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迪·沃霍尔甘愿为她脱掉衣服,她被誉为女版弗洛伊德。

2017-03-14 张一凡 芭莎艺术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为爱丽丝·尼尔拍摄的照片

20世纪50年代,正值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盛行。这也是男性统治占领艺术市场的时期,如罗斯科、波洛克和纽曼等。艺术家爱丽丝·尼尔却独树一帜,坚持更具象的早期德国现代派表现主义风格。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物肖像绘画逐渐确立了重要地位,但也不断遭到质疑。身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运动潮流中心的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却没有被这股新风潮吞噬,她以独立的姿态继续进行着人物肖像绘画的创作。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很难从自己的时代中抽离出来,但爱丽丝·尼尔对肖像画始终充满着坚定的信心,走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之路。1944年,爱丽丝·尼尔在画室的照片。


一生坎坷


爱丽丝·尼尔从小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中长大,而那个时代的女性无法获得很多机会。她的母亲曾对她说:“在这个世界中,我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因为你只是一个女孩。”爱丽丝·尼尔的早期作品


即便她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理念,但爱丽丝·尼尔没有排斥“女性”的标签,她选择进入了女子艺术学校,因为她认为异性的出现会使她在创作上分心。作为艺术学校的学生,她拒绝了主流的印象派风格,转而选择追随写实的“垃圾箱画派”(Ashcan School)。垃圾箱画派代表作品


1924年,爱丽丝·尼尔遇到了古巴画家卡洛斯·恩里克斯。相恋一年后,两人决定结婚并搬到了古巴的哈瓦那生活。虽然爱丽丝·尼尔还在继续创作,但是她和丈夫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两人住在豪宅,还同时拥有七个仆人为他们服务。1926年,爱丽丝·尼尔在古巴创作的卡洛斯·恩里克斯肖像。最左边为卡洛斯·恩里克斯和爱丽丝·尼尔及其朋友


由于婚姻破裂和第一个女儿Santillana的离世,爱丽丝·尼尔的精神世界彻底坍塌,她曾经尝试自杀,且随后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疗。即便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她依旧坚持创作。这一时期,她作品的整体色调显得灰暗忧郁并呈现出了表现主义风格。爱丽丝·尼尔和女儿Santillana1967年,爱丽丝·尼尔创作的母女题材。


最终,爱丽丝·尼尔离开了古巴回到纽约,并且尝试全新的生活。此时,她遇到了瘾君子肯尼斯·杜利特尔(Kenneth Doolittle),两人相爱。但是肯尼斯·杜利特尔情绪经常很不稳定,有一次,他用一把火烧光了爱丽丝·尼尔350多件水彩和油画作品。爱丽丝·尼尔《杜利特尔》,布面油画,66×60.8cm,1931年



钟爱画少数群体


1938年,爱丽丝·尼尔从格林威治村搬进拉丁裔和非裔美国人聚居的东哈林区。她逃离了格林威治村,因为那里充斥着低级、嘈杂的酒吧。她在东哈林区居住了十年之久,也成为了该地区为数不多的白人群体中的一员。爱丽丝·尼尔画面中的拉丁裔孩子眼中充满了焦虑和忧愁。


当自身生活轨迹与社会底层群体密切交汇后,爱丽丝·尼尔逐步将视角转向了身边的人和环境,观察角度日渐深邃,风格也更趋理性。爱丽丝·尼尔《第108街的多明尼加小男孩》,布面油画,1955年


她画笔下的人物也越来越丰富,从家人、朋友到街上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作家、诗人、艺术家、学生、推销员和心理学家都是她选择描绘的对象。这些古怪的题材加上具有极强渗透力的笔触,巧妙地表达了她对性别、种族问题的不满。爱丽丝·尼尔《芭蕾舞者》,布面油画,1950年


在东哈林区生活期间,有一名叫乔治·阿尔塞的男孩为爱丽丝·尼尔跑腿。他的形象曾出现在尼尔的四幅草稿和多幅油画中。但是几十年后,这个男孩因为谋杀罪名被捕并坐牢。而尼尔画布上的这个形象依旧鲜活,记录下了这个男孩年轻的美好时光。爱丽丝·尼尔《乔治·阿尔塞》,布面油画,1955年爱丽丝·尼尔《乔治·阿尔塞》,布面油画


笔下的安迪·沃霍尔和名人


爱丽丝·尼尔最著名的一幅画便是《安迪·沃霍尔》,这幅作品中的沃霍尔没有众人眼中耀眼的光芒。沃霍尔在画中闭上了双眼,好像感到一丝不安。在爱丽丝·尼尔的作品中,他没有穿黑色高领衫、没有戴墨镜,也没有崇拜者和名人的围绕,他更像一个容易受伤的普通人。爱丽丝·尼尔《安迪·沃霍尔》,布面油画,1970年


沃霍尔上身没穿衣服。画中,他上身亮部的粉色和暗部的绿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肚子上明显的疤痕和支撑他受损的腹部肌肉的紧身衣也都清晰可见,这让昔日生活在光环之下的沃霍尔展现出了最脆弱的一面。而两年后,沃霍尔因枪击案去世。安迪·沃霍尔为爱丽丝·尼尔当模特时的照片


除了安迪·沃霍尔,爱丽丝·尼尔还描绘了社会学家Horace R. Cayton,他于20世纪早期撰写了反映非裔美国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作品《黑人都市:北方城市黑人生活研究》(Black Metropolis: A Study of Negro Life in a Northern City)。爱丽丝·尼尔《Horace R. Cayton》,布面油画,1949年


80岁老太太的自画像


1960年,爱丽丝·尼尔在纽约画室拍摄的照片。


如果你仅仅认为爱丽丝·尼尔是因为画名人和社会大众而出名,那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的决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开始,在七十岁左右时,她尝试裸体自画像。但是没过多久,她便放弃了。五年后,她又重新用画笔诠释了自己的裸体。爱丽丝·尼尔80岁的自画像


画中的她坐在蓝色条纹的椅子上,戴着眼镜、凝视着观者,展露出了爱丽丝·尼尔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虽然在艺术历史上,女性裸体是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但是打破常规婀娜的女性形象却很罕见。这种开创性的自画像是尼尔打破西方艺术准则的方法,显示出了爱丽丝·尼尔作为女人的自信心和作为画家的雄心。


女版卢西恩·弗洛伊德


爱丽丝·尼尔早期的作品鲜为人知,直到晚年才真正得到了美国艺术界的认可。艺术评论家经常将她的作品和卢西恩·弗洛伊德(即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进行对比。卢西恩·弗洛伊德


相比较于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肖像画,爱丽丝·尼尔的作品似乎更加具有漫画风格,用色更加鲜活。虽然爱丽丝·尼尔比弗洛伊德年长,但是她画中的颜色像是从内向外发出的柔和光芒,而弗洛伊德的画面更像是经过防腐处理,他用厚重的颜色堆积在了画布上。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自画像

爱丽丝·尼尔《哈特利》,1971年


爱丽丝·尼尔笔下的人物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人体会到心灵上的交流,但是卢西恩·弗洛伊德却无法呈现这样的感觉。他毫无疑问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伟大画家,但是他很少像正常人那样去思考,因为他每次都从不同于常人的角度去观察人和世界的关系。

爱丽丝·尼尔《哈特利》,1965年

爱丽丝·尼尔《本尼和玛丽》,布面油画


虽然爱丽丝·尼尔的风格倾向于直接明了的漫画风,然而,一旦你被那些诡异的线条和不合逻辑的比例吸引,你的视线就不会离开她的作品。爱丽丝·尼尔《Nancy Selvage》,布面油画,1966年


晚年的精彩生活


2007年,《爱丽丝·尼尔》纪录片讲述了尼尔84年生命中的点滴。影片以时间顺序讲述,她的儿子哈特利是本片的导演。这部纪录片诉说了这位传奇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及晚年参加的电视节目和讲座,这展现给人们一个大胆、直接和坦诚的女性形象。

爱丽丝·尼尔为《时代》周刊绘制的封面


上世纪60年代,她迎来了新的转折点,爱丽丝·尼尔此前30余年的坚持渐渐为人所知。除去固有题材外,她开始创作一些文化和政治领域中知名人物的画像,也更加积极地支持女权运动。

爱丽丝·尼尔《Nancy Selvage》,布面油画,1967年爱丽丝·尼尔《肖像》,布面油画,1964年


不过她的方式并不像传统美术史中的宫廷画家一样,极尽精工之能事只为描绘人物最英武或姣好的容貌。相反,爱丽丝·尼尔笔下的人物五官虽不尽相同,但大多逃脱不了现代式焦虑的袭击。不论被画的对象如何故作轻松,她总能通过手指的蜷曲、眼睛的阴影、不定的笔法营造出微妙的紧张感。

爱丽丝·尼尔《哈特利和金妮》,布面油画,1970年


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过去灰褐色调的轮廓线逐渐被浅色调和更活泼的色彩所取代,这是基于长期观察和思考所带来的改变。她甚至可以用油画颜料直接起草稿,只为将最能传达人物感性的身体形态迅速定型。在她的晚期作品中,亦坚定、亦洒脱的画面气质也成为了其鲜明的标签。


而她打破传统的绘画方式也影响了很多画家。查克·克洛斯就曾说:“爱丽丝·尼尔对我来说是一名重要的画家,因为她可以让肖像画呼吸,让画面中产生新的艺术语言风格。”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展现人物的神态,同时还让观者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画肖像的弗兰克·奥尔巴赫和马琳·杜玛斯也都认为爱丽丝·尼尔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琳·杜玛斯的作品弗兰克·奥尔巴赫


艺术史学家罗伯特·斯托评价爱丽丝·尼尔的作品时说道:“在创作时,她不是在找出人性的本质,而是让某一个人的特性彰显出来。”正是她这种大胆直接的风格挖掘出了每个人“面具”下的真正内心状态。


爱丽丝·尼尔曾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你都应该坚持画画,因为这是人生要经历的过程。你获得越多的经历,你也会变得越好,除非这个过程让你想离开人世,那你便知道你走得太远了。




精彩回顾:

如何用色彩对抗人生苦难

到纽约为何一定要去MoMA?

他借3D科技让泥塑重回20万年前!




[编辑、文/张一凡]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