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交车、医院、火车站成重灾区……手机外放“炸”到你了吗?

民声民生 2020-12-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黑龙江日报 Author 黑龙江日报

家住哈尔滨市群力家园的李先生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下班。13日早,他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时,突然听到有人的手机在播放歌曲,“你莫走,唱首歌儿把你留”,声音很大,让他顿时睡意全无。对此李先生并不奇怪,因为这种情景他每天在公交车上都能遇到,或是音乐,或是电视剧,或是微信里外放的语音……目前,全国部分地方出台相关法规,禁止在地铁、航空等场所外放手机声音。明年,《哈尔滨地铁乘客守则》预计施行,“禁止地铁车厢内电子设备外放”也被“写进”守则。然而对于公交车、医院、电梯、火车站候车室等公共场所却没有相关规定。12日起,记者兵分多路在部分公共场所进行走访,发现手机外放的情况很多。


01公交车手机放视频声太大临座乘客被“吵”走公交车上一名市民使用手机外放功能。

13日早上,市民王女士在建成厂乘坐53路公交车到桦树街。在车上,一名中年女子坐在驾驶员后方的座椅上,用手机看着视频。由于声音太大,附近的乘客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这名女子看完视频,还用手机外放打电话,讲述视频中的内容。其邻座的一名乘客实在觉得太吵,起身去了车后方。

14日8时许,一辆21路公交车行驶到嵩山路时,坐在车门附近的乘客下车后,一名女子坐下来,拿出手机观看古装剧。车里原本挺安静,可是由于手机外放的声音很大,附近的乘客纷纷把目光投向她。女子看了十几分钟后,把手机关闭,放入包里。

当车辆行驶到中山路时,上来一名男乘客。他坐下后立即打开手机观看小视频,边看边笑。不一会儿,这名乘客发现大家都在看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关掉视频改为看小说。公交车上一名市民使用手机外放功能。14日14时18分,一名身穿黑色羽绒大衣的年轻男士上了206路公交车,随即拿出手机刷短视频。由于声音较大,车上人都在看他,一会儿,男子主动把音量调低了。
乘客说:“公交车是公共场所,还是希望能够安静一些,大家听语音播报站点也能听得清。如果想刷视频听歌,最好戴上耳机独自欣赏,不要打扰到别人。早晚高峰挤公交,本来就身心疲惫,真是不想再被噪音打扰了。”



02医院候诊区免提通话大喊大叫手机外放武打片
候诊区内一些人不顾他人,使用手机外放功能。

15日上午,记者来到哈医大二院门诊大楼看到,多个楼层候诊大厅来就诊的人不少。一些人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不太注意,不顾他人地使用外放功能。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人为了让同行人员也能听得见,用手机免提功能通话,甚至调到了最大声。还有人在使用手机微信时,将声音外放,有的一条要播放好几遍。一名中年妇女对着手机免提,大喊大叫起来,周围很多人露出反感的表情。

在一楼一处候诊区域内,有人用手机看起了电影,不时有惊险刺激的声音传过来,像是在看武打片。有人半躺在座椅上,一边用手机放音乐听歌,一边嘴里还哼哼着。

15日10时许,记者来到哈医大四院住院处一楼一侧,这里是体检的地方,有许多等待体检的人,大家用手机外放的现象比较普遍。

患者说:“来医院看病本来就很烦躁焦虑,候诊时听到手机外放的声音,又乱又吵,更闹心了。而且在嘈杂的环境里,咨询挂号、缴费的事,都听不清了,多着急啊!”



03哈站候车大厅手机外放声 隔着座位也能听到一女子侯车大厅内使用手机外放功能。

15日9时许,记者来到哈尔滨火车站,走访了半个多小时,候车大厅内人员不是很多,但低头看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绝大部分都是在看短视频。一些乘客看短视频的声音非常大,虽然侯车大厅内的广播不时播报车辆进站、检票等信息,旁边的乘客还是能听见手机外放的声音。

记者看到,在靠近电梯旁的座椅上,一位穿红色棉衣的中年女士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短视频,直接外放的音乐声听得很清楚。旁边还有一位穿棕色皮夹克的男士也在刷短视频。手机外放声音最大的,当属一位穿黑色羽绒服的大叔,他的手机音乐声很大,与他隔好几个座椅的人都可以听得到。

此外,也有讲究社会公德的乘客,比如一位穿着深蓝色棉服的男士,就戴着耳机,安静地看着自己的手机。

旅客说:“这种手机外放的现象很普遍,如果声音过大,确实对其他乘客来说是一种“打扰”。我今天本来起得就早,候车时特别想眯一会儿,结果,根本休息不了。提升公德意识和文明素质,不能仅通过简单的说教和宣传,还是应该加强管理。”



04商场业户刷短视频 五米外能听到声音一男子商场里使用手机外放功能。

玛克威商场业户比较多,看摊位无聊,免不了刷手机。多数业户都是用无线耳机收听,不干扰周围人,但也有部分业主使用手机外放,外放声音很大。14日13时29分,三楼C区的一个业户正在用手机外放短视频,五米之外就能听到。在附近买东西询价的顾客说话都听不清楚,要大声吼。一位女顾客声音比较小,几乎被手机外放的声音淹没了。该业户浑然不觉,依然专心刷手机,手机里传出一些不文明用语,还有哈哈的笑声。

14日14时32分,道里麦凯乐购物中心一楼,销售钢琴的展厅外面是个休息区,一个身穿红颜色大衣的顾客正在追剧。休息区里没有其他的顾客,比较安静,让外放的声音显得格外震耳。记者在她旁边的座位坐了一会儿,该名顾客并没有因为有人过来而调低音量,只是转了一个身,把手机冲向另一侧。记者在商场里转了一圈,大约十多分钟之后又回到这里,发现她仍然坐在这里追剧。

顾客说:“商场内应该禁止手机外放,至少应该把声音放低,达到不影响别人的程度。因为这是公共场合,应体现出市民的素质,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几部手机同时外放,真是吵得人脑袋都要爆炸了,这样的商场谈得上什么购物环境,直接影响购物体验。”


# 民生观察

不止地铁“怕吵” 公共场合都须“静音”“整个世界终于清静了”,对那些不堪手机等播放器外放声音侵扰的冰城市民来说,明年哈尔滨将禁止地铁车厢内电子设备外放,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显然,还谈不上整个世界的清静,因为除了地铁,公交车、商场、候车厅、医院、电梯等公共场合,手机外放之声也是此起彼伏,并不是只有地铁怕吵。我们理解,地铁禁止外放的管理相对其他公共场合,要较为容易一些,因为毕竟有来回巡视的安保执勤人员,可以及时提醒、阻止乃至处罚违反规定的乘客。但“静音令”可以始于地铁,却不应止于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应成为公共场合的普遍规则。对于手机外放的行为,很多市民乘客都是“忍你很久了”。有些人不管何时何地,手机外放都是“想唱就唱”,不仅是听歌,还刷抖音、追剧、打游戏,一直外放一直爽,哪管他人爽不爽。“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你们自己开心,别人却觉得聒噪。白岩松曾经把这种手机外放的行为比喻成“二手烟”,就是一种声音污染,是对他人权利的无理侵害和冒犯。人不能太自我,眼里心里只有自己,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尤其在公共场所。但正如某位西方哲人说的:“当你的自由引起邻居的愤怒时,这种自由就该停止。”而当教养不能让他们停止这种行为的时候,就应该靠规则来制止。甚至可以说,规则是教养的前提,很多毛病,就是要靠规则给“扳过来”,当规则成为常识和习惯,才会潜移默化形成教养。作家梁晓声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曾经有在日本乘坐过地铁的人感触颇深,在日本地铁当中,几乎所有人都坐在座位上默默地看报纸、看杂志,就算是看手机也是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就连交谈都会用手遮挡口鼻,以最小的声音来交谈。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文化的浸润,也是因为规则的约束。在地铁上,日本有着限制手机的规定,车厢里根据颜色进行区分,绿色区域可以开机但不能打电话,红色区域为老弱病残专座,是不可以开机的。“外放不是你想放,想放就能放,劝你静音,有点儿教养,停止你的唱!”我们衷心希望,从地铁开始的禁止电子设备外放,能够成为所有公共场合管理声音污染的榜样,不要再让手机外放,你方唱罢我登场



社会学家  律师:

公共场合手机不外放

应纳入哈尔滨市民文明公约

# 手机外放已成公共场所噪声重灾区

网友QQ:管好自己的手机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现在无线耳机随处可见,戴上耳机并不难。网友好先生:广场舞和手机外放是公共场所两大噪声重灾区,广场舞已经出现静音的了,手机外放啥时候静音。网友海阔天空:应该禁止在长途车上手机外放。他表示,自己不久前乘车去五常,总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刚从客运站出来,一个大姐就在车厢内用手机播放网络神曲,而且还是三首歌循环播放,全车人都陪她“欣赏”,没处躲也没处藏,下车之后耳朵还嗡嗡直响。市民张伟丽:去日本旅游时,当地商场挺安静,大家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放低,手机也基本上是振动。而我们商场里声音特别嘈杂,说话声音大是一方面,现在手机外放也是公害。你放的声音大,我的声音就更大。要想把噪音降下来,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降低音量,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市民徐敏:这个问题早就应该关注,手机普及几十年了,在使用上应该有所规范,什么样是属于不文明的行为大家应该避免。

# 律师:公共场合禁手机外放应纳入城市文明公约

律师蒋志勇认为,公共环境的保持是每个参与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既要注重全民素质的提升,也应注重每个人的自身要求,在公共空间接听手机和进行手机外放本无可厚非,但作为有素质的公民,应该时刻注意在满足自己要求的同时不能影响到他人。在公共场所应尽量调低手机音量,观看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给人造成情绪失控的感觉,影响公共空间的和谐。个人通讯工具的管理要靠所有人自觉,他建议把禁止手机外放纳入哈尔滨市民文明公约。

社会学家:禁止手机外放保持良好社会公共秩序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邢晓明表示,用手机观看视频和影视剧等是现代人的娱乐方式之一,但是手机音频外放要注意场合,在公交车、地铁、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尽量不要外放,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比如在公交车和地铁里,有的乘客需要听报站名,有的乘客上下班很疲惫,需要小憩一会儿;又比如在医院,病患要等着叫号,病患家属因着急给亲人看病心情比较焦虑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有人大声放音频,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适。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作为一名公民,要有社会公德意识,注意在公共空间时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来源:黑龙江日报

实习编辑:宋玮

责编:李国玉

审核:陈长辛


你细品!社区自助团购,唤回了老街坊的情谊

帮你问 | 旅客:哈站为啥没有商超餐饮 工作人员:正在筹备招商

居民:我们用 “三手热水” 供暖 趸售单位回应:的确有这样的操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