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便求学、工作、就医…高铁时代,百姓幸福慢生活

民声民生 2020-12-16
18对公益列车穿林海跨雪原,停靠边远村庄,路过百姓家门,方便求学、工作、经商、就医……

高铁时代

百姓幸福慢生活

多年以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管内开行23对公益慢火车,仅我省就开行了18对。这些公益慢火车穿行在莽莽林海雪原,行进在极寒偏远的高山峻岭,停靠在远离都市的村庄,甚至百姓家的门口。

公益慢火车的开行,不仅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方便了偏远地区百姓的出行,几代人乘坐这一趟趟慢火车,去求学、工作、就医……

寒冬季节,记者连续多日,乘坐公益慢火车,感受列车给沿途百姓带去的温暖和希望。

A


穿林海跨雪原的

幸福 “小慢车” 

11月26日9时22分,从牡丹江开往海林长汀镇的6286次绿皮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在接下来74公里行程中,经过拉古站、海林站等5个车站,以及石河、九公里、火龙沟等6个乘降所,全程用时125分钟。
“乘降所是什么?”记者不解地问,“80后”列车长潘海涛“卖了个关子”:“答案稍后揭晓。”
火车驶离敖头站后,原本呈放射状的铁轨变成了一条“直线”,到长汀镇只有这一趟火车,大雪封路时,百姓都靠这趟火车出行。
火车行驶中,沿途所经村庄距铁路线不过百米,有的甚至能看到农民家院落里的摆设。石河乘降所、九公里乘降所、密江乘降所……潘海涛说,“沿途所经村庄多,位置偏僻,为方便旅客出行的需求,特此设立了不办理客运业务、也没有站台的‘站点’,也就是乘降所。”采访中,一些常在乘降所上车的旅客幽默地说,听到火车鸣笛后,在家穿鞋出门上车都赶趟。
火车以时速不到40公里的速度前行,每隔七八分钟就要停靠一站,很多乘客上车后或跺脚,或搓手以驱散身上寒气,偶尔还会嘀咕:“外面真冷”。车外天寒地冻,车内温暖如夏,每节车厢里的温度计显示都在28℃。
这列火车的4节车厢供暖主要靠人工烧煤。列车员李加东穿着短袖衬衫,汗一滴滴从额头滑落,双手拿着铲子一铲一铲往炉中添煤,为了不让煤渣掉落地上,他还特意在地上放了一个托盘:“虽然是绿皮车,但不能让旅客挨冻。”车上旅客脱去厚厚的棉衣,摘掉御寒的帽子。“车上烧得可真暖和,还有烧开的热水,服务太周到了。”旅客这样的话,“李加东们”常常听到。
家住火龙沟的赵女士,已有身孕5个月,她坐这趟火车到海林做孕检。赵女士说,进入冬季,公路雪大路滑,开车出行不安全。“每个月定时去海林做产检都坐这趟火车,既方便又安全还暖和。”赵女士高兴地说。
这趟慢火车更是偏远地区孩子们的“安全校车”,专门为上下学的孩子预留100个座位。潘海涛说,主要方便上下学的孩子们在火车上吃饭、做作业。74公里旅途不远,但火车上工作人员却努力为旅客们创造更好的乘车环境。
12点25分,火车按时返回,在敖头上车的刘大娘带着两大麻袋自家的干辣椒、干蘑菇等山货,送到海林销售。“一斤能卖20多元,一趟下来能纯挣400多元。”她高兴地说:“坐这趟车往来海林、牡丹江等地做买卖的人不在少数,这趟火车,让山里的百姓多了条‘赚钱路’!”
这趟火车开行半个多世纪以来,运送了无数沿途村落百姓外出求医、求学、购物、探亲等,尤其冬雪夏雨之时,这趟幸福“小慢车”更是极大便利了百姓的出行。

B


兴安深处的公益列车

21小时极寒之旅


11月30日13时15分,记者乘坐6245次公益慢火车从齐齐哈尔站出发,一路向北。这趟列车途经74个站台947公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小站并未在地图上标注,于次日9时52分到达终点站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火车站——古莲站,上行用时近21个小时。
忙碌中的列车长唐伟健抽空给记者介绍,11月28日这趟列车换成了空调发电车,服役30年燃煤取暖的“绿皮车”正式退役。换新车后,车厢不仅干净,更是温暖了,旅客乘车舒适度大幅提高了。
在硬座车厢内,72岁的杨亚杰穿着羊毛衫,“我在九三站下车,每次到齐齐哈尔看病都会坐这趟车。以前是绿皮火车,烧煤不太暖和,穿棉衣戴棉帽,遇到大冷天,都得在车厢里走来走去的取暖,现在车厢暖和了,真是太高兴了。”杨亚杰笑着说。
12月1日凌晨4时26分,列车到塔河站,记者见到刚上车的49岁的杨师傅。“从1986年上学到工作一直坐这趟车,出家门就上火车,就是这么方便,票价还便宜。现在车里还暖和,越来越感到这趟火车给我们带来的出行便捷的幸福了。”杨师傅满足地说,进入十月下旬,大兴安岭地区就开始下雪,路面非常滑,出远门不敢坐大客车,正因为有了这趟火车出行才变得容易,心里才有底儿。
这趟列车同时还肩负着向大山深处运送生活日常所需产品的重任。11月30日23时24分,列车驶进加格达奇站,记者跟随列车员来到了行李车厢,原本空着的行李车厢内,此时已堆满了水果蔬菜等,以及山区百姓网购的快递。唐伟健说:“无论是出行,还是生活日用品,沿途山区的百姓都指望着这趟车呢。”
越是往北,车窗外的地势逐渐从开阔的平原变为崎岖的山地,山间、树林的积雪逐渐变厚,温度更是不断降低。这里最冷时气温会在零下50℃。采访时,很多乘坐这趟列车的“常客”都纷纷表示:低廉的票价并没有让乘务人员的服务打折,而他们的举动更是能温暖人心。而温暖人心的往往是一件件不经意的“小事”。
12月1日凌晨4时26分,在塔河站,停车12分钟,此时室外温度零下30℃左右,58岁的列车员王辉在车下,帮助上下车的旅客拎接行李,12分钟上车后,王辉的睫毛上挂了一层白霜,嘴边长出“白胡须”。“天再冷,也不能冻掉铁路职工的服务意识。”王辉语气坚定地说。
王辉还有两年退休,整理被褥、打扫车厢、扶老携幼……每件工作一丝不苟。记者注意到他手上有不少因烫伤而留下的疤痕,他平淡地说:“换车前,我是供水员,负责为旅客烧水送水。当时车厢内温度低,很多乘客要怀抱热水瓶取暖,为了让旅客们能及时使用热水,一趟下来要烧30—40桶热水,行车间,在给旅客倒水时难免会被热水烫着。”
这位“实心眼”的老大哥从2016年开始,还连续三年主动无偿帮助家住蒙克山的一位旅客从齐齐哈尔代取药品,“半个月取两次药,夏天取回后要放进冰箱,路上还要在袋中放两瓶冰冻矿泉水。”王辉说,这位旅客家里条件不好,取药是为了给身患重病的老父亲用,他往返不仅费时还费钱,咱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如今两人已成为好兄弟。
80后列车长唐伟健在这趟列车上工作9年了,为何一直坚守在这条极寒之线上?“2013年在加格达奇站,有两位老人拿着三个包上车,我顺手拿了最沉的一个,把他们送上车,还嘱咐有啥需要就和我讲。当我再次来到这节车厢时,很多旅客都在看我,接着就有人鼓掌,我一愣,随后全体旅客起身鼓掌,后来我才知道两位老人逢人便说我帮他们拿包的事。”他说:“这本就是我的职责,没想到却让旅客们反响这么强烈。现在只要他们赶上我的班坐车,一定会给我带好吃的,如今我们就是一家人。”民风淳朴、旅人善良,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都是让他选择留下来的原因。
12月1日凌晨5点半,火车“爬”了很长的一段山路,到达了这段铁路的最高路段蒙克山段,天未亮,旅客们在温暖的车厢中休息,列车员们却依旧要在冷冽的天气里,迎送着旅客。

C


公益“慢火车”

     坚守着一份社会责任

我省的公益慢火车对偏远地区的百姓来说,低廉的票价和贴心的服务,在为沿途百姓提供了求学、务工、医疗等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成了他们眼中不可或缺的交通生命线。
为了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不计成本方便边远地区旅客出行。该企业多年来始终坚守着这份公益责任,除每年开行插秧专列、高考专列、春耕物资运输专列外,开行的23对公益性“慢火车”最少的仅有三五节车厢,行程覆盖大、小兴安岭林区和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年运送旅客700万人次,有时仅为一位旅客停车。
这趟列车往来一趟旅客不到800人,全程票价最高只有4元钱,而4节车厢保养费每年达百万元,再加上列车员的工资……6286次旅客列车列车长潘海涛算了笔账:“铁路部门不计成本,一直坚持把公益放在经济效益前,让偏远地区的百姓感受到乘坐‘惠民火车’的幸福。”
6286次旅客列车建立微信群,帮助沿途居民销售山货、农副产品;6245/6次旅客列车利用手机创建“兴安北极”公益慢火车服务平台,建立多个微信群,发布就医信息、土特产品简介等,提前为特殊旅客联系120救护车,急乘客所需所急……秉承着公益精神,企业的社会责任自上而下一直在延续。
企业的责任与温暖,得到了沿途百姓的拥护。牡丹江市复兴乡80岁常大爷说:“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份社会责任心真是不容易,希望‘慢火车’能够这样一直开下去。”一位旅客对记者如是说,坐‘慢火车’很多年了,虽然现在有了私家车可以开着回家,但是还愿意去花几元钱来乘坐这样的列车。因为这趟列车陪着我们从穷日子走到了富日子,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那种最真切最温暖的情感始终难以让人忘怀。

记者:李天池 吴利红  文/摄

实习编辑:宋玮

责编:李国玉

审核:陈长辛

速看!哈尔滨疾控发给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最新提醒

突发!哈尔滨一辆大众途观起火!商场员工帮助灭火

高铁上喊“我身份比你高多了”,查到了

不肯好好睡觉,幼儿园老师竟然坐在幼童身上玩手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