还不断地收到来自匿名人士给在职医生们送来的奶茶、水果等零食,表达崇敬和关爱。有外卖订单留言:杨医生r.i.p。
实际上,这样的慰问已持续了很多天。医院保安告诉记者,这两天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多了很多外卖小哥的身影,或拿着盒装鲜花,或拿着奶茶、果篮、包裹,他们都在找同一个人:杨医生的同事。
一位红着眼眶的阿姨在女儿的搀扶下送上鲜花,两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原来,她的女儿是杨文医生生前的同事,大家关系非常好。“她是个很好的人”这位同事声音颤抖地说“我们来送她最后一程。”
这个场景,很快就登上热搜前列,不少网友痛哭送别杨医生…
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网友截图
别让医生成为高危职业
医患关系紧张,也是造成医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医生缺口少则十几万,多则数十万。
比如全科医生,据卫健委数据,按照到2030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还有差不多50万的缺口……
再如儿科医生,据2016年底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最近3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比10.7%。当前儿科医生总数约10万人,却要服务2.6亿0-14岁儿童,平均每2000名儿童才能拥有1名儿科医生。
其中,未来主力的35岁以下的医师流失率为14.6%,是所有年龄段中最高的。进一步分析则发现,10年中,中国25~34岁的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而60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换句话说,年轻医生越来越少了。
一厢是医疗人才严重不足,另一厢是医科毕业生弃医改行。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7年的一项统计,近十年我国共培养医学生470万,但近十年新增医疗从业人员75万,将近400万医学生学医不从医。
柳叶刀杂志也提到,很多中国医生转岗、退休后继续注册,但只是为了“挂证”或是打零工,开工率很低。近年来的医生增量或比依据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更加严峻。
这说明我们的医疗事业还得继续壮大发展,还需要更多有情怀、有理想的人投入到医疗行业中。否则,少一个医生就意味着一些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这其中,就可能有你有我,有我们的父母孩子。
在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士,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中国立法防“医闹”!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
就在昨天(12月28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2020年6月1日实施。针对“医闹”事件屡禁不止,该法作出明确规定:
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维护良好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医务人员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是人们健康的卫士,对医务人员的侵害,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法律上,都应当予以严厉谴责和制裁。
世界各国也在努力
世界各国也在为保障医护人员人生安全做出努力。
美国目前已有近40个州设立了专门的医务人员保护法:爱荷达州规定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最高可判处3年监禁,造成严重伤害另计;伊利诺伊州则规定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属于3级犯罪,可判处2至5年监禁。
除了用法律手段严惩施暴者,美国同样也很重视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医疗机构做好预防工作。美国劳工法明确规定,医院必须为员工制定暴力事件的防范措施,否则会被处以巨额罚款。
另外,美国医院还设有专门的医院警察,以保证医院的安全并为其提供执法服务。如果发生暴力事件,警察有权动用武器,而且对造成的死伤不负法律责任。
另外 ,英国要求提高医疗暴力事件的曝光度,同时加大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
俄罗斯的一些地方,还为医生配备电击设备,以便他们在遭受不测时自卫;
韩国医学界则在呼吁,要求法律赋予医生拒绝为曾施暴的人提供治疗的权利;
澳洲贴出宣传海报,如果对医护人员施加暴力,或会惹上最长14年的牢狱之灾。
但愿惨剧不要再重演,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医生们寒窗苦读十几年才披上一衣白褂,并为之耗尽青春;摧毁这纯白、寒了人心却只要一瞬。”
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这封中国医生的家书泪目刷屏...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于26日在其官网以中文形式发布了一篇中国学者的文章——《给父亲的一封信》。
这是《柳叶刀》首次以全中文的形式,展现中国学者的论文。
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柳叶刀》官网表示,此次收到的论文均较好地展现了中国当代医生面临的问题,描绘了大多数中国医生在日常实践中面临的巨大压力。
这封信中写道,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但在1974年和1993年,各发生了一次医疗事故:一位患者术后误吸窒息、一位患者动脉瘤二次破裂,死在手术台上。
在这两次事件中,出面解决纠纷的院长被人殴打,全院停止工作三天;
另一次则导致全院停止手术一天,满城风雨,他的父亲也一夜之间双鬓斑白,而当时已经拟好的副院长的任命也被收回。
这些事情,让当时还是高中生的谭文斐暗下决心,高考坚决不报医学院。但“谁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他最终还是成了一位麻醉医师。
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谭文斐其实原本是“文青”,怀揣着导演梦想,但父亲的突然去世让他一夜长大。
《给父亲的一封信》全文
父亲大人:
您好!见信安。
昨夜沈阳惊雷四起,暴雨如注,恰逢毕业20周年聚会,大学的朋友圈里20年前年轻的模样已经模糊不清。我虽身在沈阳,不能参加聚会,但是许多陈年往事,就像倾盆的大雨注入流淌不息的浑河水,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许多不能释怀的回忆。
1974年7月8日,您作为术者完成的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没有完全清醒,误吸窒息死亡;当时遵义市毕节专区医院刘院长出面解决纠纷,被患者家属殴打,全院停止工作三天。
1993年1月16日,您作为术者完成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拔管时呛咳,血压急剧上升,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患者死在手术台上;当时医院主管副院长命令全院停止手术一天,满城风雨,您一夜之间双鬓斑白。
这两件事您并没有正式和我深谈过。1974年的事情是在我出生之前,但是每次您的大学同学聚会,都会有人不经意地提起,大多数时间他们也是为了回忆您年轻的时候手术技术超群。虽然一毕业就跟随大连医学院南迁,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您28岁就成为优秀的普外科术者完成各类手术;每每提到您28岁就完成胃大部切除术时,我都看到您黯然神伤,在一旁默默地苦笑着。
1993年的事情我还记忆犹新,因为这件事情不仅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拟好的副院长的任命件被收回了;而且这件事情让我暗下决心,1994年高考,坚决不报医学院。
谁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1999年我本科毕业,分配到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做麻醉医生。
2002年我考取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2008年5月9日,我做完总住院没有多长时间,作为夜班的领班医生负责所有急诊手术麻醉,责任与风险并存。
夜班接班不久,骨科急诊二开手术,颈间盘膨出切开内固定术后出血,压迫气道,同时患者四肢麻木的症状加重,需要紧急探查止血。麻醉诱导后,患者通气困难,脉搏氧饱和度报警的声音由高亢变为低沉,患者的面容由苍白变为青紫,气道压力持续走高,我遇到了麻醉医生职业生涯中最不愿意面对的尴尬境地:患者无法插管,无法通气!
眼见心率走低,马上心跳骤停,三个麻醉医生已经启动紧急预案,准备环甲膜切开通气;我仔细检查了一遍麻醉机,发现是通气螺纹管路的问题,改为呼吸球辅助通气后,患者转危为安。
手术结束后,在更衣室里,术者黯然神伤,默默地苦笑,像极了您大学同学聚会时的样子;我在一旁默默地流泪,术者看到了安慰我说,不是成功了吗,怎么哭了,我说,没事,想我爸了。
2012年2月15日,我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半年,轮转妇科麻醉。
负责麻醉的病人是本院职工的母亲,80岁,诊断是卵巢巨大囊肿,拟行开腹探查术。患者具有常年的冠心病病史,所以当天我的所有注意力都是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老奶奶进手术室后,心脏麻醉的功底提示自己,建立有创动脉监测,很顺利就完成了。老奶奶说,昨天一夜未眠,肚子胀得厉害;看看她巨大的肿瘤,如同六月怀胎,我安慰她,一会儿麻醉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老奶奶还是抱怨肚子胀。我有些不耐烦,示意助手准备麻醉诱导。
镇静药物刚刚推注一半,老奶奶突然开始喷射性呕吐。原来,巨大的肿瘤压迫,术前一天的食物全部淤积在胃肠道,常规要求的8小时禁食水时间对她是远远不够的。紧急抢救,反复吸引,气管插管,再次吸引气道;虽然抢救很及时,但是当天老奶奶还是送到重症监护室,恢复了两天,平安出院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可以回到1974年,仔细研究那个胃大部切除患者的病历。虽然您一直强调是返流误吸造成患者死亡,但是从麻醉医生的专业角度,我更怀疑是硬膜外麻醉复合过量的镇静药物造成的患者呼吸抑制,因为1974年县医院里能实施全麻的麻醉医生还是很少的。
我还可以回到1993年,当然要带上现在才有的强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掌握好药物剂量,患者带着气管导管可以睁眼睛,握手,而没有呛咳。可能事情就会缓和,看不到您做医生受到的委屈和自责,我可能会欣然报考医学院,因为麻醉技术的进步,会冰释很多我们父子隔阂。
命运的指挥棒始终在我们父子职业舞台上熠熠闪光。
1977年,您到毕节大方县双山区医院做外科医生,每天做完手术,夕阳西下,术后康复的患者陪您在河边聊天喝茶;2016年,我主动申请援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民风淳朴,每天手术麻醉结束,我都会到小河边走走,想象着您1977年的样子,耳边是您的教诲,做医生,要解除疾病,造福患者。
最难忘的其实还是1998年5月3日,您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虽然爸爸知道你不愿意做医生,但是,毕业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做麻醉医生吧,外科医生离不开麻醉医生,麻醉工作风险高,没有人愿意从事,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担。
今年是我从事麻醉工作20年,愿您安息。
儿:文斐敬上
2019年7月24日
对于近年来,伤医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谭文斐说:“老百姓对待医生和面对死亡的看法需要转变,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工作,但我们不是神仙,无法让人起死回生,大家应该尊重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谭文斐希望大家看到这篇文章后,可以更加了解医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也希望鼓励工作在一线的医生同行继续秉承着救死扶伤的信念认真工作。
不少网友评论,泪目刷屏......
21君
对暴力伤医“零容忍”,还白衣天使应有尊严。
百万读者都在看……
影响100万亿!央行放大招:明年3月起,你的房贷合同要变了!房贷利率会下降吗?具体怎么算?
令人发指!女医生遭恶意杀害,行凶嫌疑人被捕!刚刚,国家立法管“医闹”
本期编辑 刘巷
我在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