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难求”!多家银行暂停
作 者丨叶麦穗
编 辑丨包芳鸣
摄 影丨梁远浩
长期大额存单队伍又少了一员大将。民生银行决定,自5月7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售半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浏览民生银行APP发现,目前该行在售的大额存单产品主要集中在1个月及3个月期限,年化利率统一为1.7%。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5年期的大额存单已经踪迹难觅,多数大额存单的存款期限集中在2年之内。除了停售长期大额存单之外,智能存款也逐步淡出视野。对于这一系列的操作,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银行逐步降低高息存款的比例,以减轻负债端成本,从而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压力下保持财务健康。
多家银行暂停长期大额存单
净息差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反映了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两端定价能力的强弱。据公开数据,民生银行2023年的净息差为1.44%,较2022年下滑0.14个百分点。而A股42家上市银行中,2023年净息差平均数为1.78%,中位数为1.74%。据此判断,民生银行本次停售中长期的大额存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家下架长期限大额存单的银行。4月初,招商银行也已不再新发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记者在招商银行的APP上看到,目前该行大额存单的最长期限为2年,存款利率为2.15%。
虽然多数银行没有明确表示暂停长期大额存单,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5年期的大额存单已经踪迹难觅。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2年期20万元起存,3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均显示“售罄”,100万元起存的仍然还有额度,利率为2.35%。且其它期限大额存单也有不少已经售罄。
中国银行的大额存单最长期的也仅有3年期的产品,存款门槛20万,存款年利率2.35%。6个月以下的大额存单有三款,分别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应年利率1.49%、1.5%和1.7%。
农业银行的情况也较为类似,大额存单的最长期限为3年,存款利率也是2.35%。
平安银行的大额存单最长期限为3年,年化利率2.5%,起存金额20万,五年期也是踪迹难觅。
事实上,随着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大额存单停售,近期十余家银行还密集下架曾经的“揽储利器”——协定存款、通知存款。“我今天接到平安银行的短信通知,通知我‘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将于5月15日终止服务。”广州市民林女士表示。
5月9日下午,厦门银行连发三份公告,宣布下架个人通知存款自动转存产品、“智慧存”单位智能通知存款服务,并下调存量个人7天通知存款利率。
厦门银行去年末净息差为1.28%,与交通银行并列为42家A股上市银行最末尾。
5月1日,渤海银行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称,渤海银行的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将于2024年5月1日起自动终止,终止后存量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统一变更为“通知存款+”产品。
同日,大连农商银行也在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自2024年5月14日起,大连农商银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进行通知预约。
如果把时间延伸至今年上半年,则有更多银行加入了下架高息存款产品的行列。今年3月份,福州农商行、厦门农商行、连江农商行、三明农商行、平和农商行、南安汇通村镇银行、古田刺桐红村镇银行等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公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
净息差持续收窄
银行之所以大幅削减此前的“揽储神器”规模,和银行息差压力不无关系。过去一年间,银行业的息差压力重重,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42家上市银行中,仅青岛银行一家实现净息差增量,增幅只有0.07个百分点。青岛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主要是持续调整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结构,贷款和投资平均余额占比提高,应付债券平均余额占比下降。同时,严控存款和应付债券成本率,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从而对冲了资产收益率下行、存款规模增长的影响,实现净息差的提高。
而相较于增量,多家银行息差下降幅度惊人:瑞丰银行以0.48个百分点的降幅领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降幅也在0.3个百分点以上,过半数的银行净息差下跌幅度超出0.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和厦门银行净息差并列最低,仅有1.28%。这一收窄的趋势在2024年一季度仍在延续,在披露了一季度净息差(年化)数值的25家银行中,23家的净息差继续收窄。
中泰证券的研报显示,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末的净息差已降至1.69%的历史低位,也是首次跌破1.7%关口。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峰表示,从2024年来看,银行资产端定价仍面临几重压力:
一是2月LPR下调幅度超预期;
二是重定价压力;
三是实体需求仍然不足。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存款利率下行难以完全抵消存款定期化带来的影响。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银行不管是调降利率还是调整产品结构,背后的逻辑都是控制负债端成本。他指出,如果大额存单的收益和定期存款一致,其吸引力确实会大打折扣。但是大额存单可以在保持收益的基础上进行转让、支取灵活,能够一定程度防范流动性风险,这一优势依旧引得不少投资者趋之若鹜,而这也是银行停售大额存单产品的考量之一。
“存款成本刚性的特征依然比较显著。”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2023年存款利率下降了三次,但是存款的定期化、长期化趋势特征还是比较明显,这方面都有一定比例的上升,同时市场竞争也加剧了成本下行的动能。”张毅透露,2024年,中国银行将加大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金珊 实习生 李洁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