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的原色底片——有关摄影家王丰的艺术与人生片断

2018-01-17 黑龙江晨报

时光飞逝,一个元旦假期度过

我们跨入了2018年


一个半月前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发布厅举办的《磨铁·Discovery王丰摄影展》,在这匆匆而逝的时光中已化作去年的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符号,只有在回忆中才能觅到当时的芳华。



但我相信,铅华洗尽,芳华永恒。


王丰的这个摄影展会在今后的岁月沉淀中,留在这个城市的时间深处。因为王丰将摄影与职业、摄影与文化、摄影与生活、摄影与生命联系起来,使这个摄影展从纯碎的艺术层面上升到人生层面,因而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其实,王丰是个很普通的人,要说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还得说他不幸罹患胃癌后在与死神的较量中讲述了一个摄影人的故事,正是这个过程,王丰亮出了他生命的本色底片。



算起来,我接触王丰大概也有十几年的光景了。那时,他是《生活报》的一线记者,人到中年,健硕精神。从性格上来讲,他是那种心有内秀不形于色的人。当然,这些只是表面现象。那时我因编画报,算是个半拉摄影圈的人,我们见面都是在摄影活动上,仅仅是匆匆而过,见面打个招呼而已。



但这不影响我对他的关注,一是他此时风头正健,摄影报道屡见报端,是省内很有知名度的摄影记者;二是除报纸外,我在一些画册、刊物上也没少见到他的作品,感觉到他有着很强的人文意识,对人类的生存及其状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忧患感;对当代社会万象有着自己的爱憎和呼唤。


这种心系天下的情怀,已经超越了职业摄影记者本身,说明了他正向一个优秀摄影家进行着角色转换。


 

2008年11月,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曾为王丰举办过《王丰实验摄影展》。正是这次影展,我对王丰在摄影上的造诣和追求有了一次感触更深的近距离体会。记得这次影展的主题叫“光影生存”,光听这个名字就感觉内蕴厚重。


本文作者 (左二)和王丰(右一)、著名摄影家王福春(左三)、哈师大摄影教授李继强(左一)等在“光影生存”座谈会上



这次观展最突出的感觉不仅是王丰有着难能可贵的人文意识,而且在摄影艺术上有着“敢吃螃蟹”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



那时,王丰正痴心于寻找最恰当的艺术手段能够再现心目中的哈尔滨的历史。最后,他选择了针孔摄影的探索实践。针孔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不可仿制,也就是面对同一景物,现代相机别人也可以拍出“差不多”的照片来,针孔摄影却不然,即使再拍第二张,下一张由于感光和曝光的不同,也绝不会和第一张一样。



此外,针孔摄影会产生别具一格的梦幻效果,那又“写实”又“写意"的视觉形象,会让一些摄影家再现自己心目中的图腾。王丰把针孔摄影应用于哈尔滨的人文历史题材拍摄上,其组照《风雪中东路》及其沿线的俄罗斯老建筑照片,经过针孔摄影的演绎,在魔幻的艺术影像中找到了归宿与重生。


时光不可以倒流,但会镌刻下跋涉者的足迹。一直活跃于影像领域的王丰,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的作品在专业的影赛中屡获大奖,备受同行的认同与赞誉。


  

 2014年底,王丰连续奔波偏远乡村为百家农户家庭合影《全家福》的计划被迫中断。当拍完第50幅出差回来时,刚走出火车站就腹痛难忍坐在地上,经哈医大四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



身体近乎陷入绝境时,亮出的无疑是生命的底色。


在三年多时间里,王丰历经大小手术七次,期间遭受的痛苦无法用语言形容。在此期间,摄影的欲望在王丰体内骤然爆发,他抱病抢救性拍摄了《消失的老道外》近千幅照片。摄影中那一组组消失的老道外民居,很多是王丰由夫人背着相机,虚弱的他走走停停在现场抢拍下来的。



在医院治疗或是在家养病的日子里,王丰多半是靠浏览、整理自己的作品来打发痛苦难熬的时光。头发掉光了,但眼睛还可看照片,身体消瘦了,但神志还可以畅游……就这样,王丰在整理照片的过程中,当年拍摄时短暂而又奇妙的缘分化成了人生顿悟,成了他回望自己摄影生涯时的一扇“幸福之门”。



他找出三张二十多年前拍摄的老照片,一张是一个女孩在《生活报》报摊前背着的纸兜回首微笑的照片;另两张照片是一对年轻夫妇“拎”着篮子里刚满月的孩子在中央大街逛街的正面和背面。二十多年前,这不同内容的照片都曾在《生活报》刊发过,寻找当年的照片人物成了王丰慰藉感情的迫切愿望。通过记者采访和微信传播,王丰如愿找到了当事人。岁月更迭,“希望女孩”已是孩子的母亲,“满月儿”已是一个在大学读书的青春女孩。


  中央大街形象大使甲继海在影展中当上了“导游员”

 王丰和摄影大咖卡尔·大漠在影展中


是啊,摄影是历史的瞬间,是时光的定格,是人生的故事……正是在这个生命枯萎期,年过半百的王丰完成了生命的勃发和淬火。他抗癌的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很多大学生亲切地叫他“熊顿大叔”,与他交流艺术和人生……看来,未必非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个肯于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并且精神高尚的人,也会感动一座城市。

 

 

我曾把王丰的人生概括为一句话活着的丰碑——为黑土地摄影而立起的雕像。我还对朋友说:王丰仍有待深入挖掘和展现,王丰职业摄影人的敬业、文化摄影的担当、先锋摄影的探索对整个新闻界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磨铁”取自王丰对摄影追求孜孜不倦地“铁杵磨成针”之意,也是这三年多王丰在病榻上对过往的“实验摄影”、“观念摄影”等进行梳理、总结与展示。此次共展出作品近1000幅,其中精选的200幅艺术精品,是以王丰收藏多年的纯木质小镜框来镶嵌组合进行展示。同时专门设计了3米长的巨幅摄影长卷,形成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摄影系列专题,包括脚步系列、哈尔滨姑娘系列、沙发系列、井盖系列、针孔系列、手机拍摄系列、16格摄影系列、道外老房子系列等。


 “抗癌明星”王丰为病友做演讲


这种新的组合,表现了王丰思想和艺术的新攀跃。他将人们司空见惯又熟视无睹的一些景物从“探索与发现”角度着手,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其中,从“观念摄影”到“意念摄影”的嬗变,准确地表述了从注重形式和表象到注重内心情怀与悟性的递进升华,可说是王丰与生命赛跑结出的一个丰硕成果。)


当年王丰在中央大街抓拍的襁褓中的“满月”和她的父母

二十年后“满月”孙百仪(左二)和她的父母到王丰老师家拜访

王丰拍摄的希望女孩教凤兰

影展开幕仪式上王丰老师向教凤兰赠送当年拍摄她的作品


王丰在致辞中说:岁月如金,对每一位朋友来说,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有可能涌现出思想的火花,喷薄出创造性的理念与鲜活的作品。


王丰在摄影展开幕式上感恩报社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我怎忍心让朋友们虚掷光阴。不过换个思维逻辑却发现,这又是一种厚爱,是满满的幸福,让我再次收获了空前的新鲜与感动……



在王丰的深情感言中,在场嘉宾和观者无不动容。望着这样的场面,我的心也在融化。我觉得,世界上最大的满足和幸福,莫过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褒奖。

黑龙江日报社社长袁晓光在影展开幕式上致辞

925交通广播在直播间为王丰“轻松筹”与听众互动

王丰与好友甲继海(右一)、王绘(左一)等在影展中

王丰和筹划布展的“不忘初心”导演群在影展中


而获得这种奖赏,必须对社会有所奉献。



而王丰的奉献固然是和黑土地,是和哈尔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摄影作品。



推荐阅读

①重磅!我国将逐步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的情况|宅基地也将“三权分置”!


②这几天我省还有降雪天气️→20日降温再次来袭


来源:张永德/文

编辑/李岚 责编/张杨 审核/肖劲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