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哈市双城贫困儿童的生活——村娃的困苦与希望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在哈市双城区农丰镇中心学校就有这样一群来自不幸家庭的孩子。他们的亲人或患病或离散或亡故,可是他们在贫困的生活里仍然葆有一颗上进的心。


这所学校留守、贫困儿童较多,本报近年来一直关注关心这里的孩子,多次和爱心人士、企业、志愿者服务队为他们送爱心送温暖。


日前,记者再次走进几个贫困学生的家庭,记录他们的困苦、倔强与希望。


一周才能吃到一次肉

几乎天天都是土豆丝


四年级的徐龙博有时候挺羡慕其他同学的。其他同学家的墙是白色的,他们家的墙是黑灰色的水泥;其他同学家的地都铺着浅色的地砖,他们家的地是凹凸不平的土地;其他同学家每天都可以吃肉,他们家一周才能吃到一次肉;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去买面包、火腿肠,他想买一包方便面也不可能;其他同学的爸爸走路都是好好的,他的爸爸得了脑梗,不但走路要人扶还一歪一歪的;其他同学有爸爸也有妈妈,他只有一个爸爸。



妈妈在他4岁时就走了,去了哪里他也不知道。5岁的时候妈妈回来看过他一次,从此再没露面。他对妈妈的记忆稀薄而遥远,如果别人不提,他根本想不起来。他和爸爸相依为命。



徐龙博的眼睛里,爸爸总有干不完的活,早晨六点多,起来给他做早饭,看着他上学,虽然有时候徐龙博也来不及吃。然后,一歪一歪地下地干活。他们家有4亩地,爸爸一人伺候,他就像一只小蚂蚁,一天一点一天一点,终于将家里的院子堆满了干巴巴的苞米棒,爸爸说这些能换两三千块钱。



两三千块钱究竟有多少?徐龙博没概念,他爸爸最有钱的时候,兜里也只有十多块钱,他跟爸爸说:“爸,我想买包方便面!”他爸爸说:“哪来的钱啊?”他又跟爸爸说:“爸,我晚上想吃肉!”他爸爸说:“没有了,吃点别的吧!”他们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丝,几乎天天。



爸爸跟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每天睡觉前都要念叨一遍。最近,他的成绩从70多分提高到了80多分,他懵懂地觉得,他的成绩好了,以后考上大学工作赚钱了,他的爸爸就不会那么累,家里也不会再那么穷。



双城区农丰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佟春燕介绍,徐龙博是学校重点帮扶的对象,为他减免了一些费用,学校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机构加入帮扶的队伍。


爸爸一场病拖累一个家

根本没条件让他营养过剩


苏显博又高又胖,如果他的妈妈不说那是激素后遗症,根本想象不出他也是贫困儿童。



他家的贫困源于他爸爸的一场病。几年前,当他的爸爸还身强力壮时,他们家有宽敞明亮的房子,还供了两个继子读大学。后来,苏显博的爸爸苏会达患了尿毒症,每周要去医院做3次透析,好在医疗费用国家给报销,就是来回打车等费用由自己担负。



苏显博的大哥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正式工作,打零工朝不保夕,二哥尚未大学毕业。为了供养全家,夏天的时候苏显博的妈妈就去砖厂搬砖,一天60元钱,一个月1800。可搬砖是分季节的,天一冷砖厂就猫冬,前几天,妈妈失业了。


家里只有一垧地,每年的收入大概四五千元,可家里的花销每年需要四五万元,巨大的空缺变成了饥荒,大米、白面、豆油以及过日子的零零总总都要靠赊,玉米变现之后得马上还,然后还完所剩无几再接着赊。这成了一个走不出去的死循环。



苏显博4岁时患过一场病,当时打了激素,从那之后,他就像气球一样,眼瞅着变高变胖,他并不是营养过剩。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目前苏显博的妈妈最希望有人能教教她饲养,她想养一些猪牛羊,借此重新开启致富的大门。好在村里四邻都知道她家困难,有的没的都愿意赊给她家。还有,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教育部门每年给与1500元补助,政府也有人包保。


据双城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松波介绍,他们从2016年就与农丰镇30户贫苦家庭建立了帮扶对子,苏会达家是其中一家。期间,他们不仅在米面油等方面给与帮助,每逢节日,都有慰问金,就连孩子上学的车费都是他们出,希望这家人的生活会慢慢变好。


77岁奶奶独自抚养孙子

“如果我死了孩子咋办”


杨洪超的婶婶最近帮他们家突击搞了一次卫生,乍一看窗明几净的,只是铺炕的地板革依然有些黑有些黏。土暖器还没开始烧,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斜射进来,有点温暖,几只苍蝇就在这点温暖中嗡嗡叫着飞着。



这是农村人的岁月静好,可是这种岁月静好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家里只有两口人,12岁的杨洪超和77岁的奶奶,天一冷,奶奶就起不来炕干不了活。她自顾不暇,又怎可能去照顾杨洪超。



2岁时,杨洪超的妈妈就走了,若干年后法院公告为失踪人口。两年前杨洪超的爸爸去世,他便成了孤儿。那时候奶奶已经得了很严重的肺心病,她的腿和脊背严重变形,几秒钟才能迈出一步,身高还不如一个一米四的孩子。奶奶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即便这样,仍然每天坚持着给杨洪超做口热乎饭。到了冬天,奶奶起不来,杨洪超只得去住校。



奶奶年岁越来越大,眼睛里的愁苦也越来越深,她担心哪一天她不在了,12岁的杨洪超怎么办?他还在上小学。他的姑姑和叔叔都过得很困难。一个半大的孩子,就是一台钞票粉碎机,谁愿意给自己添那么大的负担呢?


同样的忧虑也在杨洪超的眼睛里徘徊,他老实、听话、小心翼翼,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他不敢想象,如果奶奶没了,他会怎样。他比其他孩子更懂事,他说他的理想是考上大学,他的语调里透着稚气和坚强。



奶奶说,知道他们生活困难,学校减免了杨洪超的一些费用,由于孩子孤儿,当地民政部门每月能给700元的救助金,还有社会一些爱心人士经常帮助他们。尽管生活困难,但孩子知道上进,便是最好的安慰。


希望更多爱心人士企业

为贫困留守儿童送温暖


针对贫困生家庭的境遇,双城区农丰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晓辉讲,学校成立了帮扶贫困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组织教师捐款和借助社会爱心力量,对贫困生进行帮扶,让他们上得起学,上好学。


2016年12月以来,学校为贫困生每人每月筹集帮扶资金150元,一直坚持帮扶至今,累计筹集资助款现金5万多元,生活物品累计价值3万多元,解决了贫困生在学习上的全部费用。


目前,学校有在校生341人,其中留守儿童72人,占在校生的21%;贫困儿童21人,占在校生的6%。依据孤儿、家人患重大疾病、生活贫困等情况,学校把贫困生分成三类,其中一类特困生15名。


“每个月80元至100元饭费、200元通勤费、少量的学习用品和服装……这就是一名贫困学生可以继续读书的所需。”王晓辉说,奉献爱心是一种人生收获,而感受爱心则会凝聚力量与勇气,感谢农丰校爱心活动中的每一位参与者。但是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能让贫困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救助,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企业、志愿者服务队,关心关注这里的贫困和留守儿童,让他们也有梦想的春天。


黑龙江晨报记者 贾杰 宫玉范 张澍

编辑:李岚 责编:王健泽 审核:肖劲彪


新闻+

男孩被整根香肠卡喉,警车鸣笛飞驰送医

注意!哈市今天气温回升,周五又降,伴有雨夹雪丨还可能有霾!

去哪儿旅行APP被曝搭售抢票费,多加了20块,你都不知道……

女乘客多刷一块想索回遭拒纠缠司机 女孩:重庆公交车怎么掉江的不知道吗?

女子拍抖音,要将三胞胎男婴送人!背后真相让人愤怒…


愿贫困和留守儿童也有梦想的春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