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花2年拍的武汉,美到令人窒息!我不允许有人没看过!
更多详情点击上图↑↑↑
○
北
武汉
南
N
WU HAN
S
曾经
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
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
这里,有江,有湖,有江湖,
有永远分不清的武汉三镇,
有热气腾腾的生活。
昨晚20:05分,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在CCTV9播出了第二集《武汉》。
在50分钟的片长里,以一天24小时为轴的武汉生活,除了蒸汽升腾的过早和热闹喧嚣的宵夜,除了大武汉曾经的标志江汉关和而今灯火辉煌的长江主轴之外,还带着光谷汹涌的创业人潮,与夜色下老去的红钢城舞厅一同出镜。
这是我们熟悉的武汉,
也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江城。
0
7
:
0
0
说武汉,不能不说过早。
跟《城市24小时》第一期《郑州》从凌晨0点的火车站讲起不同的是,《武汉》篇的起始是从早7:00开始。
常住人口1200万人的武汉,据说有500万人会在早7:00-9:00的时间走出家门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早餐店,而“过早”中出镜率最高的热干面,会让武汉这个城市一天消耗掉2000多吨碱水面。
武汉热干面最主要的原材料“碱面”
最好的那一碗热干面,
永远都在自家楼下。
0
9
:
0
0
左岸为武昌 右岸为汉阳
上午9点,62岁的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上人来车往,铁路桥上列车飞驰。
人们浑然不觉的是,在这座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上,大桥养护班正在上演着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戏码。
武汉长江大桥下层铁路面正在紧张施工
1
1
:
0
0
中午,镜头的视角来到了光谷,作为武汉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区域,光谷是什么?是机会,是资本,也是创业者眼中的伤心之地。
而它,还拥有外卖小哥口中“世界上最难等电梯”,也是拥有9种出行方式,“却没有一条线路能够让我尽快回家”的拥挤之城。
上午11点,年轻人扎堆的光谷迎来了脑力活动的顶峰。屡败屡战的经历,一夜逆袭的梦想,是年轻的创业者丁义彪的生活标签,也是这个全世界大学生人口最多的地区最鲜明的特性。
武汉光谷 刚刚结束项目演讲的丁义彪
App运营者在这里寻找机会,他们坐在台阶上用电脑远程办公,中午吃十块钱一盒的盒饭,接受投资人的询问。而在他们身边,早餐店老板说,现在做生意,离不开“众筹、P2P和小程序”。
1
4
:
0
0
武汉东湖风景区楚天台编钟演奏厅
毛晓静正在演奏古筝
下午2点,武汉开启音乐模式。
2400多岁的曾侯乙编钟安静地被人膜拜;20多岁的“楚天台编钟”即将开始第12000多次的演奏,古老的东方音律演绎出的《欢乐颂》带人穿越时光。
1
9
:
0
0
随着歌手冯翔的武汉方言民谣,武汉三镇迎来晚高峰,武汉女子李承红也迎来她的“三步踩”江湖之夜。
红钢城里,门票还卖5元钱的百乐汇舞厅,这里的人几乎都是老武钢。
昔年神采飞扬的青年工友,在标本般的老式交谊舞厅里,在追忆似水流年的感慨中,和过去的岁月握手言欢。
原武钢退休职工李承红和舞伴晏飞华
正表演当晚最后一支舞蹈《浪漫烟花》
2
2
:
0
0
深夜,经历了过早的武汉人开始宵夜。一条不足一公里的小街上,挤进了20多家小龙虾排挡,也挤进了武汉人最恣意的草根狂欢。
在小龙虾的江湖里,图的是份自在和痛快,少了白天的规矩,也暂时忘了生活里的种种不易和一地鸡毛。
这座经历过风云变幻的城市,在看似粗犷的江湖气包裹之下,是坚忍顽强的个性和处变不惊的坦然,是率直爽朗的面孔和细腻柔软的心。
一盘蒸虾即将被端到客人的桌上
用两年的时间
感受一座城的一天
是种怎样的体验
N
武汉
S
50分钟,24小时,但《城市24小时》武汉这一集的故事,是导演纵红雨、麦克峰以及主创团队足足拍摄了两年的成果。
昨晚,接受楚天都市报专访时纵红雨提到,他们的素材累积曾达到几百小时的时长,最终成片用了接近2000个镜头,4996个剪辑点,“比其他城市多三分之一。”
用24小时贯穿一个城市,用代表不同时刻的“人”来使整个片子看上去更生动,纵红雨说,拍摄两年主要是因为内容在不断平衡和调整,“说城市就要说地标,那什么才是武汉的地标?一个时间段里最突出的地标和适宜于表现它的人到底是什么?这些都要慢慢找。”
“你说我们镜头下的红钢城是城市不好的一面吗?不是。这才是这个城市喧嚣之后留下来的温度,我们希望放进去一点不同,呈现这个城市真正的温度、温情、心跳和热血。”他觉得,这个片子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价值观,“我们不一味去说它表象的魅力,而是告诉这个城里的人,要怎么去热爱这个城市。”
来源:楚天都市报,综合央视纪录
记者:张聪
编辑:小Z 实习编辑:李婧雯、金永芳
推荐阅读
↓↓↓
掀开偶像包袱
做一个市井的江湖儿女
这样的武汉,你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